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混合所有制就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它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民经济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化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是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必须要重视的环节。但如何将内部控制更好地应用于混合所有制企业,解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企业还尚在摸索之中。本文以该问题为核心,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概述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及其特征
混合所有制与其他的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不同,它是指以国有资本或集体资本与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共同参股而组建的企业形式。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法律制度的保障、产权流转运行机制、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等。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而混合所有制结构的经济体制就是在经济成分不断融合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国家最初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引进民营资产,优化市场经济结构,实现企业经营模式和制度体系市场化。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是在国有企业变革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联合形成的管理组织。以公有资本在企业资本中占资比例,可以将这类企业细分为三类:公有资本控股类企业,即公有资本对其他资本进行全权控股;公有资本共同控制企业,即公有资本与其他资本共同控制和影响企业;公有资本参与企业,即公有资本占资比例少,对企业不产生重大影响。
股份制是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重要手段。公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主要方式就是参股,且股份的多少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决策权的大小。
公有资本参与程度不同,企业经营目的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将企业分为三类:公有资本控股企业,非盈利性质和实现国家安全等战略目标是这一类企业的经营目的;公有资本共同控制与共同影响的企业,主要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公有资本参与企业,这类企业的目的是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国有资本从参与到退出,是国家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种方式。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总的来说,混合所有制企业具备相对独立性、整体性、针对性以及经济性的特点,根据国有资本参股的程度不同,可以将混合所有制企业内控特点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不同。对于公有资本控股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不是为了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对等,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关注民生、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实现对国有资本的监督管理。
主要目的是提升公有资本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对于公有资本和其他资本共同控制的企业来说,企业无论是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还是改革治理结构,都要保证公有资本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公有资本代表人民的利益,企业一方面要兼顾公平原则,另一方面要提升公有资本的价值。例如自来水公司、电力企业等,引入外部资本是为了变革体制,但公有资本要遵循持续对其他资本进行监督,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具有过渡性。对于公有资本占资比例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类企业是公有资本退出企业实现企业私有的过渡期。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作用
1、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导致企业的改革进程难以深入,而内部控制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内经济体制的平衡,即维持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的权利平衡,防止一方权利过大而造成的监督制约职能失效。同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企业通過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管理层或员工持股过多的问题,规范改革流程,促进产权分散,避免企业内的腐败现象。
2、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环境
一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优化混合所有制下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企业内的管理层进行岗位职能划分,明确岗位责任,提升企业的决策科学性,维持企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还能促使企业内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决策权和执行权相互制约,优化企业运作环境。
3、有效缓解产权保护问题
一方面,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实际上就是在保障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战略投资的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明确产权归属,保障国有资产的权益;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可以监督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完善产权划分规范相关制度,避免混合所有制状态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产权的侵害。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缺乏合理的治理结构和良性的运行机制
实际上,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按照现代化企业建立的组织结构,自身的治理结构已经比较完善了,但公司在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以公有资本和其他资本的持股比例向企业派遣不同的代表人员参与会议,如果公有资本占比超过其他资本,就由公有资本派遣管理层担任企业管理的重要岗位,其他资本方派遣人员作为总经理协助和监督管理层工作。但是在一些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人员常常是由股东直接来担任的,这就使得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使得企业治理结构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此外,一些企业对董事会会议不够重视,企业整体的决策权都交由董事部决定,这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导致企业的监理机构形同虚设。
(二)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针对一些由国企转制而来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类企业中的管理层人员大多都来自于原来的国企,受到传统体制的局限,这些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全面,也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再加上转制而来的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中还需要不断摸索经验,内部矛盾和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就无法对内部的管理和执行进行有效约束,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另外,一些管理层人员只注重眼前利益,过度追究经济效益,丧失了国有资本的社会效益功能,这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还会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责任分工不明确、问责制度不到位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融合形成的新的企业形式,但资本融合会使企业内部管理层的治理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划分管理层的职能和权限,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先决条件。实际上,很多混合所有制在权力分配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内部矛盾,公有资本占资比例较多时,则公有资本对企业掌控着绝对的权利,其他资本权利比较少。但在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其他资本(民营资本)占有更大的优势,其他资本缺乏充足的权利,开展一些重大活动之前需要逐层请示上级,导致企业错过良机或因延误时间而造成一定的损失。这种情况加剧了公有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的矛盾,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双方权益分配不均、相互推诿责任,企业内缺乏完善的追责制度,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正常开展经营活动。
(四)内部审计部门监督作用不强
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是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基于内部控制的全面性特点,审计部门的监督工作也应当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当下,大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且审计部门内人员分别来自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审计职能流于形式,内部人员各自为政,影响了审计部门监督职能的发挥。还有一些企业通常会选择借助外部审计力量来对企业内部的业务进行监督稽查,但外部审计事务所会计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企业内的业务流程不熟悉,也难以实现与内部其他部门的密切沟通,影响了审计报告的科学性。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缺乏审计监督,不但会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贯彻落实,也会使企业以权谋私的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是当前身处市场竞争中的各行各业都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分析,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维护企业的利益。很多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意识存在差异,公有资本体系长期以来受到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指导和规定,对风险意识的认识程度还比较高,缺点在于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不足、操作不规范等。而非公有资本体系内的风险评估机构缺乏专业人才的配备,虽然风险处理比较灵活,却也存在主观意识主导的缺陷。混合所有制下,企业内部缺乏对风险意识和管理标准的统一认识,对业务风险评估整合能力弱,也没有设计出一套适合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潜在的风险比较多,企业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比较差,随时可能面临经济危机。
(六)内部缺乏信息技术及沟通
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企业归集和分析财会信息,判断企业的发展态势,保证内部资产的安全性,还能够减轻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并给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混合所有制企业都存在着信息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国有资本体系本身的信息化水平要高于其他资本体系。通过对比发现,国有资本体系对内部信息管理、统筹以及分析的利用率不高,信息传递比较被动;而其他资本体系受利益驱动影响,对信息技术管理投入资金少,内部的信息共享、分析水平也比较低。当这二者的体制资本进行融合以后,如果企业不能对信息化建设达成一致,将有效信息运用到体制结构复杂的企业管理中,就会导致内部虚假信息盛行,严重影响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的把控,给企业的运营增加风险。
(七)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还存在着不同背景、不同体系下的员工难以融合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内部缺乏共同的文化,没有建立统一的價值观和经营理念。国有资本体系下的员工来源于垄断企业的重要部门,但企业内体制的转变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员工的职位调动等,使得员工对于企业角色转变没有认同感;而非国有资本体系下的员工在岗位中抱团取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双方员工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员工之间的信任度不足,无法协调配合工作,企业也没有深入员工内部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影响了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一)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工作流程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的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是企业控制环境的基础。基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并委任经理人,参与企业的一切项目决策,协助和监督管理层的工作,处理好国有资本和其他资本之间的关系。另外,要对企业管理层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能进行划分,尤其是把握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界限,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有效控制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相关业务,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组织的完整性。
(二)增强风险评估模式的适应性和系统性
增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建立适应企业业务的垂直化体系、完整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式,以及全面风险预警机制。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针对企业内业务实施的各项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和分析,掌握风险发生来源,分清风险重要程度和影响程度,再依据风险数据库选择合适的风险处理方案。另外,企业还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和评估技能培养,着力加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的评估,突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征和针对性。
(三)增强控制机制的制衡性
在控制活动方面,企业要建立绩效考评制度以及预算管理制度,调节管理人员和业务实施,在年度报告中对违规操作进行披露。绩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对外部环境的预测和内部人员的配置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的适应性作出评价。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要具备灵活性的特点,能够适应当下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相应的反馈机制可以对企业内的各项制度、体系进行检测评估,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来保证整体控制机制的平衡。 (四)建设高效的信息交流体系
信息交流体系的构建既是为了提升企业内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也是为了打破各部门的沟通壁垒,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混合所有制体系下,企业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管理机构,积极引入ERP系统,提升财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避免会计信息归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在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但能够加快任务传达,让管理层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企业执行层也能够及时反馈基层建议,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五)保证内部监督体系的适应性
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领导、专业审计人才担任,充分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企业财务数据以及财务处理进行复核稽查,审计工作需要监事会的加入,但审计人员工作的调动由审计部门自行决定;另一方面,企业要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设置电子审计系统,让系统来处理比较复杂的数据审计,审计人员不需要亲临现场就能远程协助与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了确保审计安全,企业还可以将内审与外审结合起来,加强数据互通,提升审计效率,更好地为内部控制服务。
(六)建设有特色的的企业文化
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仅仅是体制上的转变与融合,更是内部治理结构与基层员工的融合,因此,企业要注重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全面考虑企业内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以及行为准则等,树立独立自主的观念,让员工从心理上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企业命运的一致性,并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统一的薪酬制度和行为准则,要求员工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企业要加强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消除不同体系造成的内部矛盾,建立积极向上诚信合作的企业精神。
三、结束语
为了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企业必须要从内部建设入手,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在遵循自身特点的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审计监督体系,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公有资本体系和非公有资本体系的融合与协调,并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后期制度、人员方面的整合,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经济的稳定进步。
参考文献:
[1]秦江萍.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17(12):82-93.
[2]袁振龙.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分析[D].
[3]高丹.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
[4]郑晓洁.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贵州商学院学报,2018,v.31;No.117(02):69-74.
[5]周艳.浅谈合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123.
[6]汲生飛.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D].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概述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及其特征
混合所有制与其他的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不同,它是指以国有资本或集体资本与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共同参股而组建的企业形式。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法律制度的保障、产权流转运行机制、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等。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而混合所有制结构的经济体制就是在经济成分不断融合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国家最初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引进民营资产,优化市场经济结构,实现企业经营模式和制度体系市场化。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是在国有企业变革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联合形成的管理组织。以公有资本在企业资本中占资比例,可以将这类企业细分为三类:公有资本控股类企业,即公有资本对其他资本进行全权控股;公有资本共同控制企业,即公有资本与其他资本共同控制和影响企业;公有资本参与企业,即公有资本占资比例少,对企业不产生重大影响。
股份制是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重要手段。公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主要方式就是参股,且股份的多少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决策权的大小。
公有资本参与程度不同,企业经营目的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将企业分为三类:公有资本控股企业,非盈利性质和实现国家安全等战略目标是这一类企业的经营目的;公有资本共同控制与共同影响的企业,主要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公有资本参与企业,这类企业的目的是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国有资本从参与到退出,是国家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种方式。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总的来说,混合所有制企业具备相对独立性、整体性、针对性以及经济性的特点,根据国有资本参股的程度不同,可以将混合所有制企业内控特点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不同。对于公有资本控股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不是为了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对等,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关注民生、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实现对国有资本的监督管理。
主要目的是提升公有资本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对于公有资本和其他资本共同控制的企业来说,企业无论是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还是改革治理结构,都要保证公有资本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公有资本代表人民的利益,企业一方面要兼顾公平原则,另一方面要提升公有资本的价值。例如自来水公司、电力企业等,引入外部资本是为了变革体制,但公有资本要遵循持续对其他资本进行监督,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具有过渡性。对于公有资本占资比例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类企业是公有资本退出企业实现企业私有的过渡期。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作用
1、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导致企业的改革进程难以深入,而内部控制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内经济体制的平衡,即维持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的权利平衡,防止一方权利过大而造成的监督制约职能失效。同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企业通過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管理层或员工持股过多的问题,规范改革流程,促进产权分散,避免企业内的腐败现象。
2、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环境
一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优化混合所有制下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企业内的管理层进行岗位职能划分,明确岗位责任,提升企业的决策科学性,维持企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还能促使企业内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决策权和执行权相互制约,优化企业运作环境。
3、有效缓解产权保护问题
一方面,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实际上就是在保障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战略投资的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明确产权归属,保障国有资产的权益;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可以监督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完善产权划分规范相关制度,避免混合所有制状态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产权的侵害。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缺乏合理的治理结构和良性的运行机制
实际上,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按照现代化企业建立的组织结构,自身的治理结构已经比较完善了,但公司在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以公有资本和其他资本的持股比例向企业派遣不同的代表人员参与会议,如果公有资本占比超过其他资本,就由公有资本派遣管理层担任企业管理的重要岗位,其他资本方派遣人员作为总经理协助和监督管理层工作。但是在一些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人员常常是由股东直接来担任的,这就使得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使得企业治理结构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此外,一些企业对董事会会议不够重视,企业整体的决策权都交由董事部决定,这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导致企业的监理机构形同虚设。
(二)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针对一些由国企转制而来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类企业中的管理层人员大多都来自于原来的国企,受到传统体制的局限,这些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全面,也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再加上转制而来的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中还需要不断摸索经验,内部矛盾和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就无法对内部的管理和执行进行有效约束,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另外,一些管理层人员只注重眼前利益,过度追究经济效益,丧失了国有资本的社会效益功能,这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还会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责任分工不明确、问责制度不到位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融合形成的新的企业形式,但资本融合会使企业内部管理层的治理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划分管理层的职能和权限,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先决条件。实际上,很多混合所有制在权力分配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内部矛盾,公有资本占资比例较多时,则公有资本对企业掌控着绝对的权利,其他资本权利比较少。但在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其他资本(民营资本)占有更大的优势,其他资本缺乏充足的权利,开展一些重大活动之前需要逐层请示上级,导致企业错过良机或因延误时间而造成一定的损失。这种情况加剧了公有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的矛盾,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双方权益分配不均、相互推诿责任,企业内缺乏完善的追责制度,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正常开展经营活动。
(四)内部审计部门监督作用不强
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是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基于内部控制的全面性特点,审计部门的监督工作也应当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当下,大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且审计部门内人员分别来自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审计职能流于形式,内部人员各自为政,影响了审计部门监督职能的发挥。还有一些企业通常会选择借助外部审计力量来对企业内部的业务进行监督稽查,但外部审计事务所会计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企业内的业务流程不熟悉,也难以实现与内部其他部门的密切沟通,影响了审计报告的科学性。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缺乏审计监督,不但会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贯彻落实,也会使企业以权谋私的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是当前身处市场竞争中的各行各业都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分析,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维护企业的利益。很多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意识存在差异,公有资本体系长期以来受到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指导和规定,对风险意识的认识程度还比较高,缺点在于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不足、操作不规范等。而非公有资本体系内的风险评估机构缺乏专业人才的配备,虽然风险处理比较灵活,却也存在主观意识主导的缺陷。混合所有制下,企业内部缺乏对风险意识和管理标准的统一认识,对业务风险评估整合能力弱,也没有设计出一套适合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潜在的风险比较多,企业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比较差,随时可能面临经济危机。
(六)内部缺乏信息技术及沟通
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企业归集和分析财会信息,判断企业的发展态势,保证内部资产的安全性,还能够减轻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并给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混合所有制企业都存在着信息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国有资本体系本身的信息化水平要高于其他资本体系。通过对比发现,国有资本体系对内部信息管理、统筹以及分析的利用率不高,信息传递比较被动;而其他资本体系受利益驱动影响,对信息技术管理投入资金少,内部的信息共享、分析水平也比较低。当这二者的体制资本进行融合以后,如果企业不能对信息化建设达成一致,将有效信息运用到体制结构复杂的企业管理中,就会导致内部虚假信息盛行,严重影响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的把控,给企业的运营增加风险。
(七)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还存在着不同背景、不同体系下的员工难以融合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内部缺乏共同的文化,没有建立统一的價值观和经营理念。国有资本体系下的员工来源于垄断企业的重要部门,但企业内体制的转变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员工的职位调动等,使得员工对于企业角色转变没有认同感;而非国有资本体系下的员工在岗位中抱团取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双方员工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员工之间的信任度不足,无法协调配合工作,企业也没有深入员工内部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影响了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一)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以及具体工作流程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的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是企业控制环境的基础。基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并委任经理人,参与企业的一切项目决策,协助和监督管理层的工作,处理好国有资本和其他资本之间的关系。另外,要对企业管理层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能进行划分,尤其是把握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界限,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有效控制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相关业务,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组织的完整性。
(二)增强风险评估模式的适应性和系统性
增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建立适应企业业务的垂直化体系、完整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式,以及全面风险预警机制。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针对企业内业务实施的各项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和分析,掌握风险发生来源,分清风险重要程度和影响程度,再依据风险数据库选择合适的风险处理方案。另外,企业还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和评估技能培养,着力加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的评估,突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征和针对性。
(三)增强控制机制的制衡性
在控制活动方面,企业要建立绩效考评制度以及预算管理制度,调节管理人员和业务实施,在年度报告中对违规操作进行披露。绩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对外部环境的预测和内部人员的配置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的适应性作出评价。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要具备灵活性的特点,能够适应当下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相应的反馈机制可以对企业内的各项制度、体系进行检测评估,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来保证整体控制机制的平衡。 (四)建设高效的信息交流体系
信息交流体系的构建既是为了提升企业内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也是为了打破各部门的沟通壁垒,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混合所有制体系下,企业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管理机构,积极引入ERP系统,提升财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避免会计信息归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在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但能够加快任务传达,让管理层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企业执行层也能够及时反馈基层建议,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五)保证内部监督体系的适应性
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领导、专业审计人才担任,充分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企业财务数据以及财务处理进行复核稽查,审计工作需要监事会的加入,但审计人员工作的调动由审计部门自行决定;另一方面,企业要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设置电子审计系统,让系统来处理比较复杂的数据审计,审计人员不需要亲临现场就能远程协助与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了确保审计安全,企业还可以将内审与外审结合起来,加强数据互通,提升审计效率,更好地为内部控制服务。
(六)建设有特色的的企业文化
混合所有制企业不仅仅是体制上的转变与融合,更是内部治理结构与基层员工的融合,因此,企业要注重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全面考虑企业内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以及行为准则等,树立独立自主的观念,让员工从心理上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企业命运的一致性,并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统一的薪酬制度和行为准则,要求员工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企业要加强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消除不同体系造成的内部矛盾,建立积极向上诚信合作的企业精神。
三、结束语
为了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企业必须要从内部建设入手,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在遵循自身特点的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审计监督体系,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公有资本体系和非公有资本体系的融合与协调,并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后期制度、人员方面的整合,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经济的稳定进步。
参考文献:
[1]秦江萍.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17(12):82-93.
[2]袁振龙.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分析[D].
[3]高丹.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
[4]郑晓洁.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贵州商学院学报,2018,v.31;No.117(02):69-74.
[5]周艳.浅谈合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123.
[6]汲生飛.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