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下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在教师预设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外,尊重课堂的生成更能迸发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主要从一具体的课堂实录中阐述如何尊重学生的生成,演绎出别样的精彩课堂。
关键词:课堂生成;高效课堂;思维能力
一、 研究的缘起
教师备课的一个重点是:如何设计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探究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和势在必行的事,但是,学生有时对某些问题也会自然产生探究兴趣,而这个“学生兴趣点”是教师备课时根本没有注意到的,也就是课堂的生成。我认为学生自然产生探究兴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教师要加倍呵护,然而,有的教师却在这个“学生兴趣点”上熟视无睹,不但不保护学生自然产生的探究兴趣,反而说出一些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话,甚至横加指责,譬如“这个问题课后再说”,“你怎么会想这个问题”等等。这种探究兴趣一旦受挫,以后使用十倍、百倍的努力也难以有效恢复。
二、 理论依据
高效课堂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肯定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效课堂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六大核心素养中的协调发展。对教师而言涵盖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实际操作水平和课后效果反馈。一般来说,高效课堂具体体现是,学生思维活跃程度,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利、有活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增强,目标达成率高低。
何为生成性资源,这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不可预知的问题,在师生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起到推动教学深入作用的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真实反映,善于抓住这种资源能够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这样的生成性资源要具有学科专业价值,教师根据这些资源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中认识的形成情况和思维过程。这些理论知识在近些年的培训和教研文章中说得很多,毋庸赘述,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处理却总是把握不好,如何能有效地把握生成性资源,值得我们深思。
三、 研究过程
(一) 厚积薄发,提升把握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在教学中也可做到教学相长,集思广益。
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同时把握“预设教学”的课堂设计和“生成问题”的处理,也要注重课后教学的反馈,这样才能针对课堂的生成而潇洒自如地应对。
(二)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是尊重生成的前提
新素养时代,作为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服务于学生素养需求是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一旦树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为学生提供帮助或者给出建议时,工作中的许多性质和做法就会有所变化,这些转变也会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真正的尊重首先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一是要给学生以尊严。如果人的尊严被剥夺,他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就会枯萎。每个人都有享受尊严的权利,假如一个学生失去了尊严,那么他也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那将是教育的彻底失败。二是要给予一定的自由。每个人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是渴望自由的,获得自由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的思维表现更是自由的体现,一旦思想受到了限制,学生就难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学生以尊重和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教师平时经常抱怨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还不领情。但换位思考,我们有没有站到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愿望、所求、所盼呢?我们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之一,为他们的成长解除烦恼。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给学生服务的心态、态度就发生改变。
而我们熟悉良好的服务态度有这样几条标准:一是微笑;二是倾听。微笑能改变心境,微笑能温暖人心。而只有学会倾听我们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怎么想的。做好这两点,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且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同时,所谓“教学相长”,学生的想法也能迫使我们去思考问题。
(三) 课堂中尊重生成,演绎别样精彩
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经常遇到不在预料之中的情况,也就是学生的生成,如何保护学生自然产生思维和探究兴趣?下面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具体阐述。
按照我的教学计划,数学选修(2-1)P47中的【例6】、【例7】再加一个补充例题,配以针对性练习,就是一节课的全部内容了,在非常顺利地引导学生完成例6和相应的习题之后,我就开始对例7进行导学:
下面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具体阐述。
【例题】 “已知椭圆方程:x225 y29=1,直线l:4x-5y 40=0,问椭圆上是否存在一点,到直线l的距离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距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教科书中曾对此题分析过程中提到,“由直线l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可以知道,直线l与椭圆不相交(为什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里,我原来预想的是只要稍微加以引导,让学生能想到解方程组就可以解决(我猜想教材的编写者设计这个为什么也是这样的原因吧)。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在操作过程中,我想引导痕迹不明显,却引出许多意外的“突发奇想”,完全没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导致成了一堂偏离预设进行的课,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我和学生们都收获颇丰。
1. 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这堂课就这样不断出现意外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中结束了,教师没有了那种胸有成竹的心境,是在紧张的环境中渡过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功底,有处乱不惊的大将风度。
四、 感悟
钟启泉教授这样说过:“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从这个高度讲有活力的课堂就是“生成”的课堂。所以,我们教师在预设课程教学进行的同时也要不断关注、把握生成性的突如其来的问题,灵活驾驭课堂,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来说非常珍贵,它就像乒乓球教练在陪练,每一个从不同角度飞来的发球,如何稳稳地接住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功底和深厚的学科素养。所以在处理课堂生成的过程中笔者最大的感悟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所谓“教学相长”,学生提出的问题迫使我不断地深入研究,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回顾这十几年的教学经历,是学生促使我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尊重生成,我相信我还能在学生的“监督”下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谢登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2(12).
[2]范金泉.例說数学直觉的养成与运用[J].中学数学月刊,2013(11).
[3]黄益全,李鹏贤.适度拉长过程与精妙处当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1).
作者简介:岳彩凤,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临安中学。
关键词:课堂生成;高效课堂;思维能力
一、 研究的缘起
教师备课的一个重点是:如何设计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探究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和势在必行的事,但是,学生有时对某些问题也会自然产生探究兴趣,而这个“学生兴趣点”是教师备课时根本没有注意到的,也就是课堂的生成。我认为学生自然产生探究兴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教师要加倍呵护,然而,有的教师却在这个“学生兴趣点”上熟视无睹,不但不保护学生自然产生的探究兴趣,反而说出一些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话,甚至横加指责,譬如“这个问题课后再说”,“你怎么会想这个问题”等等。这种探究兴趣一旦受挫,以后使用十倍、百倍的努力也难以有效恢复。
二、 理论依据
高效课堂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肯定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效课堂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六大核心素养中的协调发展。对教师而言涵盖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实际操作水平和课后效果反馈。一般来说,高效课堂具体体现是,学生思维活跃程度,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利、有活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增强,目标达成率高低。
何为生成性资源,这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不可预知的问题,在师生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起到推动教学深入作用的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真实反映,善于抓住这种资源能够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这样的生成性资源要具有学科专业价值,教师根据这些资源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中认识的形成情况和思维过程。这些理论知识在近些年的培训和教研文章中说得很多,毋庸赘述,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处理却总是把握不好,如何能有效地把握生成性资源,值得我们深思。
三、 研究过程
(一) 厚积薄发,提升把握生成性问题的能力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在教学中也可做到教学相长,集思广益。
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同时把握“预设教学”的课堂设计和“生成问题”的处理,也要注重课后教学的反馈,这样才能针对课堂的生成而潇洒自如地应对。
(二)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是尊重生成的前提
新素养时代,作为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服务于学生素养需求是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一旦树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为学生提供帮助或者给出建议时,工作中的许多性质和做法就会有所变化,这些转变也会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真正的尊重首先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一是要给学生以尊严。如果人的尊严被剥夺,他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就会枯萎。每个人都有享受尊严的权利,假如一个学生失去了尊严,那么他也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那将是教育的彻底失败。二是要给予一定的自由。每个人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是渴望自由的,获得自由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的思维表现更是自由的体现,一旦思想受到了限制,学生就难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学生以尊重和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教师平时经常抱怨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还不领情。但换位思考,我们有没有站到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愿望、所求、所盼呢?我们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之一,为他们的成长解除烦恼。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给学生服务的心态、态度就发生改变。
而我们熟悉良好的服务态度有这样几条标准:一是微笑;二是倾听。微笑能改变心境,微笑能温暖人心。而只有学会倾听我们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怎么想的。做好这两点,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且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同时,所谓“教学相长”,学生的想法也能迫使我们去思考问题。
(三) 课堂中尊重生成,演绎别样精彩
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经常遇到不在预料之中的情况,也就是学生的生成,如何保护学生自然产生思维和探究兴趣?下面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具体阐述。
按照我的教学计划,数学选修(2-1)P47中的【例6】、【例7】再加一个补充例题,配以针对性练习,就是一节课的全部内容了,在非常顺利地引导学生完成例6和相应的习题之后,我就开始对例7进行导学:
下面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具体阐述。
【例题】 “已知椭圆方程:x225 y29=1,直线l:4x-5y 40=0,问椭圆上是否存在一点,到直线l的距离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距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教科书中曾对此题分析过程中提到,“由直线l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可以知道,直线l与椭圆不相交(为什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里,我原来预想的是只要稍微加以引导,让学生能想到解方程组就可以解决(我猜想教材的编写者设计这个为什么也是这样的原因吧)。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在操作过程中,我想引导痕迹不明显,却引出许多意外的“突发奇想”,完全没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导致成了一堂偏离预设进行的课,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我和学生们都收获颇丰。
1. 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这堂课就这样不断出现意外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中结束了,教师没有了那种胸有成竹的心境,是在紧张的环境中渡过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功底,有处乱不惊的大将风度。
四、 感悟
钟启泉教授这样说过:“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从这个高度讲有活力的课堂就是“生成”的课堂。所以,我们教师在预设课程教学进行的同时也要不断关注、把握生成性的突如其来的问题,灵活驾驭课堂,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来说非常珍贵,它就像乒乓球教练在陪练,每一个从不同角度飞来的发球,如何稳稳地接住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功底和深厚的学科素养。所以在处理课堂生成的过程中笔者最大的感悟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所谓“教学相长”,学生提出的问题迫使我不断地深入研究,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回顾这十几年的教学经历,是学生促使我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尊重生成,我相信我还能在学生的“监督”下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谢登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2(12).
[2]范金泉.例說数学直觉的养成与运用[J].中学数学月刊,2013(11).
[3]黄益全,李鹏贤.适度拉长过程与精妙处当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1).
作者简介:岳彩凤,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临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