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离了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这里的一切显得分外平静。
多少年来,这里一直是一片禁区。人们只能远远地看着里面忙碌的身影,没有人知道,那一幢幢平淡无奇的楼房里究竟“藏”着些什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谜一般的地方,孕育出了中国不平凡的首批航天员,把一个个出类拔萃的中国人送入无垠的太空。这,就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宜人的小红楼
走进航天员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小红楼。听了工作人员介绍,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航天员的公寓。
一条整洁的道路延伸至小红楼前,路两旁生长着银杏等各种各样的树木,公寓左侧的小花园里,各色花儿绽放着笑脸……
在小红楼里,每个航天员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一居室。他们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五花八门的训练设备
航天员中心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它们帮助航天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光是它们古怪的设备造型就已经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了。
固定基全任务飞行训练模拟器
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一个两层楼高的“庞然大物”赫然立在人们眼前,仪器上的那面五星红旗格外惹眼。仪器两侧有钢架楼梯,最下面一层就是航天员的训练舱。大厅的右侧是控制室。
这是针对载人航天任务而专门设计的飞行任务模拟器,学名叫固定基全任务飞行模拟器。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它与真正的神舟六号飞船都是相同的,可以说,它就是一艘固定在地面上的神舟六号飞船。平时,航天员可以在模拟舱的仪器设备上模拟各种指令操作,熟悉飞船的显示和操作,掌握各个阶段的正常操作和发生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操作,从而提高载人飞船的安全性。
令人眩晕的转椅
那是一张类似牙科治疗椅的转椅,不但可以做18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运转,而且可以同时上下前后摆动。一旦被启动,转椅就会开始加速,最快时大约每2.5秒就要转一圈。椅子前面还有一块大幕布,上面有黑白相间的图案,每转一圈,图案就会闪动一次。要不了几圈,人就会眼花缭乱、心动过速,那种眩晕的滋味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转椅主要是用来检查、训练航天员的前庭功能,增强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据说,有位航天员在家里的客厅里着了魔似的不停转圈,家里人奇怪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转椅训练考核,得先刺激刺激自己。想不到我们的航天员还有这么可爱的时候。
“疯狂”的电动秋千
荡秋千总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但航天员中心里的电动秋千可不是好玩儿的!
在钢架的护卫下,一个貌似汽车“驾驶舱”的秋千被4条钢臂凌空提起。秋千越摆越高,前后摆出的距离足有15米。而航天员参加电动秋千训练就像吃家常便饭,还听说有人在训练中差点睡着呢!
测试耐受能力的冲击塔
在大楼里,有一座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冲击塔。它由塔架、平台、提升系统和水刹车系统组成,这样的冲击设备全世界还只有4台。
冲击塔可以模拟飞船返回地球时的冲击环境,通过训练可以加强航天员的抗冲击耐力,帮助科研人员研究多种防护措施。
貌似飞碟的离心机
航天员中心的离心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载人离心机,它有一条长8米的旋转手臂,前端连着一只椭圆形的不锈钢封闭吊舱。
离心机主要用于训练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以及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当离心机按照一定速度旋转起来时,它可以模拟出载人航天器上升和返回时的持续超重情况。吊舱不停地多方向翻滚和摇摆,航天员坐在里面,不仅要练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有时候脸部肌肉都会变形,难怪人们把离心机训练称为“恐怖游戏”。
造型奇特的低压实验舱
低压实验舱是一座淡绿色的圆筒形舱,两端呈椭圆形,包括工作舱、休息舱和卫生舱3部分。
航天员进舱之后,舱内的部分空气会被抽走,模拟高空的低压缺氧环境。低压舱内装有摄像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下来,它主要是用来检验航天员的低压耐受能力。
应急救生设备和训练
紧急撤离训练塔
紧急撤离训练塔是一个类似水塔的建筑,足有7层楼那么高,暗灰色和白色相间的塔身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顺着盘旋的楼梯走上去,航天员中心的景色尽收眼底。
如果火箭发射阶段出现危险情况,航天员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专家未雨绸缪,特别为航天员建造了这个紧急撤离训练塔。平时训练时,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从一个类似消防滑道的管道滑下来,安全、快速地进入地下掩体。
模拟星空的天象仪
看星认路,这是一项航天员必须掌握的“救命绝招”。
站在硕大的场馆里,灯光渐渐熄灭,四下里漆黑一片。不一会儿,一个高远、深邃的太空出现在我们的头顶和四周。随着模拟星空的旋转,人好像也飞了起来,遨游在黑色的苍穹之中。在一阵阵眩晕的感觉中,星罗棋布的银河系扑面而来,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一个个所熟悉的星座出现在飞旋的“太空”中。这个硕大的场馆便是天象仪训练室。
训练中,航天员要学会把星星变成太空飞行路途中的“指向标”。万一在飞行中飞船的自动导航系统发生了故障,航天员就能够依靠自己找到回地球的方向。
应急救生试验
载人航天器在应急返回时可能降落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之中,例如寒区、沙漠、山地、森林、海上等,因此航天员必须掌握特殊生存知识与技能。
就拿水上救生模拟训练来说,这是应急救生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航天员返回落入水中时,牵拉充气拉绳,用针刺穿气瓶封口薄膜,二氧化碳气体会充向漂浮装置,使航天员浮在水面上。
航天员的吃和穿
除了拥有那些大型的模拟设备供航天员训练之外,航天员中心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比如航天食品和航天服的研制、生产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航天员来说,吃也同样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除了要具备营养丰富、体积小、质量轻、易消化和便于贮藏的特点之外,航天食品还必须适合航天员的胃口。航天城里有一栋楼专供研究人员研制和开发航天食品,大家亲切地把它称为“食品楼”。
别看这只是个两层小楼,绝大多数航天食品都是从里面的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的。这些食品包括硬罐头食品、蒸煮袋装食品、复水食品、月饼、压缩饼干和冻干水果等。很多我们平时吃的特色菜,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吃上。只不过它们都密封在特制塑料袋里,吃之前要加热一下。
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所穿的航天服都是航天员中心自主研发的。航天服研究室里,每一个零件都要经过无数次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得经过严格的质量把关,这才有效地保障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命安全。
多少年来,这里一直是一片禁区。人们只能远远地看着里面忙碌的身影,没有人知道,那一幢幢平淡无奇的楼房里究竟“藏”着些什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谜一般的地方,孕育出了中国不平凡的首批航天员,把一个个出类拔萃的中国人送入无垠的太空。这,就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宜人的小红楼
走进航天员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小红楼。听了工作人员介绍,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航天员的公寓。
一条整洁的道路延伸至小红楼前,路两旁生长着银杏等各种各样的树木,公寓左侧的小花园里,各色花儿绽放着笑脸……
在小红楼里,每个航天员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一居室。他们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五花八门的训练设备
航天员中心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它们帮助航天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光是它们古怪的设备造型就已经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了。
固定基全任务飞行训练模拟器
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一个两层楼高的“庞然大物”赫然立在人们眼前,仪器上的那面五星红旗格外惹眼。仪器两侧有钢架楼梯,最下面一层就是航天员的训练舱。大厅的右侧是控制室。
这是针对载人航天任务而专门设计的飞行任务模拟器,学名叫固定基全任务飞行模拟器。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它与真正的神舟六号飞船都是相同的,可以说,它就是一艘固定在地面上的神舟六号飞船。平时,航天员可以在模拟舱的仪器设备上模拟各种指令操作,熟悉飞船的显示和操作,掌握各个阶段的正常操作和发生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操作,从而提高载人飞船的安全性。
令人眩晕的转椅
那是一张类似牙科治疗椅的转椅,不但可以做18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运转,而且可以同时上下前后摆动。一旦被启动,转椅就会开始加速,最快时大约每2.5秒就要转一圈。椅子前面还有一块大幕布,上面有黑白相间的图案,每转一圈,图案就会闪动一次。要不了几圈,人就会眼花缭乱、心动过速,那种眩晕的滋味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转椅主要是用来检查、训练航天员的前庭功能,增强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据说,有位航天员在家里的客厅里着了魔似的不停转圈,家里人奇怪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转椅训练考核,得先刺激刺激自己。想不到我们的航天员还有这么可爱的时候。
“疯狂”的电动秋千
荡秋千总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但航天员中心里的电动秋千可不是好玩儿的!
在钢架的护卫下,一个貌似汽车“驾驶舱”的秋千被4条钢臂凌空提起。秋千越摆越高,前后摆出的距离足有15米。而航天员参加电动秋千训练就像吃家常便饭,还听说有人在训练中差点睡着呢!
测试耐受能力的冲击塔
在大楼里,有一座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冲击塔。它由塔架、平台、提升系统和水刹车系统组成,这样的冲击设备全世界还只有4台。
冲击塔可以模拟飞船返回地球时的冲击环境,通过训练可以加强航天员的抗冲击耐力,帮助科研人员研究多种防护措施。
貌似飞碟的离心机
航天员中心的离心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载人离心机,它有一条长8米的旋转手臂,前端连着一只椭圆形的不锈钢封闭吊舱。
离心机主要用于训练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以及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当离心机按照一定速度旋转起来时,它可以模拟出载人航天器上升和返回时的持续超重情况。吊舱不停地多方向翻滚和摇摆,航天员坐在里面,不仅要练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有时候脸部肌肉都会变形,难怪人们把离心机训练称为“恐怖游戏”。
造型奇特的低压实验舱
低压实验舱是一座淡绿色的圆筒形舱,两端呈椭圆形,包括工作舱、休息舱和卫生舱3部分。
航天员进舱之后,舱内的部分空气会被抽走,模拟高空的低压缺氧环境。低压舱内装有摄像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下来,它主要是用来检验航天员的低压耐受能力。
应急救生设备和训练
紧急撤离训练塔
紧急撤离训练塔是一个类似水塔的建筑,足有7层楼那么高,暗灰色和白色相间的塔身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顺着盘旋的楼梯走上去,航天员中心的景色尽收眼底。
如果火箭发射阶段出现危险情况,航天员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专家未雨绸缪,特别为航天员建造了这个紧急撤离训练塔。平时训练时,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从一个类似消防滑道的管道滑下来,安全、快速地进入地下掩体。
模拟星空的天象仪
看星认路,这是一项航天员必须掌握的“救命绝招”。
站在硕大的场馆里,灯光渐渐熄灭,四下里漆黑一片。不一会儿,一个高远、深邃的太空出现在我们的头顶和四周。随着模拟星空的旋转,人好像也飞了起来,遨游在黑色的苍穹之中。在一阵阵眩晕的感觉中,星罗棋布的银河系扑面而来,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一个个所熟悉的星座出现在飞旋的“太空”中。这个硕大的场馆便是天象仪训练室。
训练中,航天员要学会把星星变成太空飞行路途中的“指向标”。万一在飞行中飞船的自动导航系统发生了故障,航天员就能够依靠自己找到回地球的方向。
应急救生试验
载人航天器在应急返回时可能降落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之中,例如寒区、沙漠、山地、森林、海上等,因此航天员必须掌握特殊生存知识与技能。
就拿水上救生模拟训练来说,这是应急救生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航天员返回落入水中时,牵拉充气拉绳,用针刺穿气瓶封口薄膜,二氧化碳气体会充向漂浮装置,使航天员浮在水面上。
航天员的吃和穿
除了拥有那些大型的模拟设备供航天员训练之外,航天员中心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比如航天食品和航天服的研制、生产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航天员来说,吃也同样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除了要具备营养丰富、体积小、质量轻、易消化和便于贮藏的特点之外,航天食品还必须适合航天员的胃口。航天城里有一栋楼专供研究人员研制和开发航天食品,大家亲切地把它称为“食品楼”。
别看这只是个两层小楼,绝大多数航天食品都是从里面的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的。这些食品包括硬罐头食品、蒸煮袋装食品、复水食品、月饼、压缩饼干和冻干水果等。很多我们平时吃的特色菜,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吃上。只不过它们都密封在特制塑料袋里,吃之前要加热一下。
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所穿的航天服都是航天员中心自主研发的。航天服研究室里,每一个零件都要经过无数次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得经过严格的质量把关,这才有效地保障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