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情境认知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内容需要,有目的地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使学生情感、智力等得到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它有助于学生更灵活地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能融入真切的情感,能使教学更加形象逼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创设情景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情景,增强学生理解。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作业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措施
一、情景教学的特点及作用
(一)能融入真切的情感
情境教学与其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意识,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精神深处的需求,让学生能自己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是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当然,再加上情境教学,多用信息技术做支持,有音乐、视频、动画、色彩等丰富的呈现方式,更容易触动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能使教学更加形象逼真
情境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所以针对小学生,数学课堂在运用情景教学时,一定是以學生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来设计情境,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感受联系到教学目标上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情境能够真切理解和感受知识,增強学习效果。
(三)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习惯,把艰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融入情境,通过问题、游戏、小故事等,让学生实现自我情感的体验过程,从而不知不觉地学习完老师教授的内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预期的目的,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一方面,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欠缺,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应试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实际运用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唯分数论在小学教育中仍然占据一定的地位。老师和家长多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
(二)老师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多以传授公式口诀、做题技巧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要求学生反复抄写、背诵乘法口诀表,通过反复练习乘除法数学题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等。机械式的练题、测试往往只开发了学生的左脑,学生右脑的形象思维则开发得很少。这与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习惯不符。
三、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法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讲解《折扣》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以下教学环节来阐释折扣的内涵。第一个环节:以商场打折促销活动来引入课题,明确教学重点。第二个环节: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商场以八折的价格买了一条原价500元的裤子,现价多少钱?以九五折购买了一条原价200的围巾,便宜了多少钱?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求解,理清原价、折扣、现价之间的关系。接着进入第三個环节:知识运用。让学生联系实际,计算自己衣服、裤子、鞋子等的原价和折后购买的现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其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认识图形》一课中,老师可以创设“认一认”“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四个教学环节。在“认一认”环节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首先在黑板上板书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然后发放形状各异的积木给每个小组,让每组学生观察不同积木的形状,通过仔细观察找出黑板上提到的平面图形,并让学生回答图形是在哪块积木、哪个面上找到的。接着,进入“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画出他们找到的平面图形,并让学生讨论他们画出来的图形与积木上的图形的差别,让学生亲自体验平面图形从立体积木“分离”的过程。然后进入“想一想”环节,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物体有哪些,并说出他们的用途。最后进入“做一做”环节,首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钉子板、橡皮筋等教具,从每个小组中抽选一名学生上台来围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围图形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图形边与边、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三)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就地取材
如在讲解“长度单位”一课时,老师可以以学生的课桌为例,创设教学情境。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课桌宽多少,长多少?”接着让学生利用尺子来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当学生测量完毕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对比差异。最后,由老师对各小组的测量方法和结果的精确度进行评价,讲解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尺子上最小的单位是多少、尺子在测量时需要对齐被测量物等。
(四)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重趣味性、游戏性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其喜欢游戏性事物。以《找规律》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游戏情节。如老师可以在电脑上展示一组以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一个循环的圆圈,接着发问:“第99个圆圈是什么颜色?前99个圆圈中有多少个圆圈是黄色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和计算,通过切身实践,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再如创设初级的九宫格数字游戏,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电脑上显示9×9的九宫格,接着,对游戏规则做出规定:1到9每个自然数只能在每一行、每一列中出现一次,不能有重复。然后展示没有填完的九宫格,让各小组成员积极开动脑筋,在草稿本上填完剩余的空格。
结束语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想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有意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法的措施不仅仅局限于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作业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等方面,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既能化解数学知识难点,突出重点,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从而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爱琴.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34-135.
[2]王慧娜.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106-1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措施
一、情景教学的特点及作用
(一)能融入真切的情感
情境教学与其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意识,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精神深处的需求,让学生能自己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是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当然,再加上情境教学,多用信息技术做支持,有音乐、视频、动画、色彩等丰富的呈现方式,更容易触动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能使教学更加形象逼真
情境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所以针对小学生,数学课堂在运用情景教学时,一定是以學生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来设计情境,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感受联系到教学目标上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情境能够真切理解和感受知识,增強学习效果。
(三)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习惯,把艰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融入情境,通过问题、游戏、小故事等,让学生实现自我情感的体验过程,从而不知不觉地学习完老师教授的内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预期的目的,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一方面,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欠缺,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应试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实际运用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唯分数论在小学教育中仍然占据一定的地位。老师和家长多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
(二)老师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多以传授公式口诀、做题技巧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要求学生反复抄写、背诵乘法口诀表,通过反复练习乘除法数学题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等。机械式的练题、测试往往只开发了学生的左脑,学生右脑的形象思维则开发得很少。这与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习惯不符。
三、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法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讲解《折扣》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以下教学环节来阐释折扣的内涵。第一个环节:以商场打折促销活动来引入课题,明确教学重点。第二个环节: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商场以八折的价格买了一条原价500元的裤子,现价多少钱?以九五折购买了一条原价200的围巾,便宜了多少钱?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求解,理清原价、折扣、现价之间的关系。接着进入第三個环节:知识运用。让学生联系实际,计算自己衣服、裤子、鞋子等的原价和折后购买的现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其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认识图形》一课中,老师可以创设“认一认”“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四个教学环节。在“认一认”环节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首先在黑板上板书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然后发放形状各异的积木给每个小组,让每组学生观察不同积木的形状,通过仔细观察找出黑板上提到的平面图形,并让学生回答图形是在哪块积木、哪个面上找到的。接着,进入“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画出他们找到的平面图形,并让学生讨论他们画出来的图形与积木上的图形的差别,让学生亲自体验平面图形从立体积木“分离”的过程。然后进入“想一想”环节,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物体有哪些,并说出他们的用途。最后进入“做一做”环节,首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钉子板、橡皮筋等教具,从每个小组中抽选一名学生上台来围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围图形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图形边与边、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三)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就地取材
如在讲解“长度单位”一课时,老师可以以学生的课桌为例,创设教学情境。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课桌宽多少,长多少?”接着让学生利用尺子来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当学生测量完毕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对比差异。最后,由老师对各小组的测量方法和结果的精确度进行评价,讲解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尺子上最小的单位是多少、尺子在测量时需要对齐被测量物等。
(四)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重趣味性、游戏性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其喜欢游戏性事物。以《找规律》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游戏情节。如老师可以在电脑上展示一组以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一个循环的圆圈,接着发问:“第99个圆圈是什么颜色?前99个圆圈中有多少个圆圈是黄色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和计算,通过切身实践,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再如创设初级的九宫格数字游戏,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电脑上显示9×9的九宫格,接着,对游戏规则做出规定:1到9每个自然数只能在每一行、每一列中出现一次,不能有重复。然后展示没有填完的九宫格,让各小组成员积极开动脑筋,在草稿本上填完剩余的空格。
结束语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想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有意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法的措施不仅仅局限于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作业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等方面,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既能化解数学知识难点,突出重点,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从而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爱琴.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34-135.
[2]王慧娜.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