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汗颜的黑历史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i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丹麦一家公司的招聘启事,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我也曾在这家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嗯,准确地说,是工作过三天。每当我回想起这段经历,都会觉得像一场梦,是那么不真实。
  那年我在瑞典留学,一个朋友介绍我认识了这家公司的主管,他们正准备到中国开展业务,迫切想找一个会他们语言的中国员工。说到丹麦语,其实我只能听懂一点点,但在这位主管看来,这已经非常难得了,所以还没等我明白需要做些什么,我就成了这家公司的兼职员工。很快,他们就给我买好机票,邀请我去丹麦总部参观。公司位于哥本哈根郊外,下了飞机,手机没有信号,我仅凭一个地址一路打听过去,居然找到了那里——而我并不知道,这只不过是那次尴尬之旅的开端而已。
  其实我非常清楚,凭我的丹麦语水平根本不足以跟当地人进行沟通。可我为什么会鬼使神差地来到这个地方?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盛情难却,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好奇心太重,总觉得机会难得,应该去试一试。结果,那些丹麦人很快就发现,公司里来了一个永远都在说“ja,ja,ja(对,对,对)”的新同事——据说有一项研究表明,在用外语交谈时,如果一方很认真地用“对,对,对”进行回应,那说明他其实根本就没有听懂对方在说什么。如今回想起来,我跟那些丹麦同事的对话大致是这样的:“你饿了吧?”“对。”“我们一起去员工餐厅吧。”“对。”“你以前吃过丹麦菜吗?”“对。”“这边是主菜区,你想点什么?”“对。”“我是问你想吃什么?”“对。”“……”
  最尴尬的经历发生在员工培训环节。他们带我去郊区的农场,到了那里我才发现,这个培训居然是一对一的——由农场负责人介绍情况,而听众只有我一个人!就算在学校,偶尔遇到一对一的课堂也难免让人局促,更不用说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更关键的是,我还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可是那个丹麦老头儿非常认真,一边讲一边给我演示PPT,尽管上面的数据对我来说就像天书,可我还是得装出若有所思的样子,嘴里不停地继续说着“ja,ja,ja”……
  我已经忘了那堂课是怎么熬过来的了,只记得后来公司给我叫了一辆出租车,坐上车的那一刻,我有一种落荒而逃、再也不敢回头看的感觉。
  我在那家公司接受了三天培训,真是度日如年。等我回到瑞典,对方来邮件问我是否愿意成为他们的全职员工,我果断地谢绝了。后来他们再也没有给我来过信——想必他们跟我一样,也是如释重负的感觉吧。
  我原本是个矜持的人,可不知为什么,常常会头脑一热,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比如去年,S国驻华使馆的一位官员要去俄罗斯参加一个国际会议,邀我跟他同去。我第一反应是,俄罗斯好啊,我还没去过呢,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可是真等拿到了机票,我就开始纠结了:我既没有项目在身,也没有准备发言,去这个会上干吗呢?邀请我的官员说:“没关系,你就当是去见见国际同行。”他这话反倒让我有了更大的压力。在莫斯科的两天时间,我的脑袋里每天都盘旋着这样一个声音:他们花了这么多钱,给我订了机票订了酒店,就是让我来进行“社交”的,我的价值就在于跟人交流,所以我要大方一点,一定不能畏缩……
  可我偏偏有点“社交恐惧症”,每次遇到这种场合都会不知所措,面对那么多人,不知道该找谁聊天,不知道该聊些什么,甚至不知道手该放在哪里,或是该不该从服务生那里拿一杯酒掩饰自己的无聊。可是这一次却不一样,如果我傻乎乎地躲到一旁,那我到这里来的意义又何在呢?
  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我甚至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演技”是如此夸张——整个交流期间,我都在一刻不停地找人聊天,遇到使馆官员在场的时候,我就跟别人聊得更加起劲,仿佛在向他们展示:看,你们请我到这里来,我没有辜负使命吧?
  会议结束回到酒店,我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躲在浴室里,才觉得终于可以做回自己了。
  回想这样的“黑历史”,总让我忍不住冒汗。之所以会陷入这些尴尬的境地,还是要怪自己的不成熟——想要的东西太多,却忘了权衡一下自己的能力。不过,这样的教训还是蛮有意思的,至少让我看到,所谓心理极限,是可以不断超越的。如果说当初是无知者无畏,那么现在有了这些不堪回首的经历垫底,以后遇到再难的场面,我也可以应对了。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201O年10月8日,长期紧闭的美国对华军售大门终于打开了一条小缝。美国公布了奥巴马总统就取消对中国出售C-130“大力神”军用运输机限制问题写给参众两院议长的信件。奥巴马在信中表示依照国会授权法案,并基于美国国家利益,决定取消对中国出口用于清除海上漏油的C-130运输机的相关限制。正当外界普遍预测华盛顿是否在考虑取消对华武器出口禁令时,白宫突然出现180°“转弯”。10月13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
乡愁病  好些年了  故乡在落寞中一天天瘦下去  我在城里却日渐富态起来  让高楼升高了血压  让甜蜜黏糊了血糖  让饭局浓稠了血脂  让把脉的郎中直是摇头  久居城市九九归一  病在内体,心不固本  好多年了,好多年了  回不去的乡愁潜伏着,隐忍着  楼层太高,挡住了望乡的视线  水管很凉,冷却了乡间的温情  月亮走我也走的中秋之夜  一个人踏进浓香型和酱香型的酒巷  醉倒在大红灯笼的圆梦中  
山野中的草木庄稼  一并进入我的秋色  一片散落在山坡上的野菊花  开始超度我,余生里的秋声  而我,已还原不了  一棵树木,或一株庄稼的前世  蝉鸣寄托的心声  成为秋天未了的旧情  天空中匆匆飞翔的鸟儿  不知能否,在一片高粱玉米  成熟之时,赶回那些画梦的故园  时光不多,归途渺远  浅淡的风雨中  已听到了向我声声告白的秋声  一只蝉  避开喧嚣的世事  在一棵沧桑的高枝上  与梵音对唱 
作为一种法律安排和金融手段,信托在西方国家起源是为了转移财富以达到某种目的,之后演变出来的家族信托和遗嘱信托也是出于这种目的。尽管其带有原罪意味的行为听上去不够光彩,但这种财富转移的目的却常常出自善意,因为它发自内心向善而非向恶的冲动;财富转移也是利他的,因为它出于对他人而不仅仅是自己私利的考量;同时它是合法的,这些有关财产的信托都是以文字记载,合作的双方均以契约来相互约束,以至于后来许多执行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