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第四章明确提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赏识教育,让学生在赏识中健康成长,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那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就要首先学会爱护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学中我始终坚信,只要付出爱心,就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生活上体贴学生,发现学生病了,我都能及时送去温暖的话语,或领着学生去看医生。工作中“轻伤不下火线”,同学们都很感动,学习起来就有了自觉性。有一次,班上一位调皮的男生打开水烫伤了脚,我得知后,马上到医院给他买来烫伤良药“京万红”,他非常感动,以后上课再也不搞小动作了。问他为什么变化这么大,他说:“老师,对您,我实在不好意思。”实践证明,从关爱的心态出发,用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我相信“顽石也能炼成金”。
二、学会尊重学生,理解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首先要学会倾听。德国心理学家黑儿加·吉尔特勒告诫我们:“如果您放弃权利,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教师要想逾越和学生之间的鸿沟,就必须放下老师的架子去和学生交朋友,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把老师的冷峻、严肃的面孔收藏起来,代之以和颜悦色、满面春风。在倾听的作用下,学生往往把老师的关心、爱护与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一个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能够把老师当成知己,心理上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感到温暖、幸福进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起他们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通过倾听,你能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倾听,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培养学生豁达坦诚的品格。其次是向学生请教,研究学生想什么,研究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教学工作就能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教育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方式,最直接最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在向学生请教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必须先明确他需要什么。向学生请教这个方法,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针对性,减少许多盲目性。
理解学生,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由于年龄关系,师生之间往往形成代沟。理解学生,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就能引导他们走出生活误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面对高中学生恋爱成风的现实,我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以至恋爱,是正常现象,我能理解你们的做法。”接着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说外国有一位教育专家的儿子,有一天兴致勃勃地对他说,“老爸,我看上了我们班上的一位女同学”,这位专家说:“那这位女同学呢?”儿子说“她也喜欢我,以后我要和她结婚”。于是老爸说“那很好呀,看来我儿子长大了,懂得爱别人了。”儿子很纳闷,问:“你的意见呢?”老爸说:“儿子,如果你将来在本镇发展的话,我想这件事没问题,我支持你的选择。假如你想在省城发展,我想这个问题恐怕要等到省城去解决,如果将来你要到国外去发展,现在谈论这个问题恐怕为时过早。”儿子说:“老爸,谢谢你,我懂了。”老爸的一番轻松幽默的谈话使儿子豁然开朗,如释重负。故事讲完后,我对学生说:“无论如何我都尊重你们的选择。”事后不少学生找我谈心,班里恋爱的现象也渐渐消失了。
三、学会鼓励学生,赞美学生
丘吉尔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增加一种规范。”赏识教育要求一位成功的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要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反复的赞美,让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的感觉。教学中,教师应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刚接一个班级时,我发现一位女生成绩特差,一次考试成绩仅得了78分。通过了解,发现她是从外地转来的,且非常自卑。我就找时机去鼓励她,表扬她。我发现她普通话说得好,就在课堂上让她回答问题,表扬她的普通话说得纯正优美,在她的成绩稍有进步时就表扬鼓励她。渐渐地她脸上有了笑容,和同学的交往增多了,找我谈话机会也多了,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成绩也慢慢赶上来了。
在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在中小学生心理还不十分成熟的时期,在他们普遍面临升级、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开展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挖掘他们的潜能,无疑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我们试着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学生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他的特异才华而目瞪口呆,而久久喝彩。
单位:山东荣成第四中学
一、学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就要首先学会爱护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学中我始终坚信,只要付出爱心,就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生活上体贴学生,发现学生病了,我都能及时送去温暖的话语,或领着学生去看医生。工作中“轻伤不下火线”,同学们都很感动,学习起来就有了自觉性。有一次,班上一位调皮的男生打开水烫伤了脚,我得知后,马上到医院给他买来烫伤良药“京万红”,他非常感动,以后上课再也不搞小动作了。问他为什么变化这么大,他说:“老师,对您,我实在不好意思。”实践证明,从关爱的心态出发,用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我相信“顽石也能炼成金”。
二、学会尊重学生,理解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首先要学会倾听。德国心理学家黑儿加·吉尔特勒告诫我们:“如果您放弃权利,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教师要想逾越和学生之间的鸿沟,就必须放下老师的架子去和学生交朋友,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把老师的冷峻、严肃的面孔收藏起来,代之以和颜悦色、满面春风。在倾听的作用下,学生往往把老师的关心、爱护与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一个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能够把老师当成知己,心理上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感到温暖、幸福进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起他们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通过倾听,你能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倾听,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培养学生豁达坦诚的品格。其次是向学生请教,研究学生想什么,研究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教学工作就能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教育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方式,最直接最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在向学生请教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必须先明确他需要什么。向学生请教这个方法,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针对性,减少许多盲目性。
理解学生,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由于年龄关系,师生之间往往形成代沟。理解学生,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就能引导他们走出生活误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面对高中学生恋爱成风的现实,我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以至恋爱,是正常现象,我能理解你们的做法。”接着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说外国有一位教育专家的儿子,有一天兴致勃勃地对他说,“老爸,我看上了我们班上的一位女同学”,这位专家说:“那这位女同学呢?”儿子说“她也喜欢我,以后我要和她结婚”。于是老爸说“那很好呀,看来我儿子长大了,懂得爱别人了。”儿子很纳闷,问:“你的意见呢?”老爸说:“儿子,如果你将来在本镇发展的话,我想这件事没问题,我支持你的选择。假如你想在省城发展,我想这个问题恐怕要等到省城去解决,如果将来你要到国外去发展,现在谈论这个问题恐怕为时过早。”儿子说:“老爸,谢谢你,我懂了。”老爸的一番轻松幽默的谈话使儿子豁然开朗,如释重负。故事讲完后,我对学生说:“无论如何我都尊重你们的选择。”事后不少学生找我谈心,班里恋爱的现象也渐渐消失了。
三、学会鼓励学生,赞美学生
丘吉尔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增加一种规范。”赏识教育要求一位成功的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要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反复的赞美,让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的感觉。教学中,教师应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刚接一个班级时,我发现一位女生成绩特差,一次考试成绩仅得了78分。通过了解,发现她是从外地转来的,且非常自卑。我就找时机去鼓励她,表扬她。我发现她普通话说得好,就在课堂上让她回答问题,表扬她的普通话说得纯正优美,在她的成绩稍有进步时就表扬鼓励她。渐渐地她脸上有了笑容,和同学的交往增多了,找我谈话机会也多了,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成绩也慢慢赶上来了。
在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在中小学生心理还不十分成熟的时期,在他们普遍面临升级、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开展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挖掘他们的潜能,无疑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我们试着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学生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他的特异才华而目瞪口呆,而久久喝彩。
单位:山东荣成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