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年初,我第一次见到了今天在UC创业的两个搭档何小鹏和梁捷,当时我还在联想投资,而他们正在找投资。接到他们递过来的名片,我愣了一下:两个人名片上的Title怎么都是副总经理?
我马上就问总经理是谁?他们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实际上,小鹏和梁捷就是公司的负责人,都印“副总经理”有两个考虑:第一是见客户的时候,如果有些问题不好当场拍板,可以说“我们再回去跟老大商量商量”。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两个人都是技术出身,未来需要找到一个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上更成熟的人,由他来当总经理。
这是我投资生涯看过的五百家创业公司中,创业者第一个能这样想问题的,背后体现了一种大智慧。
中国的技术类创业公司,有明显的成长天花板,员工一百多人,收入两三千万,大多熟企业就再也长不大了。为什么?因为创业者自己都是技术和产品出身,在公司管理和战略规划上并不擅长,但中国的创业环境又要求创业者“十项全能”。投资人如果意识到这个问题,通常帮助找一个副总裁来,补充团队能力。但由于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企业“一号位”决策,瓶颈问题还是无法完全突破。
要突破成长瓶颈,还得创业者自己有“打群架”的意识。中国当下的创业环境,对创业公司的要求是“十项全能”,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任何一块“短板”都会限制木桶的盛水量。创业者不能一味单打独斗,而补短板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找搭档。
我对联想柳传志柳总提出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直铭记于心,创业要有大成,建好班子是基础。对创业者来说,组班子的前提是“志同道合”,选搭档的核心标准就是能力互补,你做不到的事,你的搭档能做;搭档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大家就互相“越看越美”,团队也就越来越和谐,让班子成为一个完美的“木桶”。
今天如果有创业者来找我谈投资,我的第一个问题就会问“你们团队有几个Partner?”。在我看来,三个人是比较好的创业团队架构。一个人很容易“一言堂”,两个人时间长了也会累积矛盾,三角形则最稳固,两个人有分歧时,还可以听听第三个人的意见。
当然,早期人多了也有效率问题,所以建班子这个环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决策机制。小公司、家族企业通常都是“一言堂”:Nobody Can Say No(没人可以说不),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则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Everybody Can Say No,Nobody Can Say Yes(每个人都能说不,没人能说就这么做),典型的“假民主”,人人都可以说不,但到了决策时,却永远停留在讨论阶段,没人愿意承担责任。
有鉴于此,UC将自己的决策机制定为: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每个人都可以说不,但是必须要有一个人负责做决策。比如在公司战略、市场管理上,我就是UC的“一号位”,所有人都可以提意见,但最终做决策的一定是我,而产品创新上的一号位是何小鹏,我们可以提意见,但最终拍板的应该是他。原因很简单,在各自的领域,我们都用了最多的时间去思考,即使犯错误,这个学费也要交给“一号位”。
志同道合、能力互补、决策机制,建班子时做到这三点,创业团队就具备了“打群架”的能力,也才有可能突破瓶颈,走得长远。
俞永福语录:
中国的未来不缺投资人,缺的是企业家和创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系就好比司机和副驾驶。创业者掌握着方向盘,所以他是司机,投资人则是副驾驶。对于创业者来说,你要做的就是两件事:做个好司机,选好副驾驶。
创业一定要有搭档,不能单打独斗。选搭档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力互补。你做不到的事,你的搭档能做;搭档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大家就互相“越看越美”,团队也就越来越和谐。
创业企业要过三关:产品关、市场关、管理关。核心是产品关,产品是1,市场和管理都是0,1要立不住,其他的都没有意义。
创业企业最缺的是资源,要学会做减法,把所有资源集中到你最有信心的一件事上去。也只有在一点上的投入足够大,才可能跟大公司竞争。
带队伍就是带自己的影子。作为队长,如果你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你的队伍就天天有说有笑;如果你喜欢吃川菜,你的团队就会很能吃辣;如果你是CEO、一号位,一定要习惯当大哥,勇于承担责任。
创业者与投资人一样,都是坐在车子的前排找方向的人。只是,投资人可以选择是坐奥拓还是奥迪,而创业者往往只有自己那一辆车,但即便只是辆奥拓,只要你是个好司机,又找到了称职的副驾驶,同样能开出奥迪的速度。
编辑 周侠
我马上就问总经理是谁?他们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实际上,小鹏和梁捷就是公司的负责人,都印“副总经理”有两个考虑:第一是见客户的时候,如果有些问题不好当场拍板,可以说“我们再回去跟老大商量商量”。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两个人都是技术出身,未来需要找到一个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上更成熟的人,由他来当总经理。
这是我投资生涯看过的五百家创业公司中,创业者第一个能这样想问题的,背后体现了一种大智慧。
中国的技术类创业公司,有明显的成长天花板,员工一百多人,收入两三千万,大多熟企业就再也长不大了。为什么?因为创业者自己都是技术和产品出身,在公司管理和战略规划上并不擅长,但中国的创业环境又要求创业者“十项全能”。投资人如果意识到这个问题,通常帮助找一个副总裁来,补充团队能力。但由于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企业“一号位”决策,瓶颈问题还是无法完全突破。
要突破成长瓶颈,还得创业者自己有“打群架”的意识。中国当下的创业环境,对创业公司的要求是“十项全能”,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任何一块“短板”都会限制木桶的盛水量。创业者不能一味单打独斗,而补短板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找搭档。
我对联想柳传志柳总提出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直铭记于心,创业要有大成,建好班子是基础。对创业者来说,组班子的前提是“志同道合”,选搭档的核心标准就是能力互补,你做不到的事,你的搭档能做;搭档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大家就互相“越看越美”,团队也就越来越和谐,让班子成为一个完美的“木桶”。
今天如果有创业者来找我谈投资,我的第一个问题就会问“你们团队有几个Partner?”。在我看来,三个人是比较好的创业团队架构。一个人很容易“一言堂”,两个人时间长了也会累积矛盾,三角形则最稳固,两个人有分歧时,还可以听听第三个人的意见。
当然,早期人多了也有效率问题,所以建班子这个环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决策机制。小公司、家族企业通常都是“一言堂”:Nobody Can Say No(没人可以说不),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则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Everybody Can Say No,Nobody Can Say Yes(每个人都能说不,没人能说就这么做),典型的“假民主”,人人都可以说不,但到了决策时,却永远停留在讨论阶段,没人愿意承担责任。
有鉴于此,UC将自己的决策机制定为: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每个人都可以说不,但是必须要有一个人负责做决策。比如在公司战略、市场管理上,我就是UC的“一号位”,所有人都可以提意见,但最终做决策的一定是我,而产品创新上的一号位是何小鹏,我们可以提意见,但最终拍板的应该是他。原因很简单,在各自的领域,我们都用了最多的时间去思考,即使犯错误,这个学费也要交给“一号位”。
志同道合、能力互补、决策机制,建班子时做到这三点,创业团队就具备了“打群架”的能力,也才有可能突破瓶颈,走得长远。
俞永福语录:
中国的未来不缺投资人,缺的是企业家和创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系就好比司机和副驾驶。创业者掌握着方向盘,所以他是司机,投资人则是副驾驶。对于创业者来说,你要做的就是两件事:做个好司机,选好副驾驶。
创业一定要有搭档,不能单打独斗。选搭档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力互补。你做不到的事,你的搭档能做;搭档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大家就互相“越看越美”,团队也就越来越和谐。
创业企业要过三关:产品关、市场关、管理关。核心是产品关,产品是1,市场和管理都是0,1要立不住,其他的都没有意义。
创业企业最缺的是资源,要学会做减法,把所有资源集中到你最有信心的一件事上去。也只有在一点上的投入足够大,才可能跟大公司竞争。
带队伍就是带自己的影子。作为队长,如果你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你的队伍就天天有说有笑;如果你喜欢吃川菜,你的团队就会很能吃辣;如果你是CEO、一号位,一定要习惯当大哥,勇于承担责任。
创业者与投资人一样,都是坐在车子的前排找方向的人。只是,投资人可以选择是坐奥拓还是奥迪,而创业者往往只有自己那一辆车,但即便只是辆奥拓,只要你是个好司机,又找到了称职的副驾驶,同样能开出奥迪的速度。
编辑 周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