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依赖资源建立的城市若不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则必然走向衰退,山西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也不例外。笔者就山西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推动力和转型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转型;分析
一、研究背景
山西省是典型的煤炭大省,全省含煤面積6.48万平方公里,建立在煤炭基础上的工业是山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但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煤炭资源日趋减少,势必会增加下岗失业的人群,导致全省就业压力增大的局面。因此必须加快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积极寻找转型发展的新出路,促进全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山西省经济转型的推动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推动力
山西省作为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由于长期靠煤炭发展工业比较顺畅,过度重视资源产业,而其他产业的发展被轻视,形成了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而资源型城市固有的粗放式经营问题,大量的利润流失到外地,也使得山西省的经济效益低下,山西省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其经济转型的推动力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觉醒
受长期粗放式生产的影响,由于燃煤而排放烟尘、在煤炭运输过程中铁路沿线抛洒煤粉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小觑,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由于一味追求高效益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发生了多起类似黑砖窑事件的矿难事故,煤炭工人的基本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建立在煤炭资源上的单一产业结构导致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低下,而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区域煤炭产业具有特殊性,这意味着山西的煤炭产业不可能永远的发展下去,因此,必须有意识上的觉醒,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政府号召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应放弃传统的重技术轻制度的不平衡发展倾向,积极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财税体制,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建设之路,切实保障生产的安全、生态的完整,这不但是政府号召的所在,也是资源型城市的必然之路。
3、企业自身需求
山西省内存在众多大量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在国家号召“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下,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对于那些仅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的企业,如果没有新的发展模式,企业将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消耗而逐渐无法生存。因此企业如果要求实现微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只能通过规范其开发行为,促进生态企业建设才能达到。而要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则需在企业目标、发展类型上往可持续方向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经济利益的主体,逐步改变单一化资源开发和生产的方式,步入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山西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存在的风险
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必须充分考虑来自各方各面的风险,才能将转型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具体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产业转型准入与退出机制风险
产业准入方面,部分产业由于对民间投资的进入存在限制,产业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使得民间投资主体缺少广泛参与产业市场竞争的机会;产业退出方面,受资源型经济特性的影响产业退出存在类似剩余资源无法转移到其他产业当中的障碍。一方面企业无法完全从资源型产业中抽身,另一方面是部分新产业的准入资格企业自身不具备,产业转型存在准入与退出机制上的风险。
2、产业转型方向选择的风险
由于资源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多是粗放式开采,特别是煤炭加工生产过程中三废的随意排放,使得地表植物破坏、被开采地表塌陷、滑坡等现象时有发生,空气质量逐步恶化。生态环境上的衰退对转型后产业的环保程度有更严格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很多产业的选择。
3、转型后充分就业与人力资源的风险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产业机构和就业结构都单一,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在转型后会有大量的产业工人闲置,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形下,这部分工人的就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会导致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同时从事资源产业的基层工人由于工作技能和自身素质相对较低,转型后新的工作去向也成为一大难题。
四、经济转型的风险应对策略
1、优化产业结构
山西由于过度重视煤炭产业而轻视其他产业导致全省产业结构单一,这对经济转型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科学审视市场需求,以差别化的产业和产品满足市场各方面的需求。而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产业技术含量的提升,减少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使转型的产业环保化,可持续发展化。
2、完善产业转型政策
诺斯说:“现有方向的扭转,往往要借助于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借助政权的变化。”经济转型当然也离不开相应政策、制度的支持。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完善产业转型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为企业的成功转型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应对积极转型的企业提供市场、资金上的支持,援助有转型意向的资源型企业。
3、提升产业工人能力
由于依托煤炭资源发展产业的基层工人工作技能相对较低,这部分人口在企业转型后的就业去向存在问题。因此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基层工人的岗位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使之能具备胜任新岗位的能力,不至于让此部分工人成为失业人群,对社会不稳定造成潜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丹,姚平.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创新协同驱动路径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1(6).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转型;分析
一、研究背景
山西省是典型的煤炭大省,全省含煤面積6.48万平方公里,建立在煤炭基础上的工业是山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但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煤炭资源日趋减少,势必会增加下岗失业的人群,导致全省就业压力增大的局面。因此必须加快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积极寻找转型发展的新出路,促进全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山西省经济转型的推动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推动力
山西省作为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由于长期靠煤炭发展工业比较顺畅,过度重视资源产业,而其他产业的发展被轻视,形成了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而资源型城市固有的粗放式经营问题,大量的利润流失到外地,也使得山西省的经济效益低下,山西省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其经济转型的推动力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觉醒
受长期粗放式生产的影响,由于燃煤而排放烟尘、在煤炭运输过程中铁路沿线抛洒煤粉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小觑,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由于一味追求高效益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发生了多起类似黑砖窑事件的矿难事故,煤炭工人的基本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建立在煤炭资源上的单一产业结构导致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低下,而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区域煤炭产业具有特殊性,这意味着山西的煤炭产业不可能永远的发展下去,因此,必须有意识上的觉醒,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政府号召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应放弃传统的重技术轻制度的不平衡发展倾向,积极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财税体制,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建设之路,切实保障生产的安全、生态的完整,这不但是政府号召的所在,也是资源型城市的必然之路。
3、企业自身需求
山西省内存在众多大量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在国家号召“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下,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对于那些仅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的企业,如果没有新的发展模式,企业将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消耗而逐渐无法生存。因此企业如果要求实现微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只能通过规范其开发行为,促进生态企业建设才能达到。而要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则需在企业目标、发展类型上往可持续方向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经济利益的主体,逐步改变单一化资源开发和生产的方式,步入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山西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存在的风险
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必须充分考虑来自各方各面的风险,才能将转型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具体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产业转型准入与退出机制风险
产业准入方面,部分产业由于对民间投资的进入存在限制,产业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使得民间投资主体缺少广泛参与产业市场竞争的机会;产业退出方面,受资源型经济特性的影响产业退出存在类似剩余资源无法转移到其他产业当中的障碍。一方面企业无法完全从资源型产业中抽身,另一方面是部分新产业的准入资格企业自身不具备,产业转型存在准入与退出机制上的风险。
2、产业转型方向选择的风险
由于资源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多是粗放式开采,特别是煤炭加工生产过程中三废的随意排放,使得地表植物破坏、被开采地表塌陷、滑坡等现象时有发生,空气质量逐步恶化。生态环境上的衰退对转型后产业的环保程度有更严格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很多产业的选择。
3、转型后充分就业与人力资源的风险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产业机构和就业结构都单一,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在转型后会有大量的产业工人闲置,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形下,这部分工人的就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会导致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同时从事资源产业的基层工人由于工作技能和自身素质相对较低,转型后新的工作去向也成为一大难题。
四、经济转型的风险应对策略
1、优化产业结构
山西由于过度重视煤炭产业而轻视其他产业导致全省产业结构单一,这对经济转型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科学审视市场需求,以差别化的产业和产品满足市场各方面的需求。而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产业技术含量的提升,减少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使转型的产业环保化,可持续发展化。
2、完善产业转型政策
诺斯说:“现有方向的扭转,往往要借助于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借助政权的变化。”经济转型当然也离不开相应政策、制度的支持。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完善产业转型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为企业的成功转型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应对积极转型的企业提供市场、资金上的支持,援助有转型意向的资源型企业。
3、提升产业工人能力
由于依托煤炭资源发展产业的基层工人工作技能相对较低,这部分人口在企业转型后的就业去向存在问题。因此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基层工人的岗位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使之能具备胜任新岗位的能力,不至于让此部分工人成为失业人群,对社会不稳定造成潜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丹,姚平.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创新协同驱动路径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