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媒体2017年8月1日报道,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出台了一项政策,规定该校“普通本科生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受学籍警示处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可申请转入专科学习,达到专科毕业要求后,按专科毕业”。
学校规定,今后每学年秋季将对普通本科生(新生除外)所获学分进行一次梳理,对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四分之三(二年级为三分之二)者,给予黄牌警示;对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三分之二(二年级为二分之一)者,给予红牌警示。受到红牌警示或者累计两次受到黄牌警示的,应转入专科学习,否则予以退学处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警告,这意味着对于收到黄牌警示的学生来说,仍然有补救余地。
这项政策出台后,有人力挺,认为学业警示非常必要,给“学渣”的另一种选择也足够人性化;有人质疑,学业不能救济,对学生过于宽容,必然拉低人才培育质量;还有人为专科打抱不平,觉得这背后的逻辑是一种学位歧视。
上学“混日子”该敲警钟
十年寒窗苦读,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个中艰辛不必多言。然而,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却一下子迷失在“象牙塔”里。没有了外在的学习压力,打游戏、看动漫、刷美剧,似乎每一样都能着迷。甚至许多人大学四年一直在透支高中的知识,过不了四六级的还自嘲说“如果让我高中考,一定能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本降专”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这样的惩戒与警示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
扭转“混日子、混毕业”的病象,严把大学出口关是必要之举。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宽进严出”的机制几乎是标配。与之相较,我国则更多表现为“严进宽出”,一个“宽”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放纵的惰性。随着我国大学录取率不断攀升,更需要扎紧毕业的口子,设置好各层次的提醒和惩戒方式。对学生而言,“本降专”是一次警示,对学校而言,亦是如此。惩戒措施不能只是臨近毕业时的集中清算,还必须注重过程性评价,让警钟一直敲响。据悉,华中科技大学这一新政,每年都会有一个学业评定,然后依规决定学生是否要降至专科或者退学,这无疑能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忧患意识。有破还要有立,学校也应借此反思为什么有的学生不愿学习,课程设置、教学风格等方面是不是还有值得改进提升之处。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以增加大学课堂的魅力,把学生从喧嚣的花花世界拽回安静的课堂,大学才能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也才能越办越好。
别让“本科转专科”成“变相放水”
一个学生不能正常毕业,不管之于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高校轻易放弃教育之责,把学生以劝退、开除等形式推向社会,往往失之草率。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华中科技大学为规定学制期限内不能完成学业的本科生,提供一项救济措施,初心是非常可贵的。而且作为一种制度建设,也颇有探索意义。
不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专科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即大学专科的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因此,专科教育应秉承有别于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遵循独特的办学规律,培养与本科教学迥异的专业人才。从学历层次看,专科固然低于本科,但若由此认为,专科就是培养质量次于本科的大学教育,那也是对专科教育莫大的误解。
因此,高校把本科生中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转为专科,固然也提出了相应的学分要求,但这是否在真正意义上符合专科教育的培养宗旨,这样的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专科人才的毕业标准,还有讨论的空间。因此,当高校推出“本科转专科”这样一项制度时,相应的配套措施也须跟上。对于有意愿转入专科学习的学生,应该遵循专科教育的培养规律,对这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实用性、技术性教育,真正培养一些“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的专科人才,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学校的声誉负责。
学校规定,今后每学年秋季将对普通本科生(新生除外)所获学分进行一次梳理,对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四分之三(二年级为三分之二)者,给予黄牌警示;对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三分之二(二年级为二分之一)者,给予红牌警示。受到红牌警示或者累计两次受到黄牌警示的,应转入专科学习,否则予以退学处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警告,这意味着对于收到黄牌警示的学生来说,仍然有补救余地。
这项政策出台后,有人力挺,认为学业警示非常必要,给“学渣”的另一种选择也足够人性化;有人质疑,学业不能救济,对学生过于宽容,必然拉低人才培育质量;还有人为专科打抱不平,觉得这背后的逻辑是一种学位歧视。
上学“混日子”该敲警钟
十年寒窗苦读,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个中艰辛不必多言。然而,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却一下子迷失在“象牙塔”里。没有了外在的学习压力,打游戏、看动漫、刷美剧,似乎每一样都能着迷。甚至许多人大学四年一直在透支高中的知识,过不了四六级的还自嘲说“如果让我高中考,一定能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本降专”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这样的惩戒与警示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
扭转“混日子、混毕业”的病象,严把大学出口关是必要之举。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宽进严出”的机制几乎是标配。与之相较,我国则更多表现为“严进宽出”,一个“宽”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放纵的惰性。随着我国大学录取率不断攀升,更需要扎紧毕业的口子,设置好各层次的提醒和惩戒方式。对学生而言,“本降专”是一次警示,对学校而言,亦是如此。惩戒措施不能只是臨近毕业时的集中清算,还必须注重过程性评价,让警钟一直敲响。据悉,华中科技大学这一新政,每年都会有一个学业评定,然后依规决定学生是否要降至专科或者退学,这无疑能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忧患意识。有破还要有立,学校也应借此反思为什么有的学生不愿学习,课程设置、教学风格等方面是不是还有值得改进提升之处。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以增加大学课堂的魅力,把学生从喧嚣的花花世界拽回安静的课堂,大学才能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也才能越办越好。
别让“本科转专科”成“变相放水”
一个学生不能正常毕业,不管之于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高校轻易放弃教育之责,把学生以劝退、开除等形式推向社会,往往失之草率。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华中科技大学为规定学制期限内不能完成学业的本科生,提供一项救济措施,初心是非常可贵的。而且作为一种制度建设,也颇有探索意义。
不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专科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即大学专科的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因此,专科教育应秉承有别于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遵循独特的办学规律,培养与本科教学迥异的专业人才。从学历层次看,专科固然低于本科,但若由此认为,专科就是培养质量次于本科的大学教育,那也是对专科教育莫大的误解。
因此,高校把本科生中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转为专科,固然也提出了相应的学分要求,但这是否在真正意义上符合专科教育的培养宗旨,这样的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专科人才的毕业标准,还有讨论的空间。因此,当高校推出“本科转专科”这样一项制度时,相应的配套措施也须跟上。对于有意愿转入专科学习的学生,应该遵循专科教育的培养规律,对这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实用性、技术性教育,真正培养一些“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的专科人才,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学校的声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