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高中生解数学题时经常碰到的老师一讲就会,但自己解题时无从下手的问题提出对比教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对比教学 理解 记忆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老师一讲能听懂,可是自己做题时就是想不到这样或那样的方法.对此我提倡对比教学,希望对解决学生这方面的问题有帮助.
案例一
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满足f(x 2)=-f(x),f(x)为奇函数,且当0≤x≤1时,f(x)= x,求使f(x)=- 在[0,2012]上的所有x的个数.
解:∵f(x 2)=-f(x),∴f(x)为周期函数,T=4.
又∵f(x)为奇函数且当0≤x≤1时,f(x)= x,
∴当-1≤x≤1时,f(x)= x.
由f(x 2)=-f(x)得:f(x)=-f(x-2),当1≤x≤3时,-1≤x-2≤1,f(x)=-f(x-2)=- (x-2)=- x 1.
由图像可知f(x)=- 在[0,2012]上的所有x的有503个.
2.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对任意的x∈R恒有f(x 1)=f(x-1),已知当x∈[0,1]时,f(x)=( ) ,求当x∈[3,4]时的f(x).
解:∵f(x 1)=f(x-1),∴f(x)为周期函数,T=2,
当x∈[0,1]时,f(x)=( ) ,且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
∴x∈[-1,0],f(x)=( ) ,而当x∈[3,4]时,x-4∈[-1,0],
∴f(x)=f(x-4)=( ) =( ) .
对比两道题,都是周期函数且都是求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可求解时所用的关系并不相同,而这正是学生思维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想到,学生也经常在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另一道题为什么又要那么做.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两道题的区别,解题时需要什么,条件给了什么,如何将问题和条件结合才能解出这样的题,再碰到这样的题,学生就有着手点了。
案例二
1.已知ω>0,函数f(x)=sin(ωx )在( ,π)上单调递减,则ω的取值范围是( )
A.[ , ] B.[ , ] C.(0, ] D.(0,2]
解:因为ω>0,函数f(x)=sin(ωx )在( ,π)上单调递减,所以函数f(x)=sin(ωx )的周期T≥2(π- ).
又因为ω>0,所以0<ω≤2;
又因为 2.已知y=-8cos( )在区间( π,a)上是单调函数,求实数a的最大值.
解:由2kπ≤ ≤2kπ π得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4kπ- ,4kπ ](k∈Z);
由2kπ π≤ ≤2kπ 2π得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4kπ ,4kπ ](k∈Z).
设4kπ- ≤ ≤4kπ ,得 ≤k≤ ,没有满足条件的整数k.因此 ?埸[4kπ- ,4kπ ](k∈Z).
设4kπ ≤ ≤4kπ ,得 ≤k≤ ,又由(k∈Z)得k=1.这说明函数y=-8cos( )在区间[ π, ]上是递减的,故a的最大值是 .
第一题的参数在函数解析式里,用x的范围先求出ωx 的范围,再解题.而第二题的参数在单调区间里,用 的范围先求出x的范围再解题,采取对比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并且加深记忆.
案例三
1.已知数列{a }中,a =1,前n项和S = a ,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
解:由S = a ①得S = a ②,用②-①得:
S -S = a - a ,即a = a - a ,变形得:
= ,由累乘法得:a = ,n∈N .
2.设数列{a }的前n项和为S .已知a =a,a =S 3 ,n∈N .设b =S -3 ,求数列{b }的通项公式.
解:由a =S 3 得:S -S =S 3 ,
即S =2S 3 ,而b =S -3 =2S 3 -3 =2(S -3 )=2b ,
因此 =2,b =a-3,{b }是以a-3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b =(a-3)2 ,n∈N .
对比两道题目,条件都是S 与a 的关系,但解题时的出发点不同,将这两道题对比讲解,学生对这种解题方法理解透彻,并能拓展思维,启发学生解题时先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对不同的题目选择不同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对比教学 理解 记忆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老师一讲能听懂,可是自己做题时就是想不到这样或那样的方法.对此我提倡对比教学,希望对解决学生这方面的问题有帮助.
案例一
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满足f(x 2)=-f(x),f(x)为奇函数,且当0≤x≤1时,f(x)= x,求使f(x)=- 在[0,2012]上的所有x的个数.
解:∵f(x 2)=-f(x),∴f(x)为周期函数,T=4.
又∵f(x)为奇函数且当0≤x≤1时,f(x)= x,
∴当-1≤x≤1时,f(x)= x.
由f(x 2)=-f(x)得:f(x)=-f(x-2),当1≤x≤3时,-1≤x-2≤1,f(x)=-f(x-2)=- (x-2)=- x 1.
由图像可知f(x)=- 在[0,2012]上的所有x的有503个.
2.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对任意的x∈R恒有f(x 1)=f(x-1),已知当x∈[0,1]时,f(x)=( ) ,求当x∈[3,4]时的f(x).
解:∵f(x 1)=f(x-1),∴f(x)为周期函数,T=2,
当x∈[0,1]时,f(x)=( ) ,且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
∴x∈[-1,0],f(x)=( ) ,而当x∈[3,4]时,x-4∈[-1,0],
∴f(x)=f(x-4)=( ) =( ) .
对比两道题,都是周期函数且都是求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可求解时所用的关系并不相同,而这正是学生思维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想到,学生也经常在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另一道题为什么又要那么做.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两道题的区别,解题时需要什么,条件给了什么,如何将问题和条件结合才能解出这样的题,再碰到这样的题,学生就有着手点了。
案例二
1.已知ω>0,函数f(x)=sin(ωx )在( ,π)上单调递减,则ω的取值范围是( )
A.[ , ] B.[ , ] C.(0, ] D.(0,2]
解:因为ω>0,函数f(x)=sin(ωx )在( ,π)上单调递减,所以函数f(x)=sin(ωx )的周期T≥2(π- ).
又因为ω>0,所以0<ω≤2;
又因为
解:由2kπ≤ ≤2kπ π得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4kπ- ,4kπ ](k∈Z);
由2kπ π≤ ≤2kπ 2π得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4kπ ,4kπ ](k∈Z).
设4kπ- ≤ ≤4kπ ,得 ≤k≤ ,没有满足条件的整数k.因此 ?埸[4kπ- ,4kπ ](k∈Z).
设4kπ ≤ ≤4kπ ,得 ≤k≤ ,又由(k∈Z)得k=1.这说明函数y=-8cos( )在区间[ π, ]上是递减的,故a的最大值是 .
第一题的参数在函数解析式里,用x的范围先求出ωx 的范围,再解题.而第二题的参数在单调区间里,用 的范围先求出x的范围再解题,采取对比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并且加深记忆.
案例三
1.已知数列{a }中,a =1,前n项和S = a ,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
解:由S = a ①得S = a ②,用②-①得:
S -S = a - a ,即a = a - a ,变形得:
= ,由累乘法得:a = ,n∈N .
2.设数列{a }的前n项和为S .已知a =a,a =S 3 ,n∈N .设b =S -3 ,求数列{b }的通项公式.
解:由a =S 3 得:S -S =S 3 ,
即S =2S 3 ,而b =S -3 =2S 3 -3 =2(S -3 )=2b ,
因此 =2,b =a-3,{b }是以a-3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b =(a-3)2 ,n∈N .
对比两道题目,条件都是S 与a 的关系,但解题时的出发点不同,将这两道题对比讲解,学生对这种解题方法理解透彻,并能拓展思维,启发学生解题时先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对不同的题目选择不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