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整理对我国耕地保护的意义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耕地作为基础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下,耕地保护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更为突出。而当前我国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都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压力。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将对我国的耕地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保护
  
  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强,耕地保护正面临着多重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耕地保护现状
  为保护好耕地,自1998年8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耕地保护法律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规定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土地税费制度等等。其中,最核心的政策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在我国编制的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期为1997—2010年),贯彻落实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期为2006—2020年),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细化了各类土地用途区,并针对各用途区制定了差别化的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实现对耕地的保护。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200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及2009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实行耕地先补后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31号),先后提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以及“以补定占”,形成耕地占补平衡倒逼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耕地的保护。
  通过各项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耕地快速减少的势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1997—2005年间,全国年均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05万亩,而同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数量达到年均379万亩。但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看,各项政策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高力度明显不足,1997—2005年间,全国灌溉水田和水浇地等优质耕地分别减少1397万亩和449万亩,而同期补充的耕地灌排设施的比例不足40%。根据《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于评定》结果,全国耕地质量评定为15个等别,平均等级为9.8等,等级总体偏低,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优、高、中和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低于平均质量等级的10-15等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57%以上,并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耕地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
  (二)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
  1.耕地数量锐减,后备资源日渐匮乏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城镇化率将达到58%。这就意味着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耕地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将有大量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用于保障城镇建设的用地需求。据统计,2005年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不足2亿亩,其中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地区,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剩余可用于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日渐匮乏,且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且呈下降趋势
  目前,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有效灌溉面积只有48.6%,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例很低。未来一个阶段,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还将有大量的分布于城镇周边的优质耕地将被占用,而新开发的耕地往往质量相对较低,若不加大对耕地质量提高的力度,耕地总体质量还将继续呈下降趋势。
  3.耕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隐患加重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一直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退化、沙化、碱化,水土流失情况也愈发严重,仅2005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就达53.4亿亩。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每年都有大量的耕地需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这也是近年耕地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部分地区产业用地布局混乱,土地污染严重,城市周边和部分主干道以及江河沿岸耕地的重金属与有机物污染严重。这些都对耕地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土地整理的概念及发展情况
  (一)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整理主要为农地整理,整理的主要目标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質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二)国外土地整理发展情况
  土地整理自16世纪中叶起源于欧洲的德国。从国外土地整理的发展历史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土地整理是有组织、有规划地归并地块、调整权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其目的主要为改变因土地私有和继承的分割使农用地日渐细碎、零散的现状,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使管理更加有效;20世纪初至50年代,土地整理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其目的主要是实行新的城市规划、解决城市发展用地,为基建建设提供土地,同时消除工程建设给土地带来的不利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至今,土地整理主要为综合土地整理,其主要目的为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土地整理。
  以德国为例,土地整理的任务是农村地产的重新调整,目的在于改善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条件与劳动条件,促进农村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发展和自然平衡的保护,其具体措施包括田块调整、公路建设、村庄更新、土壤保护、水利经济、景观保护等。德国的土地整理具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联邦德国于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整理法》, 1976年修改和颁布了《土地整理法》,为土地整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德国的土地整理还格外的注重土地权属调整,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注重公众的积极参与,重视融资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我国土地整理发展情况
  我国土地整理概念的正式提出以1998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土地整理逐步得到重视,自1998年以来,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土地整理对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土地整理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开展初期简单的地块合并、土地平整发展到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以及提高耕地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国外土地整理不同,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土地整理是基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出的,因此,我国的土地整理更加注重对农地的整理,突出其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的作用。由于我国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相对较晚,在土地整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上,土地整理权属调整、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公众参与、信息技术采用等诸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来不断完善发展。
  三、土地整理对耕地保护的意义
  (一)稳定耕地数量
  在耕地数量锐减,后备资源日渐匮乏的形势下,通过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而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已成为未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个更为有效的措施。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面积为2730万亩,占规划期内补充耕地总面积的49.6%。
  (二)提高耕地质量
  在耕地数量日趋减少的形势下,如何提高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产能已成为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又一个重点。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期内,全国将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经整理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未来土地整理将成为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改善耕地生态环境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营造防风林、生态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的数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未来的耕地保护将不再是单一的数量保护,而将是对数量、质量、生态的全面管护。按照这一发展趋势,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将对耕地保護具有重大意义,为各项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姣云,贺荣兵,龙振华,余周武.从国外土地整理特点看我国土地整理的意义与原则[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6期:75-76.
  [2]胡荣,邱道持.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与应对策略[J]. 城市问题,2008,12期:69-72.
  [3]陈印军等.中国耕地质量状况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17期:3557-3564.
  [4]王瑷玲,赵庚星,史娟.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期:45-48.
其他文献
摘 要:军队预算项目经费管理是军费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适应原则、对等原则、协调原则、匹配原则、独立原则、制衡原则。  关键词:军队财务;预算项目经费;管理原则    预算项目经费管理相对于日常行政消耗性经费的管理而言,具有项目经费保障目标的明确性、项目预算的一次性、项目经费管理的独特性、项目经费管理的系统性、项目经费总额的限制性、项目开支范围的确定性、项目资金保障的时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军“远程支援维修系统”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建立“车辆装备远程支援维修系统”的意义,提出了建立“车辆装备远程支援维修系统”对策思路。  关键词:车辆装备;远程支援维修    车辆装备的发展和不断更新,现场使用、维修人员乃至中继级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可能难以完成车辆装备现场修复,包括抢修抢救。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日益发达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由后方维修专家实施远程技术支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不同类型挡土墙进行了概要介绍,对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仅供参考。   关键词:挡土墙类型;适用条件;选型    挡土墙是用来支承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坍塌的一种构筑物。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工程设计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场地整平与土方运输,降低工程造价,常常因地制宜,设置高低错落的台地。根据工程要求和土质的不同,台地边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有的场地条件允许自然放坡,不需要处理;有的则须设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日渐火爆和居民居住观念的改变,小区的园林景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住”已经从简单的“生存居住”转向“生活居住”,人们越来越希望接近、回归自然,从以前单纯注重实用、价格等因素,发展到现在对园林景观、环境绿化优美、舒适、自然生态性等高标准要求;同时园林景观也逐渐成为了房地产营销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园林景观设计入手,以东营的居住区为例。提出了一些在景观建设中
期刊
摘 要:简要介绍地下连续墙的概念及发展,重点介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与方法,重点难点。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要点    1、地下连续墙的概念及特点  地下连续墙是利用一定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在化学泥浆护壁的作用下,向地下钻挖具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沟槽,并在沟槽内吊放加工制作好的钢筋笼,然后灌注水下砼筑成一段钢筋砼墙段,并逐段连接起来形成一道连续封闭的地下墙体。  地下连续墙具有:震动小、噪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园林挡土墙工程的艺术性设计和修饰,使之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协调环境,增强其艺术性,创造更加优美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园林;挡土墙;景观艺术性    挡土墙是防止土坡坍塌,承受侧向压力的构筑物,是园林中常見的一种市政工程。它在园林中被广泛用于房屋地基、堤岸、路堑边坡、桥梁台座、水榭、假山、地下室等建筑工程。挡土墙常采用砖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挡土墙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确
期刊
摘 要: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城市供水企业如何运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控制管网漏损,有效地控制漏失,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企业的给水成本,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管网漏损的原因,并从城市供水管道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方面提出降低漏损率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
期刊
在电子时代,要使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不因我们档案人员的无能或疏忽而遭受损失,这就给我们档案工作者提出一个划时代的大问题。迎接电子文件的挑战,把电子文件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管理好、开发利用好,并得到长期保存,使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是我们全体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一、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保存和开发利用,都要靠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形成者及其管理人
期刊
与传统玻璃幕墙相比,双层玻璃幕墙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然而,其优势能否发挥,还取决于建筑和幕墙的设计是否合理.目前世界上时双层玻璃幕墙节能设计的研究进展仍以基础研究为主,相对于直接指导工程设计仍有距离该文在综述国内外理论和实验研究现状的基拙上,根据国内目前该类建筑设计的合作方式和流程,提出根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的不同任务采取相应的辅助设计方法,强调应加强时以往设计经验
期刊
摘 要:当前,世界经济还没有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时,我国经济一枝独秀,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同时我们也面临自然资源消耗过大,林业资源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步伐,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林业养护;复合经济;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