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階段对于学生思想形成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当中对学生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想意识形态,还能对其行为规范以及道德观念进行有效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使其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10-0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需要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各角度激发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正面积极的知识与行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对教学理念进行转变
对于学生而言,教会其学习知识的方法,要比直接进行知识传授更为重要,而学生在掌握相关学习方法以后,能够使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积极的转变,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对道德和法治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保持重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不断创新,为学生保留相应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将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加以改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学生能够对教学活动充分参与,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总结,仍然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很容易出现和生活逻辑、情感逻辑相悖的现象。
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小学生受到身心发展的影响,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因此,在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规律进行全面考虑,并对课本内容加强拓展和延伸,在对道德和法律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对相关资料加以应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备课期间,应该对网络当中一些不文明行为的视频或照片进行查找,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公共场合喧哗打闹、随地乱扔垃圾、闯红灯过马路等,通过对这些行为的了解和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而资料上的行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看到,但却习以为常,并没有什么感悟,而结合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讲解,并利用多媒体对资料进行展示,能够对学生的心灵造成直接的冲击,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或者是违法的,从而在学生内心树立道德的尺子对各项行为进行衡量,对道德和法治产生更深的感触。如教学《小水滴的诉说》第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水滴卡通图像并伴以童声引入,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被激起。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想方面较为单纯,对社会缺乏认识,如果教师只知一味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灌输,受到理解能力以及自身阅历的影响,学生很难把握相关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重视,教学期间每完成一个重要环节的讲解工作,教师就要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使教学的实效性得到相应的保证。例如,在路边发现老人摔倒了,要不要过去搀扶呢?在教学期间可以使用辩论赛的方式,具体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持搀扶态度,另一组持不搀扶态度,而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对自身的观点进行全面阐述,这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还能让学生在自主辩论期间认识到帮助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帮扶的过程中,也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保护。新课程实施以来,体验与探究等学习方式逐渐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所熟悉和运用,但是往往并不深刻,甚至流于形式。比如,学生可能会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往往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些只需要低阶思维,并且对活动参与要求不高的任务。而真正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以“身”体之,以“心”悟之,实现深度体验与探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进行案例教学
如果在教学期间,教师的引导过于空洞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对案例教学进行应用,由于小学生缺乏理解能力,需要利用案例帮助学生对相关道德品质进行理解和感悟,而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及引导性,要保证案例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趣共鸣,同时要避免案例内容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要保证道德及法治案例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并在生活当中进行自我管束,提升相关教学活动的效果。
五、结束语
对小学生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应用,以此来保证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政.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2):22.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10-0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需要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各角度激发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正面积极的知识与行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对教学理念进行转变
对于学生而言,教会其学习知识的方法,要比直接进行知识传授更为重要,而学生在掌握相关学习方法以后,能够使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积极的转变,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对道德和法治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保持重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不断创新,为学生保留相应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将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加以改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学生能够对教学活动充分参与,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总结,仍然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很容易出现和生活逻辑、情感逻辑相悖的现象。
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小学生受到身心发展的影响,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因此,在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规律进行全面考虑,并对课本内容加强拓展和延伸,在对道德和法律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对相关资料加以应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备课期间,应该对网络当中一些不文明行为的视频或照片进行查找,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公共场合喧哗打闹、随地乱扔垃圾、闯红灯过马路等,通过对这些行为的了解和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而资料上的行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看到,但却习以为常,并没有什么感悟,而结合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讲解,并利用多媒体对资料进行展示,能够对学生的心灵造成直接的冲击,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或者是违法的,从而在学生内心树立道德的尺子对各项行为进行衡量,对道德和法治产生更深的感触。如教学《小水滴的诉说》第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水滴卡通图像并伴以童声引入,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被激起。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想方面较为单纯,对社会缺乏认识,如果教师只知一味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灌输,受到理解能力以及自身阅历的影响,学生很难把握相关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重视,教学期间每完成一个重要环节的讲解工作,教师就要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使教学的实效性得到相应的保证。例如,在路边发现老人摔倒了,要不要过去搀扶呢?在教学期间可以使用辩论赛的方式,具体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持搀扶态度,另一组持不搀扶态度,而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对自身的观点进行全面阐述,这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还能让学生在自主辩论期间认识到帮助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帮扶的过程中,也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保护。新课程实施以来,体验与探究等学习方式逐渐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所熟悉和运用,但是往往并不深刻,甚至流于形式。比如,学生可能会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往往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些只需要低阶思维,并且对活动参与要求不高的任务。而真正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以“身”体之,以“心”悟之,实现深度体验与探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进行案例教学
如果在教学期间,教师的引导过于空洞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对案例教学进行应用,由于小学生缺乏理解能力,需要利用案例帮助学生对相关道德品质进行理解和感悟,而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及引导性,要保证案例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趣共鸣,同时要避免案例内容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要保证道德及法治案例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并在生活当中进行自我管束,提升相关教学活动的效果。
五、结束语
对小学生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应用,以此来保证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政.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