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美术创作者,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合理的工作方法是其完成艺术创作的重要条件。本文就“工作时间”和“工作心态”两大方面,对美术创作者的工作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给广大美术创作者提供一个参考,进而提高艺术创作的效率。
关键词: 美术 创作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187-01
在美术史浩瀚的长河中,毕加索算得上一位全职的“劳动模范”,油画、素描、版画共计约37000件。首先撇开作品的质量不说,单单凭借这惊人的数量就让我们望尘莫及。要成为合格的艺术家,肯定要保持一个相对高效的创作状态,但这又是一个相对私密的话题,罕有提及,所以给广大美术创作者寻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工作时间
辛格讲过:“好马也需要鞭挞。”绘画艺术作品是创作者与时间的产物,毛焰也曾有“快是艺术最大的敌人”的观点,可见在作品上的工作时间是所有艺术家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工作时长是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工作时间长并不是延长绘画的时间,而是创作整个作品的时间,例如有的艺术家会把一个素材在心中孕育几年,而画起来只用几天。当然艺术家作为人,总有状态的起伏,进行绘画创作时会有灵光乍现一般的状态,行笔间如有神助,但这种幸运显然是靠不住的,艺术家不是賭徒,不能把完成作品维系在运气上面。
有了时间的保证,可以堆积庞大的工作量,但要创作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只有工作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升创作者的修养,进而深化创作者在绘画中的思想。欲望是驱使人前进的动力,艺术家作为特殊的群体,有着异于常人的强大创作欲,但这种欲望往往只是对情景的一时激动,很难长久维持,这就需要艺术家保存冲动的能量。冲动保存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书写记录,也可以影像记录、录音记录等等。记录后不需要立即实施,可以将其封存,等待时间的沉淀。搁置一段时间,当你再次拿起记录的时候,看是否保有当时的热情,如果依旧冲动,则可以再次封藏,如此往复。这样当你再次面对画布的时候,每一笔都是自己的想法,而不再是简单的冲动。通过时间的洗礼,会让你过滤掉很多与创作本身无关的信息,更好地发掘出作品背后的内容。时间的纵深加深了作品的厚度,使绘画中的精神更加深邃。
一般来说,完成一系列的创作需要制定很完善的计划,今天画什么,明天再画什么,每天都要到工作室“打卡”,而我的工作经验是明确步骤而不计划。保证创作思维的连贯即可,不用天天连续性地工作。连续性的工作会让你手上功夫越发熟练,到创作后期就会出现手带动脑的局面,完成时才幡然醒悟。失之可惜,得之无味。适当地停滞一下,观而不画反而会让你找回创作初衷。严格的计划看似很缜密,其实很容易让艺术家陷入被动,浪费了创作时间和精力,而且计划一旦被打亂就容易造成心态的波动,取消计划后反而心思只在画面上了,进度失去计划而变得真实,真实这种东西是计划不来的。
二、工作心态的调整
对于绘画艺术家来说,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不满意自己的画面,而当这种糟糕的情绪反复出现时,就会引起艺术家心态的变化甚至对自己失去自信。这种心态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画家没有对自己的创作有一个完整的系列认识。从我们学习绘画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向大师学习。很多人都只学习大师的绘画样式、绘画技法,而忘记学习大师绘画的心态。从各个大师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会单独画某一张画,而是把多张绘画构成一个整体系列,最后形成一个主题的研究。进入主题研究之后,你才会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绘画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创作数量和质量的叠加,你对自己绘画的思考会越来越深刻,直至最后形成画面中的独立精神。糟糕的画面未必都是坏事,它只是你系列绘画的一个阶段。保持一个系列创作的心态,才会让自己的创作生涯持续下去。
绘画艺术家,除了学习大师之外,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展览相互学习。因此除了固定的绘画创作之外,很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展览。一般人看画,先看名头再看装裱后看大小像不像精不精,这样看画收获最多也仅停留在作品表面,可明眼者除了看到画里还能看到画外。
一幅绘画除了表现画面内容,还是绘画者工作方式的记录,我们可以透过画面的绘画语言去了解创作者的工作状态,所以展览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作品,它还是艺术家工作状态的并置,带着这种观看方式,艺术作品瞬间变得鲜活,静态画面变成了一个个动态的过程。细心观察后发现那些浑然天成的绘画作品,创作者往往心态放松,率真。毕加索对此也有类似的看法:“我在十几岁时画画就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1]。”这也与我的绘画体验不谋而合,过去总想尽善尽美,可往往不得其终。画面呆板,紧滞,画的累,看起来更累。绘画本是愉悦的事情。“画不好”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我们的创作心态,找不到绘画的趣味,只能离绘画越来越远。
解缚心态上的包裹,放开手脚,让绘画变成“好玩”的一件事。当你乐享到创作中去的时候就会发现绘画是再次认识自己的过程。你越放松,越率真,反映出来的画面也就越真实感人。这种感人是人性的,甚至是生理性的。
三、结语
一幅完整的绘画创作包含了众多的内容,但这种复杂并不是无迹可寻,还是存在一般的规律和步骤的。只有将复杂的过程细节化、规范化、合理化,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希望这些研究能引起后来人对创作过程的更多想法,将艺术创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绘制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丹青. 纽约琐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孙 瑶
关键词: 美术 创作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187-01
在美术史浩瀚的长河中,毕加索算得上一位全职的“劳动模范”,油画、素描、版画共计约37000件。首先撇开作品的质量不说,单单凭借这惊人的数量就让我们望尘莫及。要成为合格的艺术家,肯定要保持一个相对高效的创作状态,但这又是一个相对私密的话题,罕有提及,所以给广大美术创作者寻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工作时间
辛格讲过:“好马也需要鞭挞。”绘画艺术作品是创作者与时间的产物,毛焰也曾有“快是艺术最大的敌人”的观点,可见在作品上的工作时间是所有艺术家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工作时长是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工作时间长并不是延长绘画的时间,而是创作整个作品的时间,例如有的艺术家会把一个素材在心中孕育几年,而画起来只用几天。当然艺术家作为人,总有状态的起伏,进行绘画创作时会有灵光乍现一般的状态,行笔间如有神助,但这种幸运显然是靠不住的,艺术家不是賭徒,不能把完成作品维系在运气上面。
有了时间的保证,可以堆积庞大的工作量,但要创作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只有工作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升创作者的修养,进而深化创作者在绘画中的思想。欲望是驱使人前进的动力,艺术家作为特殊的群体,有着异于常人的强大创作欲,但这种欲望往往只是对情景的一时激动,很难长久维持,这就需要艺术家保存冲动的能量。冲动保存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书写记录,也可以影像记录、录音记录等等。记录后不需要立即实施,可以将其封存,等待时间的沉淀。搁置一段时间,当你再次拿起记录的时候,看是否保有当时的热情,如果依旧冲动,则可以再次封藏,如此往复。这样当你再次面对画布的时候,每一笔都是自己的想法,而不再是简单的冲动。通过时间的洗礼,会让你过滤掉很多与创作本身无关的信息,更好地发掘出作品背后的内容。时间的纵深加深了作品的厚度,使绘画中的精神更加深邃。
一般来说,完成一系列的创作需要制定很完善的计划,今天画什么,明天再画什么,每天都要到工作室“打卡”,而我的工作经验是明确步骤而不计划。保证创作思维的连贯即可,不用天天连续性地工作。连续性的工作会让你手上功夫越发熟练,到创作后期就会出现手带动脑的局面,完成时才幡然醒悟。失之可惜,得之无味。适当地停滞一下,观而不画反而会让你找回创作初衷。严格的计划看似很缜密,其实很容易让艺术家陷入被动,浪费了创作时间和精力,而且计划一旦被打亂就容易造成心态的波动,取消计划后反而心思只在画面上了,进度失去计划而变得真实,真实这种东西是计划不来的。
二、工作心态的调整
对于绘画艺术家来说,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不满意自己的画面,而当这种糟糕的情绪反复出现时,就会引起艺术家心态的变化甚至对自己失去自信。这种心态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画家没有对自己的创作有一个完整的系列认识。从我们学习绘画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向大师学习。很多人都只学习大师的绘画样式、绘画技法,而忘记学习大师绘画的心态。从各个大师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会单独画某一张画,而是把多张绘画构成一个整体系列,最后形成一个主题的研究。进入主题研究之后,你才会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绘画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创作数量和质量的叠加,你对自己绘画的思考会越来越深刻,直至最后形成画面中的独立精神。糟糕的画面未必都是坏事,它只是你系列绘画的一个阶段。保持一个系列创作的心态,才会让自己的创作生涯持续下去。
绘画艺术家,除了学习大师之外,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展览相互学习。因此除了固定的绘画创作之外,很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展览。一般人看画,先看名头再看装裱后看大小像不像精不精,这样看画收获最多也仅停留在作品表面,可明眼者除了看到画里还能看到画外。
一幅绘画除了表现画面内容,还是绘画者工作方式的记录,我们可以透过画面的绘画语言去了解创作者的工作状态,所以展览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作品,它还是艺术家工作状态的并置,带着这种观看方式,艺术作品瞬间变得鲜活,静态画面变成了一个个动态的过程。细心观察后发现那些浑然天成的绘画作品,创作者往往心态放松,率真。毕加索对此也有类似的看法:“我在十几岁时画画就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1]。”这也与我的绘画体验不谋而合,过去总想尽善尽美,可往往不得其终。画面呆板,紧滞,画的累,看起来更累。绘画本是愉悦的事情。“画不好”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我们的创作心态,找不到绘画的趣味,只能离绘画越来越远。
解缚心态上的包裹,放开手脚,让绘画变成“好玩”的一件事。当你乐享到创作中去的时候就会发现绘画是再次认识自己的过程。你越放松,越率真,反映出来的画面也就越真实感人。这种感人是人性的,甚至是生理性的。
三、结语
一幅完整的绘画创作包含了众多的内容,但这种复杂并不是无迹可寻,还是存在一般的规律和步骤的。只有将复杂的过程细节化、规范化、合理化,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希望这些研究能引起后来人对创作过程的更多想法,将艺术创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绘制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丹青. 纽约琐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