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搞好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学生思想品质抓起,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素质教育;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其中,学会做人是“五会”之首,而做人的首要标准应是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搞好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学生思想品质抓起。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及特点也要求我们以智育为核心,渗透德育,否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和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对于课本中表现爱国的主题,我们在讲课时,要挖掘其内涵,对人物的生平稍作穿插,对重点句段要深入讲透,用爱国行为去感染学生。使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学习陈然的《我的“自白”书》一文时,笔者穿插讲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祖国人民的幸福,是怎样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一些课文的内容尽管没有直接表现德育内涵,但其作者自身的品质、人格及其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为世人称颂,老师在介绍时要加以点拨。如笔者在讲朱自清的《绿》时,就特别介绍了朱自清在1948年生活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曾签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临死还嘱托家人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史实。介绍后告诫学生: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要有骨气,决不做不讲人格甚至有损国格的事。
中学语文课文,除了这些爱国的形象外,还有一些直接抒情的课文。如在讲《沁园春·雪》一文时,可以抓住作者对“长城”、“大河”、“群山”、“高原”和“千里”等崇高伟大形象的描写,借助关键动词如“舞”、“驰”等,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雄壮磅礴之美,让他们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起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二、热爱人民的教育
热爱人民的思想和典范,文章中也时有体现。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的语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爱国忧民思想溢于言表。而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行为更为后世人所称道和效仿。还有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的舍己,更有“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希冀。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直至今天仍然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热爱人民的楷模当推鲁迅,在《孔乙己》、《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高度体现他热爱人民的道德品质。另外,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他始终把唤醒人民的觉悟,鞭笞人民的敌人放在首位,显示了作品强大的群众基础。
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革命英雄主义,就是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危险时临危不惧,为人民和祖国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品质,中学语文课本选这方面的材料也不少。
《绞刑架下的报告》和《牛虻就义》中,革命者以惊人的毅力捍卫了他们顽强不屈的心,以不可征服的力量守住了他们毕生的信念。他们这种撼天地泣鬼神的坚强与执著,怎能不激发学生扬起奋斗的风帆,忘我地投入到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呢?讲课时,由于学生已被英雄的行为所感动,我们如果画龙点睛地讲上几句,这关键时刻的几句话,就会产生强大的教育力量,他们就会仿效英雄的行为,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
四、集体主义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绞刑架下的报告》这篇文章时,就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由于叛徒的出卖,伏契克被捕,从被捕的那天起,他就受到極其残酷的拷问和毒打,在威逼利诱面前,在生与死面前,在个人与集体之间,他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保护了组织的不被破坏。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
以上四方面,谈了语文课从哪些方面进行素质教育。当然,语文课是门工具课,在讲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搞架空分析,讲成政治课。有些课文,只是其中一个片段,一个情节、几句话,只要引导得法,就能把某些只有认识作用的课文,挖掘出教育意义来。把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渗透给我们的学生,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主义新人。
(责任编辑:晏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其中,学会做人是“五会”之首,而做人的首要标准应是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搞好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学生思想品质抓起。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及特点也要求我们以智育为核心,渗透德育,否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和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对于课本中表现爱国的主题,我们在讲课时,要挖掘其内涵,对人物的生平稍作穿插,对重点句段要深入讲透,用爱国行为去感染学生。使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学习陈然的《我的“自白”书》一文时,笔者穿插讲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祖国人民的幸福,是怎样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一些课文的内容尽管没有直接表现德育内涵,但其作者自身的品质、人格及其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为世人称颂,老师在介绍时要加以点拨。如笔者在讲朱自清的《绿》时,就特别介绍了朱自清在1948年生活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曾签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临死还嘱托家人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史实。介绍后告诫学生: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要有骨气,决不做不讲人格甚至有损国格的事。
中学语文课文,除了这些爱国的形象外,还有一些直接抒情的课文。如在讲《沁园春·雪》一文时,可以抓住作者对“长城”、“大河”、“群山”、“高原”和“千里”等崇高伟大形象的描写,借助关键动词如“舞”、“驰”等,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雄壮磅礴之美,让他们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起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二、热爱人民的教育
热爱人民的思想和典范,文章中也时有体现。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的语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爱国忧民思想溢于言表。而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行为更为后世人所称道和效仿。还有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的舍己,更有“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希冀。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直至今天仍然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热爱人民的楷模当推鲁迅,在《孔乙己》、《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高度体现他热爱人民的道德品质。另外,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他始终把唤醒人民的觉悟,鞭笞人民的敌人放在首位,显示了作品强大的群众基础。
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革命英雄主义,就是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危险时临危不惧,为人民和祖国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品质,中学语文课本选这方面的材料也不少。
《绞刑架下的报告》和《牛虻就义》中,革命者以惊人的毅力捍卫了他们顽强不屈的心,以不可征服的力量守住了他们毕生的信念。他们这种撼天地泣鬼神的坚强与执著,怎能不激发学生扬起奋斗的风帆,忘我地投入到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呢?讲课时,由于学生已被英雄的行为所感动,我们如果画龙点睛地讲上几句,这关键时刻的几句话,就会产生强大的教育力量,他们就会仿效英雄的行为,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
四、集体主义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绞刑架下的报告》这篇文章时,就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由于叛徒的出卖,伏契克被捕,从被捕的那天起,他就受到極其残酷的拷问和毒打,在威逼利诱面前,在生与死面前,在个人与集体之间,他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保护了组织的不被破坏。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
以上四方面,谈了语文课从哪些方面进行素质教育。当然,语文课是门工具课,在讲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搞架空分析,讲成政治课。有些课文,只是其中一个片段,一个情节、几句话,只要引导得法,就能把某些只有认识作用的课文,挖掘出教育意义来。把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渗透给我们的学生,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主义新人。
(责任编辑: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