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学概论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传统理论课,自开设以来就备受冷遇。如何使其走出困境,已成为许多语言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对此,在教学中采取了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教学;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77-02
语言学概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还是就其任务之确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他各种科学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所以,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成果的好坏关系到其他语言类课程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此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存在诸多问题
1.内容陈旧、封闭
目前各高校使用的语言学概论教材知识体系相对陈旧,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较远。很多教材长时间没有修订,一直使用。即使有些教材发行了新的版本,似乎更多也只是形式上的更新而已,并未做较为深入的改动。教材内容的滞后、封闭与语言学与时俱进的特点相矛盾。语言学概论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语言是社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学在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发展,新观点、新流派层出不穷,衍生出诸多边缘学科。但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似乎没有多少进入到教材当中。
2.内容与现代汉语重复
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其内容与现代汉语有许多重复之处。以现行最普遍的教材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修订版)为例,全书共九章。包括:导言;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四章语法;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而使用较多的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一书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音;第三章文字;第四章词汇;第五章语法;第六章修辞。因而从形式上不难看出,二者都有涉猎的是“语音”“语法”“文字”,从章目上看无疑是重复的。诚然,两门课程对语言的分析各有侧重,现代汉语属于专语语言学,研究对象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言学概论属于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所有语言。但因语言学概论中分析举例时较多涉及汉语,所以在一些知识方面还是给人以一种相同的感觉。
3.语料单调、单薄
虽然语言学概论是以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理论上讲,教材中所涉及语料也应是“百花齐放”,但实际上却是汉语“一枝独秀”唱“主角”,英语与其他语言“客串”,这样的组合必然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学习的兴趣下降,加之很多理论只是用这样的一两个例子一笔而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未能深入。
(二)教学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语言学概论的课堂上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一次课下来,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头昏手麻,大量的理论灌输让学生难以消化,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虽然课程的理论性要求老师进行系统讲授,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理论体系,但这样的形式却也严重挫伤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不能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更加重了他们对这门课的“无用论”认识。
(三)教学评价与课程性质相悖
目前一般高校采用的考核形式通常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形式。即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期末成绩占70%,采取闭卷笔试形式,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情况。很显然,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会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因为所考内容无非是一些通过考前突击复习便可得分的“死知识”,根本不需要在平时花费多少精力,便可应对考试。这样的结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尝试
(一)整合和革新教学内容
1.补充新知识
对于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一线教师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编著者,一方面教材不可能随时更新,对其内容不能过于严苛;另一方面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完美无缺,教材毕竟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参考,面向理论上相同的一类学生,教学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所以应在择“优”选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符合学生基础的革新与补充。可以在教学中补充语言学研究相对成熟的成果,如当代语言学呈现的语言学的一些交叉学科的介绍,像心理语言学、公关语言学、民俗语言学等,这些学科内容相对难度不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与学生的生活也较为相近,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的功用;同时,还应加强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母语的发展。
2.正确处理与现代汉语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受制于学科性质关系,在内容的编排上,必然会呈现相同的部分,这是无法避免的。也不能生硬地告诉学生这两门课是不一样的,学生自然是没有能力判断的。那么这个“区别教学”的重担就落在了讲授的老师身上,需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知识体系。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重复的地方主要是关于语言的结构方面,即语音、词汇、语法。对此,可采取如下方法:一是讲授侧重点、角度有别。讲授现代汉语此部分时,可侧重对其基本知识的介绍;而在语言学概论的课堂上,可侧重理论知识或从知识的广度上加以补充讲授。二是简化、压缩部分内容。语言学概论作为后续课程,可对先行相似的现代汉语知识进行简单梳理,这样既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为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又不会让学生心生厌倦之感。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行
1.启发式教学
理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融入思考之中。如在讲到符号时,我们先问:“每次老师进入教室后都没有马上上课,为什么呢?”有学生回答:“在等待铃声。”继续追问,“那么这个铃声一定是现在所听到的这种吗?可以用其他的声音吗?大家在初中、高中上课时听到的铃声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开始回答。我们继续举例,让学生看记分册,问:“你们出席和缺席,老师都是怎么标注的?”大家回答:“对号和错号。”再问:“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吗?”学生说出了很多老师在记分册上的不同标法。我们趁热打铁,引出符号的含义和特点,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2.语料教学
在阐述语言现象和理论时,可以用丰富的语料将其化解。选取语料时我们要注意三点原则:多样性、时代性和趣味性。多样性要求我们除了汉语和英语之外,可以补充汉语方言的例子,或是向外语教研室的同事请教一些日语、韩语、俄语的例子,因为这几种语言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接触,尤其是日韩剧的热播,更是让很多学生都能说上两句日语、韩语。这样一来,学生也会觉得语言学离自己很近,理解起来也会容易些。时代性要求我们选取语料要尽量新颖,与时俱进。相对于前两个要求而言,趣味性则属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如果所选语料能够兼顾到此点,那么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留心观察和收集,因为语言就蕴含于言语之中,小品、相声、广告、笑话等都是我们汲取语料的丰富源泉。
3.文化渗透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学概论课堂上,我们应适当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另一面,感受到语言的民族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当讲到汉语语音特点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在现代汉语课堂上所学的语音知识,然后又与日语语音面貌进行了对比,之后上升到背后的文化内涵分析,即汉语音节的声韵配合,平仄相对等特点,应与古代“阴阳观”有关。而日语辅音在前、元音在后的形式则与其内敛式的思维有关。这样的分析过后,学生有了知其所以然的收获,也不会觉得语言学是在吃现代汉语的“剩饭”,对知识的理解也上升到了理论深度。
(三)围绕考核学生实践能力调整教学评价
如前所述,传统的考核模式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样的比例分配与考核内容有一定的弊端。应增加平时考核比重,并在平时和期末的考核中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检测。如平时成绩可占60%,期末成绩40%。在平时的考核中可安排课堂讨论、课程小论文、社会语言调查等。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择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调查校园流行语,调查店名用字,调查网络用语,调查方言等等,让他们形成一个调查报告,写出自己的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讨论,再由老师进行点评。在此之后,老师可以下载一些与题目相关的比较成形、理论深度适中的论文,让学生研读,学习他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撰写毕业论文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期末考核,我们应本着“客观题量大,主观题质精”的原则进行设置。既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又要兼顾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对于主观题,可以从历年各高校的语言学概论的考研试题中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如选取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某君去花圈店为病逝的亲人预订花圈。事后花圈店老板恭恭敬敬地把他送到门口并连声说:“谢谢,走好,有空常来!”这道题要求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这道试题难度不大,学生能够结合所学予以解答。这样的题目,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学的功用。
参考文献:
[1]段益民.高校《语言学概论》教学刍议[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
[2]罗耀华,柳春燕.《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3]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教学;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77-02
语言学概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还是就其任务之确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他各种科学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所以,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成果的好坏关系到其他语言类课程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此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存在诸多问题
1.内容陈旧、封闭
目前各高校使用的语言学概论教材知识体系相对陈旧,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较远。很多教材长时间没有修订,一直使用。即使有些教材发行了新的版本,似乎更多也只是形式上的更新而已,并未做较为深入的改动。教材内容的滞后、封闭与语言学与时俱进的特点相矛盾。语言学概论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语言是社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学在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发展,新观点、新流派层出不穷,衍生出诸多边缘学科。但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似乎没有多少进入到教材当中。
2.内容与现代汉语重复
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其内容与现代汉语有许多重复之处。以现行最普遍的教材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修订版)为例,全书共九章。包括:导言;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四章语法;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而使用较多的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一书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音;第三章文字;第四章词汇;第五章语法;第六章修辞。因而从形式上不难看出,二者都有涉猎的是“语音”“语法”“文字”,从章目上看无疑是重复的。诚然,两门课程对语言的分析各有侧重,现代汉语属于专语语言学,研究对象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言学概论属于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所有语言。但因语言学概论中分析举例时较多涉及汉语,所以在一些知识方面还是给人以一种相同的感觉。
3.语料单调、单薄
虽然语言学概论是以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理论上讲,教材中所涉及语料也应是“百花齐放”,但实际上却是汉语“一枝独秀”唱“主角”,英语与其他语言“客串”,这样的组合必然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学习的兴趣下降,加之很多理论只是用这样的一两个例子一笔而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未能深入。
(二)教学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语言学概论的课堂上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一次课下来,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头昏手麻,大量的理论灌输让学生难以消化,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虽然课程的理论性要求老师进行系统讲授,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理论体系,但这样的形式却也严重挫伤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不能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更加重了他们对这门课的“无用论”认识。
(三)教学评价与课程性质相悖
目前一般高校采用的考核形式通常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形式。即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期末成绩占70%,采取闭卷笔试形式,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情况。很显然,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会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因为所考内容无非是一些通过考前突击复习便可得分的“死知识”,根本不需要在平时花费多少精力,便可应对考试。这样的结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尝试
(一)整合和革新教学内容
1.补充新知识
对于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一线教师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编著者,一方面教材不可能随时更新,对其内容不能过于严苛;另一方面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完美无缺,教材毕竟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参考,面向理论上相同的一类学生,教学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所以应在择“优”选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符合学生基础的革新与补充。可以在教学中补充语言学研究相对成熟的成果,如当代语言学呈现的语言学的一些交叉学科的介绍,像心理语言学、公关语言学、民俗语言学等,这些学科内容相对难度不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与学生的生活也较为相近,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的功用;同时,还应加强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母语的发展。
2.正确处理与现代汉语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受制于学科性质关系,在内容的编排上,必然会呈现相同的部分,这是无法避免的。也不能生硬地告诉学生这两门课是不一样的,学生自然是没有能力判断的。那么这个“区别教学”的重担就落在了讲授的老师身上,需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知识体系。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重复的地方主要是关于语言的结构方面,即语音、词汇、语法。对此,可采取如下方法:一是讲授侧重点、角度有别。讲授现代汉语此部分时,可侧重对其基本知识的介绍;而在语言学概论的课堂上,可侧重理论知识或从知识的广度上加以补充讲授。二是简化、压缩部分内容。语言学概论作为后续课程,可对先行相似的现代汉语知识进行简单梳理,这样既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为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又不会让学生心生厌倦之感。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行
1.启发式教学
理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融入思考之中。如在讲到符号时,我们先问:“每次老师进入教室后都没有马上上课,为什么呢?”有学生回答:“在等待铃声。”继续追问,“那么这个铃声一定是现在所听到的这种吗?可以用其他的声音吗?大家在初中、高中上课时听到的铃声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开始回答。我们继续举例,让学生看记分册,问:“你们出席和缺席,老师都是怎么标注的?”大家回答:“对号和错号。”再问:“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吗?”学生说出了很多老师在记分册上的不同标法。我们趁热打铁,引出符号的含义和特点,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2.语料教学
在阐述语言现象和理论时,可以用丰富的语料将其化解。选取语料时我们要注意三点原则:多样性、时代性和趣味性。多样性要求我们除了汉语和英语之外,可以补充汉语方言的例子,或是向外语教研室的同事请教一些日语、韩语、俄语的例子,因为这几种语言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接触,尤其是日韩剧的热播,更是让很多学生都能说上两句日语、韩语。这样一来,学生也会觉得语言学离自己很近,理解起来也会容易些。时代性要求我们选取语料要尽量新颖,与时俱进。相对于前两个要求而言,趣味性则属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如果所选语料能够兼顾到此点,那么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留心观察和收集,因为语言就蕴含于言语之中,小品、相声、广告、笑话等都是我们汲取语料的丰富源泉。
3.文化渗透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学概论课堂上,我们应适当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另一面,感受到语言的民族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当讲到汉语语音特点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在现代汉语课堂上所学的语音知识,然后又与日语语音面貌进行了对比,之后上升到背后的文化内涵分析,即汉语音节的声韵配合,平仄相对等特点,应与古代“阴阳观”有关。而日语辅音在前、元音在后的形式则与其内敛式的思维有关。这样的分析过后,学生有了知其所以然的收获,也不会觉得语言学是在吃现代汉语的“剩饭”,对知识的理解也上升到了理论深度。
(三)围绕考核学生实践能力调整教学评价
如前所述,传统的考核模式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样的比例分配与考核内容有一定的弊端。应增加平时考核比重,并在平时和期末的考核中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检测。如平时成绩可占60%,期末成绩40%。在平时的考核中可安排课堂讨论、课程小论文、社会语言调查等。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择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调查校园流行语,调查店名用字,调查网络用语,调查方言等等,让他们形成一个调查报告,写出自己的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讨论,再由老师进行点评。在此之后,老师可以下载一些与题目相关的比较成形、理论深度适中的论文,让学生研读,学习他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撰写毕业论文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期末考核,我们应本着“客观题量大,主观题质精”的原则进行设置。既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又要兼顾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对于主观题,可以从历年各高校的语言学概论的考研试题中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如选取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某君去花圈店为病逝的亲人预订花圈。事后花圈店老板恭恭敬敬地把他送到门口并连声说:“谢谢,走好,有空常来!”这道题要求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这道试题难度不大,学生能够结合所学予以解答。这样的题目,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学的功用。
参考文献:
[1]段益民.高校《语言学概论》教学刍议[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
[2]罗耀华,柳春燕.《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3]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