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庸的陕西散文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文学现象,研究文学创作,必须在一定的历史空间和时间里进行研究,这是起码的研究要求,脱离开一定的历史空间和时间,所谓的研究只会走偏了方向——研究当下陕西的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也是这样。过去的几十年,陕西文学确实在全国来看属于创作“重镇”,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进入新世纪之后,陕西文学出现了罕见的“徘徊”状况,很少出现“木秀于林”超越整体文学水平可以代表我国前沿创作的作家和作品,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庸的时期。
  平庸,指寻常、平凡、不突出——是的,十余年来,陕西文学整体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即上个世纪末的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灿烂——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期至中期,以“陕军东征”为标志的陕西文学在中国文坛产生震动,其中,一些作品亦然进入当代文学经典——例如,优秀长篇小说《白鹿原》就是这样的伟大作品,还有稍前出版的《平凡的世界》和稍后出版的《秦腔》,这些文学作品,共同构建了陕西文学发展的“高峰”,也引领了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当这一波文学创作的高潮过去之后,陕西文学陷入了相对沉寂的时期,未曾出现新的文学创作“高峰”——原先有甚多影响的小说家等,集体转入一个创作的低谷时期。也许,文学生产带有这样的特色,属于潮汐般的涌动而非瀑布般的垂直流动——因为,就文学生产来说,需要漫长的积累时期,犹如岩浆在地下的运行和奔突,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美学环境下就会不可遏制地表现出来;而不会像瀑布一样永远悬挂在山崖之上做常规的运动,这一般属于学术研究的表现形式。
  那么,当下的陕西散文创作状况呢?应该说,陕西的散文创作较之前二三十年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观,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家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家队伍成分的多元构成。无论是在前十七年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主流散文队伍作家相对不多,而且反映生活的界面相对集中,如描写石油战线和工业特别是纺织业这两条新兴产业题材的散文作品,在陕西散文创作中“獨领风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当然,石油与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属于关注程度比较高的社会热点,出现的新事物和带有社会主义新人色彩的人物,是当时社会崭新的现象,也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主体趋向,所以,这些散文家奔赴这两大领域深入生活,创作出来一批带有清新和阔大气势的散文作品,从而成为我国当代散文的艺术脊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急剧变革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鼓舞起人们追求幸福的巨大热情,而这时候的散文家,其笔触无不关注在这伟大的社会变革期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情景和人物,尽管这些美好情景和人物还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但是,总体而言,总能激发阅读者的正能量和争取新生活的探索勇气。二是由于世界先进的哲学理念和思潮不断进入我国,一直坚持从生活到艺术道路的文学家包括散文家,其表现手法和表现的艺术领域产生了新的风貌,这就是描写的题材不再限于现实生活而选择了更多的表现题材,这种散文创作的余绪一直蔓延至今,亦然成为新的主流散文创作趋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散文的写作题材不单是现实生活,而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历史、文化、哲学和思想领域,同时,散文的文体也突破了过去的叙事和记人的局限,逐渐向抒情、哲理、文化和纪实与传记方向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的散文形制。散文这种文体,不仅是要反映现实生活,也要反映现实的社会思潮、文化流派和哲学思想以及历史,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倡散文品种的繁多也适应了我们现实社会的需要和艺术要求。当然,出现这样的散文创作现象,更重要的原因是较之前历史阶段的散文家来说,当下的散文作家人数多队伍庞大,也与他们的文化层次有关。他们几乎都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恢复高考制度之后,进入高等院校经过专业学习,接受了系统的文学知识和相应知识的教育,加之他们的思想敏锐,哲学领悟力高,也系统经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因而,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这些散文作家的起点高,艺术视野广阔,表现在他们的散文创作上,很少因循守旧再沿着过去传统的散文创作道路走,而是真正恢复了散文表现无限题材的优势,所以,在我省当小说一度进入平庸的季节,散文却呈现出一派生机,支撑起文学的持续发展。
  陕西散文的持续繁荣发展,这是很罕见的文学现象。我国的散文有过几次高度繁荣,往远处说,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时代,这是我国散文的有文字记录的高度繁荣。为什么这样说呢?近些年来,一直在关注和思考散文究竟产生于什么历史年代,根据陈柱等学者的意见,他们写的散文史,无不是从这里开始着笔,以为我国的散文发展起自于这一历史时期。而我认为,与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相一致,这一时期的散文繁荣与哲学思想的繁荣相关联,属于“轴心时代”。这个“轴心时代”产生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思想家,也产生了不少的优秀散文家,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以及我国的老子、孔子和其他的伟大哲学思想家和散文家,他们往往是借用了散文的文体来表达其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写就了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但是,一个很基本的常识就是:“轴心时代”不会是突然降临的,必然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文化酝酿和预备,才可能持续地表现出来。就我国来说,散文的发展,应该至少在殷商与西周时期。
  我国目前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这些甲骨文主要表现的题材是预测和记录预测事物之后的复核对应情况,也就是说,是大量用于占卜的古文字。可以设想,占卜仅仅是社会生活里很少应用到的一种预测方法,而大量古文字应用则是日常的社会生活,人们的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交往以及战争和外交等,这些古文字的应用势必有散文文体的产生与发展——只不过表现这些的内容由于古文字载体的消失而消失了——尽管消失了,其文脉当不会断绝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种古文字载体的消失,并不是很快地离开了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也有一个漫长的逐渐退出历史的过程,这就给古代文化或者说古代散文的传承有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成为形成“轴心时代”文化前期的预备和基础——因而,我国古代散文的繁荣应该再推前思考,自然,这还有待于地下考古的不断进展,为我们提供新的材料才可以证明。往不远不近处说,明代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很大的转折期——明代社会由于城市文明的萌生与不断成熟,需要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不但产生了优秀的长篇小说和戏剧文学,而且散文也摆脱了以往“文以载道”的写作模式,把散文的思想从经学里,特别从宋代以来的“理学”解放出来,转而从王阳明的“心学”吸取精神精华,从而把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变革,同样经过了散文的自我更新过程。相比较于“理学”的对儒家学说进行“诠释”引导出与时俱进地适应于现实的核心是“三纲五常”的思想哲学理念而言,王阳明的“心学”则偏重于向内发省的功夫,这样一来,就对人们的思想解放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所以,散文的兴盛自然不可避免。明代的散文“性灵派”的影响很大,波及到新文化运动散文的兴盛。这是我国散文的第二个兴盛期。往近处说,我国的新文化运动也催生近代至现代的散文的又一次大发展大繁荣,出现了鲁迅、胡适、周作人、徐志摩、林语堂、梁实秋等影响了我国后来散文发展走向的散文家。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的散文,带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特色,其意识形态的意义甚至高于散文艺术的意义,这一时期的散文,就陕西而言,也出现了很不错的散文家,他们的散文作品,也属于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人心的良好作用。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陕西的散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例如,有作家描写系列的陕南山水和风土人情,也有作家描写关中特别是以白鹿原为主体区域的散文,表现出深厚的生活沧桑感以及个人际遇的心理感受,还有表达自己创作甘苦的长篇自述散文,这些都是陕西散文取得的主要成就。更为显著的特点是,这时候,陕西产生了大批的优秀散文作家,而且这些散文作家的身份各异,以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文学研究者以及专家为主,他们的散文很少陷入一般的散文写作范式——这里是指传统散文的叙事—记人—抒情等格式,而是在散文作品里倾注了大量的属于自己体悟的充满文化和哲学意味的成分,他们的笔触不再满足外在的社会与自然风貌的状写,而是向思想和哲学的文化层面开掘,出现了不少好的作品——这确实是散文艺术的进步,也是当下人们的审美追求的需要。
  散文的艺术与思想容量非常广阔,这是散文区别于其他文学文体的本质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写好散文是很不容易的艺术追求——也就是要求散文的写作者,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层次和哲学理念,还要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常识,甚至具备学者的素质。因为,当代散文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过去散文所要表现的题材和内质,已经到达了满足于人们不同的精神需求的艺术层次,简单的人物故事叙述和单纯的景物描写以及游离于主题的感性抒情,已经引不起人们的艺术兴致了,而是需要更高的渴望予以灵魂安宁的艺术安慰——这当然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产生的各种深层和浅层矛盾,容易引发人们心灵冲突,渴望予以正确认识和情绪表达的艺术需要。所以,散文成为人人都可以操作的文体,在这种文体里,宣泄和表达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审美追求。这也是散文几十年来在我国一直处于人们普遍喜爱的文体之一,而持久不衰的原因。
  在这样的历史社会背景下,陕西的散文创作的状况是:作家队伍庞大作品数量非常多,而且明显出现了几个标志比较明显的写作方向:固守传统散文的写法,坚持走生活化道路的派别,其特点是表现现实生活里的富有人生意义的故事或者事物;以积极探索努力开掘历史文化古为今用的派别,这类散文写作者善于表现历史文化,并通过历史文化为当下提供新的精神能量;还有新的传记文学散文,为我省几位具有影响的作家写的传记,均达到了我国传记文学的新高度——这些成就的取得,促使我省散文创作进入了前所未有过的新的阶段。出现了一批中青年散文作家,这些散文作家目前正处于旺盛的创作时期,在全国相继崭露头角,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中青年散文实绩显著,给处于平庸时期的文学,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复苏之风——也许,文学走出平庸的途径就是散文的持续发展。
  散文之所以取得这样长足的发展,说到底,还是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以及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水平的供需量的增长有关,也由于工业化的飞速进步,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渴望,已经由“慢阅读”进入了“有效阅读”的阶段。过去,和人们的“慢阅读”相适应,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的我国农业社会和生活,逐渐已经被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所代替,人们的生存空间的无限扩展与时间的窘迫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很少有足夠的业余时间去阅读并非经典小说的作品,而选择了能够及时反映时代前进的足音且具有独到的认识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的散文作品。何况,这些散文作品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不断出现的“新媒体”例如微信等平台的主体文体,这也给散文的阅读和文体传播带来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散文应和了信息时代文学的传播律动,成为人们安慰心魂、提升精神和审美愉悦的文学体裁。所以,散文的持续发展也与高速发展的科技传播手段有关,而且,将会更加持久地保持这个发展势头。
  这就对散文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怎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美的散文作品和如何努力地创作出更加优美的带有时代特征的散文作品呢?首先,坚定文艺为人民的创作方向,这也是散文创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紧紧地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散文创作,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才会得到艺术的生命力。其次,无论是坚持传统散文的创作方法还是深入开掘历史文化散文创作,都有一个提升作家自身的认识、思想和美学感悟力的任务,这就需要继续认真读书,认真深入生活,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和当下社会的前进方向,其作品才能获得思想的深度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说到读书,这是散文作家的基本功。读书就要读经典,而不是读二手、三手资料,不是贩卖和倒腾别人已经“咀嚼”过的东西,这才是真读书。再次,不断创新散文的表现方式,可以借鉴诸如历史、思想、哲学、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经验,寻找出散文艺术新的生长点,这是散文生命的内驱力。
  总而言之,陕西的散文创作虽然在文学平庸的时期仍然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不过,陕西的散文家不但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滋养,特别是从延安时代至今的革命文化的滋养,会当在散文艺术上“一览众山小”,走出整体文学的平庸时期,取得巨大的新成就。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从一位写诗的朋友那里,听到了“圆满”。  她说,“其实我认为,《青莓》有着自身的圆满。”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词。“圆满”意味着通向灵性、合一。  回忆起写《青莓》的那段时光,充满一种青涩的水果味。尚未成熟的果子,小小的,酸酸的,挂在四月的枝头,全身露水。  那时我住在自己的小屋里,最后一学年。春天的清晨走进教室,能听见火车的声音。夜晚的窗台边,风摇摇晃晃,抬头,月亮很远又很近。其实,这些事物
期刊
离别时 又下雨了  從马路这边,走到那边。  从一座山翻越到另一座山。  一句话卡在嗓子里,  拼命咳嗽。  你看呀,又下雨了。  离别时甩甩手,  拎起湿漉漉的我们  像拧毛巾那样  用力,拧干我们的心脏。  青 莓  先是穿过走廊  胳膊向左摆,向右摆。  桌布是红色还是蓝色,  反正都有白花边。  从她的裙子上裁下来  那女孩叫青莓。  她今天二十岁,圈养小怪物。  头发编成麻花。  向左摆
期刊
在散文《我的杨庄》里,我曾写过好多杨庄的人物:诗人观音代、牧羊人阿三、猎人张三套、寡妇杨白玛、杀人犯菩萨保、不听话的鲁曼草……正是这些人,使得洮河上游的这个藏汉两族杂居的村落,有了异样的传奇色彩,使得这里发生的正剧、喜剧和悲剧,都有了一种“史”的性质,需要用文字一一记叙下来。这样,一部杨庄人物志,就是一部杨庄史,折射着时代的烟云,呈现着人间的悲喜。这一次,我要写的,是个还了俗的阿克(和尚)——画家
期刊
春 田  “春风乍起  好似罐里炸出来  就像闷葫芦里迸出来”  第一道犁  在梯田里翻滚  这些肥实的土地  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是哈尼族人的劳作  让它发出亮光  第一股水  在梯田里浸润  这些潮湿的土地  在源源不竭的流动下  是哈尼族人的汗水  让它凝结成晶莹的宝镜  是哪一双手  在春风中  将绿茵茵的秧苗拔起  是哪一个肩膀  在晨光里  将沉甸甸的担子挑起  又是哪一个人  在夕
期刊
刘阳撅着屁股在那里涮碗,碗还是中午饭时剩下的。中午的时候,刘阳喊了朋友来家里吃饭。那个朋友,用刘阳的话说,是个二货。他不知道说了什么,害得刘阳和媳妇大吵一架。刘阳和媳妇吵得很凶,但那二货却无动于衷,坐在那里不管不问。刘阳的桌子上有一包烟,那二货临走的时候,随手把那包烟也拿走了。刘阳说,烟我还得抽呢?刘阳的意思,让二货把烟给他留下,但二货根本没有搭理他,拿了烟就走了。之前,二货还从他家拿了两瓶五粮液
期刊
笛声浮起  一根小小的竹笛  淌出一条长江  宝安南人行隧道听了  晃了两晃  音乐的花朵向日葵般  在四周灿然开放  花朵的音乐,鬼一样迷人  令我心慌意乱  丽湖边上有人愁  一粒红日狠狠地瞪我  青草幽幽白云悠悠  鱼儿悠悠  丽湖边上有人愁  频回首,往事如  思乡的病不时发作  一山的树叶都在唱歌  哪一片可以入药  此时断无舟可渡  (亦无竿可撑无鱼可钓)  纵使从唐诗中驶来  也载不
期刊
不信上帝的史蒂文斯  史蒂文斯不信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穆罕 穆德,  但他却认为自己信上帝,这叫啥事?  他说,“上帝就像个坛子,是圆的,  就住在每件事物的重心里,  它不偏不倚地统领着四面八方……”  这话别人当然不信,别人越不信,  他便越是反复地说,  但他越是表白,别人越是不信,  再后来,他一张嘴,别人就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似乎,他成了马戏团的免费小丑。  终于有一天,人群
期刊
唢呐调  已立春了 已经可以在那把唢呐上  拴系又长又艳的红布  已可以从木柜中 将那些颂歌抓在手头  偌大高原 需要一次火辣的诵唱  已立春了 那把唢呐 将咳出  整整一腔滚烫的热血——  高原需要抖动满身吱呀的骨头  高原 需要抖落陌生或熟悉的种种阴影  已立春了 哭泣过的人即将老去  但唢呐有唢呐自己的心事 坟墓安详  唢呐 总忍不住自己颤栗的悲喜  你要留心唢呐上的那块锈痕  那是飞鸟之魂
期刊
母亲的蓝花衫  母亲满头的华发,好似昔日老屋上  终年不化的积雪  即使春天,草木顶破天地生长  她依然掳走了我的心  却越来越深的进入了枯木,和萧瑟的深秋  “给你买件蓝花衫吧!”一位山丹花模样 的姑娘笑盈盈地说  我赶快把一件牛仔蓝的上衣披在她肩上  生怕那佝偻的脊背,和松垮的肘部  将我如沉睡的娃娃,随圆圆的小红花滚落。  我生怕那蛐蛐,虫鸣的叫声  如清泉的月光,将菩萨的笑脸溢出来。  还
期刊
惊 蛰  你的一声声春雷,叫醒了  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我  以及身边的土壤  也在你的一声声的雷声下,开始散发着泥香  你的一声声春雷,是春天与我联盟的信号  让我爬出了洞穴,探出头来  开始见证所有的杏树枝头的花开  和花落,都与春天有关  与此有关的,还有蠢蠢欲动的春草  此刻苏醒,正破土而出  坚守着一岁一枯荣的使命  还有风,吹起了暖流  吹到大地的每一处,与雪  一一告别  再洒下滴滴雨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