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吧主说话
很显然,DV在当下并非是简单的“玩玩”二字就可以概述得清,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里面,DV不仅仅是艺术也是生活,影像语言的丰富、作品创作力的进发正不断刷新着DV曾经带给我们的想象。当这些片子如潮水般涌向各类武林争霸大小赛的时候,究竟鹿死谁手?是难分伯仲还是相去甚远?英雄们在其中究竟演绎着怎样的一些射雕传记?
在这期“看吧”里我们选择了四部曾经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影片,并且都是剧情片。特别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摄影教研室副主任孙振虎老师,他针对这四部影片,围绕着影展,获奖等方面对影片剧情结构、演员表演、导演控制等方面为我们的疑问作了生动而详至的回答。得奖毕竟不是爱DV之人的最终目的,在这些优秀的短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非常值得我们来关注。
吧主:您身为许多大赛的评委,又有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就您来看,参加这些比赛并在其中获得一致的认可,是否有规律可循?
孙振虎:规律是有的,从我个人来讲,作为评委首先看的第一件东西就是作品中的情感,所有的艺术作品首先真正的层次其实是很感性的东西。不在于你有多眩的视觉印象或多溜的视觉表现,而是你是否有真挚的情感,是否能真正的打动观众。其次是内容,四部片子中的《爱·减肥》就有这个优势,你可以从头乐到尾。再往下就是艘巧——片中呈现的影像风格、节奏控制等等。最后就是题材的选择,一部作品,无论你是纪录片、剧情片、实验片,都是在反映你对现实的思考,而你在其中的思考就影响到你题材的选择。就像在这四部片子里,《小幺》显得特别有意义。它反映了现代孩子的情感和单亲家庭的社会问题。《爱·减肥》则有些接近都市恶搞剧,相比反映的深度就不会太强。《现实照进梦想》反映偏远地区孩子的求知,使得片子的层次要延伸许多。眼界的开阔和对社会关注程度都影响到你的选题,但是这一点其实是包含在上述三点之内的,上面的三点实际都在为这一点服务,而脱离那些仅仅有题材是没有意义的。但无论怎样,你应该多关注你生活的这个社会、你周围发生的一切,而不是生活在真空。
相对而言,我们会发现大奖作品往往不是特别突出,因为大奖作品里很多东西是含而不露的,往往这些作品是最耐看的作品,这与情感的表达有很紧密的联系性。一部真正成功的作品里面给你的感受是多元的,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东西被发现,而不是得到一些表面的理解。
专家简介
孙振虎:1975年生于山东济南。新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1994年开始先后在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从事电视新闻和纪录片创作,作为主创人摄制的作品有系列片《中华泰山》、《实践者的追求》,纪录片《山凹》、《扭来扭去》、《非常青春》等,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等,有的作品被载入地方志。除了电视创作外,他也曾为多家电视媒体从事策划和撰稿的工作。其中,曾为中央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策划了20集系列片《丝绸之路新说》,并担任其中十多集的撰稿工作;策划并撰稿了中宣部文明办、教育部等合拍的西部教育助学工程的三集系列片《成长》,参与撰稿了央视10集纪录片《国耻编年》。
2002年开始在中国传媒大学任教,承担《中外摄影史》、《摄影理论与实践》、《影视片段精读》、《视听语言》、《摄影造型》、《拉片课》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
2002年以来,每年都发表学术论文,先后获得7项省部级以上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主要作品有《纪录片的新闻意识》,《每日新闻每每创新》、《电视纪录片的文化内涵》,《从人类学角度思考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数字化影像的人性化传播》等。
很显然,DV在当下并非是简单的“玩玩”二字就可以概述得清,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里面,DV不仅仅是艺术也是生活,影像语言的丰富、作品创作力的进发正不断刷新着DV曾经带给我们的想象。当这些片子如潮水般涌向各类武林争霸大小赛的时候,究竟鹿死谁手?是难分伯仲还是相去甚远?英雄们在其中究竟演绎着怎样的一些射雕传记?
在这期“看吧”里我们选择了四部曾经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影片,并且都是剧情片。特别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摄影教研室副主任孙振虎老师,他针对这四部影片,围绕着影展,获奖等方面对影片剧情结构、演员表演、导演控制等方面为我们的疑问作了生动而详至的回答。得奖毕竟不是爱DV之人的最终目的,在这些优秀的短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非常值得我们来关注。
吧主:您身为许多大赛的评委,又有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就您来看,参加这些比赛并在其中获得一致的认可,是否有规律可循?
孙振虎:规律是有的,从我个人来讲,作为评委首先看的第一件东西就是作品中的情感,所有的艺术作品首先真正的层次其实是很感性的东西。不在于你有多眩的视觉印象或多溜的视觉表现,而是你是否有真挚的情感,是否能真正的打动观众。其次是内容,四部片子中的《爱·减肥》就有这个优势,你可以从头乐到尾。再往下就是艘巧——片中呈现的影像风格、节奏控制等等。最后就是题材的选择,一部作品,无论你是纪录片、剧情片、实验片,都是在反映你对现实的思考,而你在其中的思考就影响到你题材的选择。就像在这四部片子里,《小幺》显得特别有意义。它反映了现代孩子的情感和单亲家庭的社会问题。《爱·减肥》则有些接近都市恶搞剧,相比反映的深度就不会太强。《现实照进梦想》反映偏远地区孩子的求知,使得片子的层次要延伸许多。眼界的开阔和对社会关注程度都影响到你的选题,但是这一点其实是包含在上述三点之内的,上面的三点实际都在为这一点服务,而脱离那些仅仅有题材是没有意义的。但无论怎样,你应该多关注你生活的这个社会、你周围发生的一切,而不是生活在真空。
相对而言,我们会发现大奖作品往往不是特别突出,因为大奖作品里很多东西是含而不露的,往往这些作品是最耐看的作品,这与情感的表达有很紧密的联系性。一部真正成功的作品里面给你的感受是多元的,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东西被发现,而不是得到一些表面的理解。
专家简介
孙振虎:1975年生于山东济南。新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1994年开始先后在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从事电视新闻和纪录片创作,作为主创人摄制的作品有系列片《中华泰山》、《实践者的追求》,纪录片《山凹》、《扭来扭去》、《非常青春》等,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等,有的作品被载入地方志。除了电视创作外,他也曾为多家电视媒体从事策划和撰稿的工作。其中,曾为中央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策划了20集系列片《丝绸之路新说》,并担任其中十多集的撰稿工作;策划并撰稿了中宣部文明办、教育部等合拍的西部教育助学工程的三集系列片《成长》,参与撰稿了央视10集纪录片《国耻编年》。
2002年开始在中国传媒大学任教,承担《中外摄影史》、《摄影理论与实践》、《影视片段精读》、《视听语言》、《摄影造型》、《拉片课》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
2002年以来,每年都发表学术论文,先后获得7项省部级以上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主要作品有《纪录片的新闻意识》,《每日新闻每每创新》、《电视纪录片的文化内涵》,《从人类学角度思考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数字化影像的人性化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