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生态主义:生态主义的新变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主义的核心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一种防范式的理论观念,是为了约束日益强大的人类力量对外部自然的破坏.在这一点上,后现代主义与后人类主义具有一致性,但这种一致并不表明两者处于同一方向上,毋宁说,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是两者的桥梁,只有在这一大的趋向上才达成一致性,而实现这一趋向的路径和机制却大相径庭.由于后人类出现在后现代之后,我们可以认为,后人类观念是后现代观念的某种进展,而后现代则成为后人类的先导.在生态主义观念上,我们就能够看到两者的中继关系.然而,依靠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渡过后现代与后人类之间的桥梁之后,我们马上发现了两者的分歧,后现代生态主义更多是观念上的说服,以克制技术发展的负面作用;而后人类则通过技术将人类发展重心从外部转向内部,改造人的身体,部分消解人类向外部扩张的能量,从而可能达成人与自然生态的新的平衡.
其他文献
孔子学院作为向海外推广中国语言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初心是帮助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经过15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覆盖五大洲的基本网络体系,成为全球范围的、多样化的语言文化教育推广机构.“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新的发展方针,其目标是要在沿线国家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互惠互利、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孔子学院和“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机制相一致,二者都把国际合作、民心相通作为根基.在这种友好互信、民心相
“拟人化”作为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在观念、情感、技术方面,帮助人类掌握自然、社会与自我的存在状态,但它实际上遮蔽了世界自身的丰富性,同时也加深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叙事.“拟-化”在人文主义、“克苏鲁纪”和“加速主义”之外,提供了后人类主体生成的可能路径,在一个变动、危机的世界中,尝试对“人”重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