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测墒质量分析

来源 :气象科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11年3—7月28次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与人工土壤相对湿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动站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相比普遍偏小,30cm土层数据偏差最小,20、40、50cm土层次之,10、60、80、100cm土层偏差较大;10、20、80、100cm 4个土层自动站相对湿度演变趋势与人工测值较为接近,相关性较好;自动站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土壤水分变化敏感程度较低,其相同土层土壤相对湿度波动振幅小。分析结果可为评估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的监测能力及监测数据订正与应用服务提供客观依据。
其他文献
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经常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从教学的角度将这些问题归纳为教材选择问题、课堂教学问题、实验教学问题和评价体系问
针对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实践层面分析大数据的特点以及对计算机行业的影响,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角度论述构造性思维与知识经济特别是大数据
今年1至7月上旬,云南省高温少雨天气突出,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偏高至特高,降水偏少至特少,进入雨季以来,还出现了旱涝并存天气。省气象部门专家认为,今年云南
局部标准差图像(Local Standard Deviation image,LSD)在卫星图像的空间一致性检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利用传统的滑动窗技术计算局部标准差图像时,由于大量的循环过程使运算速度较慢,特别是当卫星图像较大而滑动窗较小时,这种运算更为耗时。采用了矩阵运算的思路,提出了根据滑动窗大小将卫星图像数组按一定方向和偏移量进行整体平移,然后对经过平移后的图像数组进行数学运算来获取标准
针对当前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问题,从实践教学着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融实训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构建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和
分析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中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力图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内在原因;分析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征,指出该知识结构对于嵌入式系统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