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出口信心不减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消费及投资放缓
  
  总体上看,2006年1月份泰国经济还没有呈现出清晰走向。尽管出口贸易有所改善,但国内支出和工业生产均出现放缓走向。泰国泰华农民研究中心将2006年1月份泰国经济主要变动因素总结如下:2006年1月出口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5%,进口92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逆差4亿美元。因旅游业复苏,服务业收益和经常账目赢余5亿美元。
  虽然出口有所增长,但民间在消费和投资方面的支出则有所放缓。民间消费指数增长率从2005年12月的2.2%下降至0.7%,因为受到主要产品销售增长放缓的影响,包括汽车(从2005年12月6.1%下降至-9.7%)、摩托车销售(从2005年12月0.7%下降至-6.1%)、消费品进口(从2005年12月15.6%下降至1.9%)。与此同时,民间投资指数增长率也从2005年12月5%下降至4.7%,因为受到以下产品增长放缓的影响,包括资本货物进口(从2005年12月36.8%下降至1.3%)、水泥销售(继2005年12月8.2%下降至5.5%)。工业生产指数增长率随着国内需求放缓而有所下降,从2005年12月6.2%下降至1月份5.8%,导致1月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以下产品生产增长放缓:汽车及零配件(从上月了.了%下降至1.2%)、电器产品(从上月11.2%下降至-3.9%)以及建筑材料(从上月4.3%下降至0.9%),同时因季节性因素所引发的1月份生产放缓已导致当月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从上月的74.2%下降至73.3%,下降了0.9个百分点。
  
  政局不影响出口增长
  
  泰国商业部对2006年出口增长17.5%抱有信心。电子及零配件产品出口将成为主要动力。至于进口方面,今年将增长15%。估计今年的贸易逆差将达到57亿美元。这主要是受到油价、禽流感及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经济放缓等风险因素影响。泰国商业部评估今年泰国的出口形势,将随着国际市场的增长和政府采取主动的贸易攻势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成绩,全年出口目标是1302.8亿美元,增长17.5%。其中电子及零配件产品将成为主要成长动力。至于农产品出口方面,因多国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产量减少,泰国可从中受益。泰国今年可望增加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木薯制品、橡胶和大米等。至于进口方面,估计原油价格仍保持今年年初的高水平,泰国原油进口将比2005年减少?0%,按照进口商申报的进口方案,平均每天进口不会超过76.5万桶。至于钢铁产品,2006年国际市场的钢铁价格将有所下降,因为中国产能过剩。2月份泰国钢铁进口达到110万吨。
  泰国商业部出口促进厅真他拉厅长对泰国内政治局势也很有信心,相信不会影响全年出口增长17.5%的目标。同时,调升对中东及澳大利亚出口,要扩大对东盟出口,使之成为泰国的主要市场。真他拉厅长向全世界55个国家的贸易代表处代表表示,目前的政治纷争不会影响到2006年整体出口,相信能达到商业预定的出口增长17.5%,出口总额达1304.4亿美元的目标。对于目前中东地区出现动乱局面,真他拉厅长表示,经过分析后认为中东市场,泰国应能扩大出口,决定调升对中东国家及澳大利亚出口增长率,对中东市场的出口增长率从原来的25%提高到32%,由于启动了泰澳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对澳大利亚出口增长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34%。2006年,泰国将加大力度开发东盟市场,其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市场。2006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扩大泰国对东盟其他各国的出口。对于放缓签署泰日自由贸易区协议,真他拉厅长称,这将不会影响到泰国向日本的出口。因为泰国与日本的合作范围是多方面的,日本将会派出技术人员前来为泰国培训人员,如电子工业和发展OTOP产品。泰国将扩大对印度的出口,出口促进厅将鼓励泰人到印度投资,虽然泰印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议,但泰国产品进入到印度市场的比重仍然很小。
  (作者为中国驻宋卡总额馆经商室商务领事)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教师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为推动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实施,世界许多国家(如美、英、日等)都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法令或法规,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要想真正的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效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都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力资源
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饲料中吡哆醇浓度为影响因素,研究了团头鲂幼鱼的适宜吡哆醇需求量。试验共配置了7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其吡哆醇的实际含量分别为0、1.04、1.9
欧盟皮鞋反倾销调查正在紧张进行,这是近年来中国出口企业遭受的国外对华反倾销重大案件之一,一百多家中国企业参加了应诉。面对如此众多的应诉企业和堆积如山的调查问卷答卷,欧委会动用了4个办案组,对13家被抽样公司进行了全程序调查和实地核查。但遗憾的是,13家被抽样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均被否定,这是在近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中所罕见的。下一步,欧委会将对被抽样企业做出怎样的裁决,未被抽样的企业命运又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