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约翰:清华五十年 体育亦风流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约翰(1882—1966)是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在体育理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自己终生坚持体育锻炼,身体非常健康,年逾80,鹤发童颜,仍生气勃勃地工作,被誉为“提倡体育运动的活榜样”;他毕生在一个岗位上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工作了52年,而且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被誉为“我国体育教育界的一面光辉旗帜”。
  马约翰于1883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自幼好动的他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下,练就了一身良好的体育技能。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多次参加由教会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并且多次战胜外国选手,创造了当时第一个中距离跑的世界纪录。1914年,马约翰开始执教于清华,从此与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执教清华体育50年间,他不仅锻炼了清华学子的健康体魄,而且塑造了享誉中外的清华体育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不重视体育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的体育教育事业。
  开创中国近代体育事业
  初到清华,马约翰所从事的并不是体育教学工作,而是化学专业的教学。但是,自幼酷爱体育的他,一直十分热心于清华的体育教育,多次建议当时的校长周诒春要发展体育教育。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清华学子中不少人受到旧观念的影响,始终坚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理念,对体育根本就不在乎,且当时清华也没有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因此,体育系的建设可谓是困难重重,经费紧张更是家常便饭。即便如此,马约翰仍旧是乐此不疲,并且提出,“宁可自己少吃几顿饭,也要把体育系搞成”。
  1919年前后,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清华大学体育馆(当时名为罗斯福体育馆)建成,这是第一所高校体育馆,对于清华此后的体育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年,马约翰成为学校的“体育帮教”,开始了正式的體育教学生涯。
  马约翰早期从事体育教学的动机十分单纯,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他的倡议下,清华一度开展了著名的“强迫体育”运动。所谓“强迫体育”就是以制度化的方式迫使每个人从事体育运动。虽然名为“强迫”,但是马约翰从来不训斥那些不爱运动的学生,而是身体力行带头运动。在他的示范下,学生们都认识到了体育之美,参加的热情也高涨了不少。
  在就读于圣约翰大学期间,马约翰对于体育理论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1919年,马约翰赴美国春田大学进修体育。春田大学作为美国历史最为悠久,且最具影响力的体育大学,对于马约翰体育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进修期间,马约翰完成了人生中第一篇最为重要的体育论文《体育历程十四年》。在这篇论文中,马约翰系统性地分析了当时中国体育的发展情况,并且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在他看来,体育已经完全超出了强身健体的功能,而是一种救国救民的手段,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价值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体力运动。
  1926年,马约翰第二次赴美进修,并且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体育的迁移价值》。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他深入阐述了体育的教育作用及价值,认为体育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体力活动,而是一种具有精神锻炼功能的手段。借此,他奠定了清华体育精神的核心——体育作为人发展的基础性手段,也是最为重要的手段。
  体育完备身心论
  马约翰认为,仅仅依靠脑力教育是不足以完备人的。以当时的清华大学为例,很多学生对于开展“强迫体育”是不理解的,认为这是一种极度专制的做法,甚至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对此,马约翰从来不以教授身份来灌输体育理念,而是时常告诫学生,应当从身体、健康、教育三个方面来认识体育。
  他认为,体育教育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强健体质,其次是塑造人的精神。如果将两个割裂开来,只有体,没有育,那么体育的精神价值将彻底丧失。因为体育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锻炼人的身体,而在于养成一种团体道德,以此来改良社会,推动整个民族发展。
  尽管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马约翰对于体育的认识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难看出,他对于体育的热爱、对于体育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社会、民族、国家层面,具有非常宏大的理论视野。他曾意味深长地跟学生们说,“在人的培养问题上,体育起到了协调精神与身体共同发展的作用。体育从精神和身体上引导人的发展,使其能够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在精神和身体协同发展的情况下,身心才可能是健全的,才可能是完美的。”
  终身体育践行者
  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北大、南开三所高校联合组成了西南联大。作为首席体育教授的马约翰先生,当时虽已年近六十,冬天上课时竟然只穿一件汗衫,而很多年轻的学生都冻得瑟瑟发抖。毛主席在听闻后,称赞马约翰是中国最健康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清华校长蒋南翔在恭祝马约翰八十大寿时也称赞马约翰是全校年纪最大、精神最好的教授。
  马约翰之所以如此积极地从事体育活动,并且能够坚持五十年,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把健康教育贯彻到体育教育,贯彻到每一个学生心里。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榜样,那么学生必然不会信服。因此,只有教师身体力行,教育才能够发展,学生才能够成长。一个不实践的教育者是没有资格谈教育的,一个不实践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教育。
  因此,马约翰极为重视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和坚持性问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证明,坚持锻炼是可行的,只要培养出良好的锻炼习惯,就一定能够产生显著的锻炼效果。
  他同时指出,体育锻炼不能够盲目,要有科学的指导,不能一曝十寒,应当将身体锻炼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用体育精神诠释“知行合一”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观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实践与理论统一的过程,而在这一问题上,体育可以说是天然的实践与理论统一的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马约翰十分推崇体育理论的教育。
  他认为,体育首先具有非常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和高度的科学性,与生理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体育理论不仅不会耽误其他学科的学习,反而会产生促进的作用。其次,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体力运动,同时也是一种脑力运动。从事体育活动,对于锻炼人的思维、促进思维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再次,体育理论教育对于学生深化理解体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的层面,而是要从理论教育返回到实践上。
  在从事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马约翰深刻地感受到,落后的体育教育思想是阻碍体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他经常撰写文章,普及先进的体育思想,并在《改进时期中清华之体育》一文中提出,“希望华北学生能够重视体育,能够有更多人参与到体育中,以弘扬国威”。
  在他看来,体育不是某些学生的事情,而是全体学生的事情,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良好的体育教学,从体育中受益。对此,他在《谈谈我的体育生涯》一文中指出,“应当在清华大学中普及体育,一方面要普及到每一个人,另一方面要普及体育技术。所谓普及到每一个人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参与体育活动,这是普及体育教育的第一步。其次,让体育技术、体育锻炼方法普及到每一个人,这是普及体育教育的第二步”。
  毋庸置疑,马约翰为中国体育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思想对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课程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高职院校学科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高职课程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高职课程教学水平的途径,即需要采取科学设定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课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步伐等。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维护企业生存和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交通运
【摘要】结合农产品特性以及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几种主要农产品分销渠道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农产品分销渠道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指出农产品配送中心和以销售公司为主体的销售链将在我国农产品分销渠道中出现并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农产品 分销渠道 优劣分析 发展趋势    一、当前农产品分销渠道的优劣分析    因我国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状况不统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