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速度训练主要目的在于抢夺时间,争取主动,最终取得胜利。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从而才能适应现代乒乓球打法的需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乒乓球专选班同学的调查与分析,结合自身的体会,初步研究了专项速度素质的三个方面以及有关速度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可为学生训练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乒乓球专项速度方法
一、前言
速度素质在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速度素质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得运动成绩和比赛的胜负。速度素质是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保证,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探讨乒乓球专项速度的训练方法,对提高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成绩极为必要。
二、结果与分析
速度是人体(或身体的某部位)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三种。乒乓球是一项受速度因素较强的项目,所以它对速度素质的三种形式都有较高的要求。
成都外国语学校乒乓球训练班学生平均每天训练一个半小时,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没有系统的速度素质训练,从而导致其乒乓球技战术水平上升幅度较慢。而少数几个学生在省市各类乒乓球比赛中取得的成绩都较为优异,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平时训练中注重速度训练,他们一个星期一般进行两次专项训练,而且注意与力量、旋转等专项素质相结合,取得的训练效果也更为显著。如下图:

根据上表由此可见,在成都外国语学校乒乓球训练班学生训练中对速度训练不重视,而他们重视的是旋转和力量的训练。速度达不到一定的程度,球的质量也就达不到最高质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速度训练和力量等其他素质的结合训练。
乒乓球运动的速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乒乓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快”的基础上,采取“准、狠、变、转”战胜对手。实际上,“快”是在速度的基础上获得的。“变”则是“快、准、狠、转”的高度统一。因此,要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来形成自己的打法。要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就必须弄清楚乒乓球的速度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这三个方面。现分述如下:
1.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各种信号的一种快速应答能力。就速度来讲,神经系统反射过程的快慢是速度的第一要求。现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反应速度的练习。我们采用的方法有:
(1)动作反应练习:练习前教练员告诉练习者有多种徒手动作,如正、反手攻、拉、扣等动作。教练员任意喊其中一个动作,要求运动员做出应答反应,也可连续喊一连串动作。
(2)多球变换练习:有规律变换成无规律。
(3)高抬腿接冲刺跑练习:原地高抬腿练习,听教练员喊口令迅速起动跑出10—15米。
(4)前后移动步法接左右移动步法练习:内容为接右半台近网小球后迅速转换成左推右攻动作练习,计30秒。
2.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_MAY2011作的能力。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间较短,球体较小,难以控制,为了迷惑对手,应加强击球的旋转、落点、节奏、弧线的变化从而达到取胜目的。而完成这些都需要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速度(摆速)。因此,在不断改进自身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应进行提高击球速度的专项训练。可采用如下练习:
(1)持乒乓球拍快速徒手动作练习:计30秒正手攻、拉、扣等动作练习。一般采取以慢一快一最快—快—慢的动作速度节奏进行练习。
(2)原地30秒提踵动作练习:两脚站立与肩同宽。要求练习者按教练员口令去完成快速提踵练习,慢还原。20-25次为一组。一般为5组。每组30秒,看谁做得快。
(3)30秒快速步法移动练习:如滑步、跳步、交叉步结合专项技术动作进行。
(4)双摇跳绳练习。连续双摇跳绳,要求整体动作配合协调。
3.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乒乓球运动要求的每次位移绝对长度并不长,而更多是要求运动员能在适当的时机快速达到最恰当的击球位置,以便击球。乒乓球运动的移动速度对下肢而言,主要是下肢各环节蹬离地面的速度。常用的练习有:
(1)步法移动练习:以球台边线距离为准,要求学生在30秒内尽快速度完成滑步、跨步、交叉步练习。每次3-4组。
(2)快速移动挥臂击球练习:把2个乒乓球悬吊在距离1米处,高度因人而异。脚步移动,连续挥臂用球拍击碰撞反弹回来的球。击球移动速度越快越好。练习3-4组,每组30-40次。
(3)2/3台拉扣结合练习,用多球进行:发球者用超出正规比赛击球的球速,侧身拉球后在练习者整体动作还原之前,迅速发出右半台的上旋球,练习者用扣杀动作完成,计30秒,练习3—5组,每组20次。
三、主要结论
1.专项速度训练应兼顾3种速度
由于乒乓球专项速度训练所受的影响因素多,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运动员进行专项速度训练时应兼顾三种速度的特点,了解三种速度的不同规律,从而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
2.注意发展力量及柔韧性
力量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发展速度素质时,应首先发展快速力量;其次,提高柔韧素质。柔韧性的提高可以增大肌肉合力和增加力的作用阻力,最终达到乒乓球专项速度的目的。
3.速度训练的时间安排
在全年训练或在一个周期训练中应把速度训练放在准备期的后期或比赛期的前期;在一周中最好安排在小强度调整训练后的第一天进行;在一次训练课中,一般应放在准备活动之后,在运动员身心状态最佳、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进行。
(责任编辑:韩小轩)
关键词:乒乓球专项速度方法
一、前言
速度素质在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速度素质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得运动成绩和比赛的胜负。速度素质是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保证,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探讨乒乓球专项速度的训练方法,对提高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成绩极为必要。
二、结果与分析
速度是人体(或身体的某部位)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三种。乒乓球是一项受速度因素较强的项目,所以它对速度素质的三种形式都有较高的要求。
成都外国语学校乒乓球训练班学生平均每天训练一个半小时,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没有系统的速度素质训练,从而导致其乒乓球技战术水平上升幅度较慢。而少数几个学生在省市各类乒乓球比赛中取得的成绩都较为优异,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平时训练中注重速度训练,他们一个星期一般进行两次专项训练,而且注意与力量、旋转等专项素质相结合,取得的训练效果也更为显著。如下图:

根据上表由此可见,在成都外国语学校乒乓球训练班学生训练中对速度训练不重视,而他们重视的是旋转和力量的训练。速度达不到一定的程度,球的质量也就达不到最高质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速度训练和力量等其他素质的结合训练。
乒乓球运动的速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乒乓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快”的基础上,采取“准、狠、变、转”战胜对手。实际上,“快”是在速度的基础上获得的。“变”则是“快、准、狠、转”的高度统一。因此,要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来形成自己的打法。要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就必须弄清楚乒乓球的速度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这三个方面。现分述如下:
1.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各种信号的一种快速应答能力。就速度来讲,神经系统反射过程的快慢是速度的第一要求。现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反应速度的练习。我们采用的方法有:
(1)动作反应练习:练习前教练员告诉练习者有多种徒手动作,如正、反手攻、拉、扣等动作。教练员任意喊其中一个动作,要求运动员做出应答反应,也可连续喊一连串动作。
(2)多球变换练习:有规律变换成无规律。
(3)高抬腿接冲刺跑练习:原地高抬腿练习,听教练员喊口令迅速起动跑出10—15米。
(4)前后移动步法接左右移动步法练习:内容为接右半台近网小球后迅速转换成左推右攻动作练习,计30秒。
2.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_MAY2011
(1)持乒乓球拍快速徒手动作练习:计30秒正手攻、拉、扣等动作练习。一般采取以慢一快一最快—快—慢的动作速度节奏进行练习。
(2)原地30秒提踵动作练习:两脚站立与肩同宽。要求练习者按教练员口令去完成快速提踵练习,慢还原。20-25次为一组。一般为5组。每组30秒,看谁做得快。
(3)30秒快速步法移动练习:如滑步、跳步、交叉步结合专项技术动作进行。
(4)双摇跳绳练习。连续双摇跳绳,要求整体动作配合协调。
3.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乒乓球运动要求的每次位移绝对长度并不长,而更多是要求运动员能在适当的时机快速达到最恰当的击球位置,以便击球。乒乓球运动的移动速度对下肢而言,主要是下肢各环节蹬离地面的速度。常用的练习有:
(1)步法移动练习:以球台边线距离为准,要求学生在30秒内尽快速度完成滑步、跨步、交叉步练习。每次3-4组。
(2)快速移动挥臂击球练习:把2个乒乓球悬吊在距离1米处,高度因人而异。脚步移动,连续挥臂用球拍击碰撞反弹回来的球。击球移动速度越快越好。练习3-4组,每组30-40次。
(3)2/3台拉扣结合练习,用多球进行:发球者用超出正规比赛击球的球速,侧身拉球后在练习者整体动作还原之前,迅速发出右半台的上旋球,练习者用扣杀动作完成,计30秒,练习3—5组,每组20次。
三、主要结论
1.专项速度训练应兼顾3种速度
由于乒乓球专项速度训练所受的影响因素多,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运动员进行专项速度训练时应兼顾三种速度的特点,了解三种速度的不同规律,从而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
2.注意发展力量及柔韧性
力量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发展速度素质时,应首先发展快速力量;其次,提高柔韧素质。柔韧性的提高可以增大肌肉合力和增加力的作用阻力,最终达到乒乓球专项速度的目的。
3.速度训练的时间安排
在全年训练或在一个周期训练中应把速度训练放在准备期的后期或比赛期的前期;在一周中最好安排在小强度调整训练后的第一天进行;在一次训练课中,一般应放在准备活动之后,在运动员身心状态最佳、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进行。
(责任编辑:韩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