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它的教学基本都是在机房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机房硬件设备是否完善等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提高本学科的课堂效益,打造高效课堂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抓好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抓的好与否,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
1.合理安排内容的教授顺序
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先从计算机的原理入手讲解,后到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现在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早已从原来的数码屏式的DOS界面升级为可视化的Windows界面,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微机的深层原理的情况下就能进行一般性的学习与操作。如果再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势必一开始就提高难度,为学生在心理上设置了障碍,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我认为,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应当抓住Windows平台上软件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直观的特点,让学生先接触计算机,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到达一定程度后,再向学生教授一些理性的知识,即有关原理方面的内容,这样才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的演示
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好得多。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得多。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例如,我们在教授资源管理器中文件与文件夹的移动时,老师可直接把某一文件从一个文件夹拖到另一个文件夹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再打开源文件夹与目标文件夹让他们看移动后的结果,一目了然,比起告诉学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再让学生去做的方法来,真是事半功倍。
3.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是否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我们应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例如,我们在讲解存储容量的单位时,并不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让他们看文件、文件夹的属性,通过看属性中文件的大小及硬盘的容量,学生对容量的单位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4.要加强学生上机时的引导
在学生上机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老师能在发生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则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地学习与解决问题后能做到“触类旁通”。比如学生上机时经常遇到由于打开窗口过多而使机器不响应操作的问题,我及时发现后,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打开窗口或执行任务过于复杂而造成的,解决的方法是用结束任务命令,即同时按下Ctrl+Alt+Del三键,然后结束某一项任务。以后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时,一般都能自己解决。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力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抱着一种十分好奇和渴望的心态去了解它、研究分析它。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情化繁为简,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时,我首先播放了一个自己制作的关于介绍我的家乡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丰富的动画效果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既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学习《金山画王》时,在简单地介绍这款软件之后,我只提出了几个要求,就把这个新软件完全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试。此时,没有一个学生走神或闲着,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探索、去研究,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在接下来的汇报尝试结果中,就看到了这种方法的成效:学生的尝试几乎涉及了软件的所有功能,基本上所有学生都交出了自己的作品,虽然有个别的功能学生还没有掌握,但毕竟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尝试结果非常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本节课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四、充分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创新意识。
评价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一、抓好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抓的好与否,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
1.合理安排内容的教授顺序
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先从计算机的原理入手讲解,后到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现在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早已从原来的数码屏式的DOS界面升级为可视化的Windows界面,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微机的深层原理的情况下就能进行一般性的学习与操作。如果再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势必一开始就提高难度,为学生在心理上设置了障碍,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我认为,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应当抓住Windows平台上软件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直观的特点,让学生先接触计算机,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到达一定程度后,再向学生教授一些理性的知识,即有关原理方面的内容,这样才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的演示
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好得多。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得多。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例如,我们在教授资源管理器中文件与文件夹的移动时,老师可直接把某一文件从一个文件夹拖到另一个文件夹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再打开源文件夹与目标文件夹让他们看移动后的结果,一目了然,比起告诉学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再让学生去做的方法来,真是事半功倍。
3.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是否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我们应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例如,我们在讲解存储容量的单位时,并不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让他们看文件、文件夹的属性,通过看属性中文件的大小及硬盘的容量,学生对容量的单位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4.要加强学生上机时的引导
在学生上机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老师能在发生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则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地学习与解决问题后能做到“触类旁通”。比如学生上机时经常遇到由于打开窗口过多而使机器不响应操作的问题,我及时发现后,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打开窗口或执行任务过于复杂而造成的,解决的方法是用结束任务命令,即同时按下Ctrl+Alt+Del三键,然后结束某一项任务。以后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时,一般都能自己解决。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力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抱着一种十分好奇和渴望的心态去了解它、研究分析它。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情化繁为简,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时,我首先播放了一个自己制作的关于介绍我的家乡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丰富的动画效果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既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学习《金山画王》时,在简单地介绍这款软件之后,我只提出了几个要求,就把这个新软件完全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试。此时,没有一个学生走神或闲着,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探索、去研究,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在接下来的汇报尝试结果中,就看到了这种方法的成效:学生的尝试几乎涉及了软件的所有功能,基本上所有学生都交出了自己的作品,虽然有个别的功能学生还没有掌握,但毕竟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尝试结果非常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本节课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四、充分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创新意识。
评价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