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建信基金公司副总经理何斌
2005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美国信安金融集团和华电集团三只巨手紧握在一起,宣告建信基金从此诞生。
在北京金融街的英蓝国际中心,建信基金的团队进行着他们“创造财富”的工作。“以人为本,创造财富,靠专业的人帮非专业人士打理资产,实现财务自由,拥有幸福安详的财富生活,是基金公司存在的使命及价值所在。”每一个建信人都将此视作自己以及建信基金的使命。建信基金如何践行这一使命呢?建信基金副总经理何斌向记者亮出了建信基金的三样武器。
理念武器:持有人重于泰山
“持有人利益重于泰山”,这是句基金业耳熟能详的老话了。何斌向记者如此诠释它的丰富内涵。“它与公司的8字经营理念(诚信、规范、专业、创新)同根同源,是我们的理念武器。”
在建信的8字理念中,“诚信”二字赫然放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诚’,指的是换位思考。‘信’,指的是信誉,讲求言必行、行必果。对基金公司而言,做任何事都须首先考虑是否有助客户利益最大化,否则不可为也,承诺之后便须不遗余力,此乃成事之本。”何斌在对这一理念分析时表示。
而眼下,在基金业,这一理念受到了巨大的考验。作为第二批取得专户理财资格的8家基金公司之一,专户理财的高端客户群和公募体系下的中小散户利益如何平衡,是建信必须面临的挑战。
毫无疑问,相对于包括专户理财客户在内的中高端客户而言,投资于公募基金的中小散户是相对较为低端的客户群体。对此,建信基金的态度非常明确,“任何客户都是平等的!每一个客户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我们不会区别对待。”
“当然,中小散户人均份额少,在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同时他们的基数大,其利益最具代表性,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同,才能真正树立口碑,实现建信的社会价值诉求。”何斌表示。因此,建信基金就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在保护这一群体的利益上狠下功夫。
据介绍,建信基金通过在以下3个方面的稳打稳扎,力保专户理财客户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在投资方面,专户理财业务的投资管理由专户投资部直接负责,专户投资部根据专户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决策,在研究部提供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的基础上,负责构建和调整投资组合,并通过交易部集中实施投资指令。
在风险控制方面,建信基金设置了专门的风险管理系统及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和监察稽核人员,通过对法规规定的各种限制和比例要求、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各种指标参数,进行事前设定、事中实时监控和事后评估,有效地减少组合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确保公司始终如一地遵守所有适用的法规、合同和内部规章制度。
在公平交易方面,公司制定了公平交易管理制度,实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综合平衡、比例实施的公平交易原则,保证各账户间的交易公正和利益公平。公募、非公募投资都通过统一的集中交易部来执行交易指令,集中交易部会通过信息系统判断有没有反向操作等可疑操作。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建信人实现着他们为投资者“建设财富生活”的理想。“建设财富生活”是建信基金的企业文化,记者注意到,这与建信基金的大股东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的价值观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何斌如此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建信基金与建设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是建行同一个集团下的不同业务分工:建行提供的是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要让生活更便利更快捷,旨在帮客户“建设现代生活”;而建信从事的是资产管理的业务,是通过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帮投资者实现财务自由,享受财富生活,因此“建设财富生活”是建信的使命,也是“建设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秉承这一理念和使命,建信基金开展了“财富之旅”等系列活动。何斌亲自披挂上阵,与投资者面对面沟通理财之道,讲座场场爆满,效果出人意料地好。“我们一不做股评,二不强调卖产品,只为与投资人一起分享目前的市场形势,我怎么看,你怎么评,做投资理财该考虑哪些因素,等等。我们严格贯彻讲座只为普及理财知识的宗旨,很少主动推介产品。倒是很多持有人因此颇受触动,主动申购了建信的产品。”何斌如此说道。
除了基金知识讲座,与媒体的专栏合作、对客户经理及渠道的培训,也是建信“财富之旅”的延伸。2007年,建信基金还从客户中抽取幸运者,这些幸运儿获得了到沪、京、穗三地及境外的证券基金机构实地考察的机会,身临其境地体验了投资的过程。
品牌武器:业绩服务打造品牌双翼
品牌对基金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能否尽早将品牌塑造放到战略高度,怎样有效打造品牌,如何有效投入,却绝非每家基金公司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而在两大品牌股东的指引下,自公司成立伊始,建信基金就开始着手品牌建设和维系了。
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建信基金在成立伊始,就制定了中长期战略发展纲要。“我在基金行业10年,从没看到哪家公司能在成立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如此详尽具体的发展规划的。”何斌感叹道。有了战略纲要,建信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等主导企业灵魂的要素。在一开始就有了清晰的定位。
为了给打造公司品牌和文化一个可执行的路径,建信将打造企业品牌和文化的重任外包给了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咨询机构,由专人打理。
“业绩和服务是品牌建设的两大要素。广告投放充其量只是一种业绩和服务的传递渠道,是为两大要素服务的。而品牌打造则要融入到这两大要素的各个细节中。就业绩来说,基金公司业绩表现基于强大的投研实力以及严密的风险控制,这背后凝聚着管理层和员工们的点点滴滴的努力,就服务而言,营销人员或服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是品牌内涵的诠释和表现。所有这一切都最终形成合力,打造着基金公司的金字招牌。”何斌点出了建信的品牌之道,“所以,以可信赖的业绩和良好的服务为前提,通过员工言行一致的价值观的指引,品牌树立最终将水到渠成。”
具体到操作风格上,建信将大股东建行的风险控制经验,融合外方股东信安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成功理念,形成共性的操作点。事实上,建信并不要求旗下各位基金经理的风格统一,而是强调个性化、差异化,根据相应产品的初始设计特点和契约进行运作。因为对于不断做大的基金公司而言,随着基金数量的增加,整齐划一反而不利于整体业绩的提升。
在风险控制方面,基金公司普遍釆用了参数体系选股策略,但是否严格执行到位才是关键。对此,建信强调的是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将策略和思路固化成可操作的参数和细节,以防范于未然。
制度武器:强化激励吸引人才
人才,是基金这样的精英型行业的命脉,人才流失或“奔私”,也成为各大基金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一家成立不到3年的基金公司,建信基金如何应对?
通常认为,基金经理跳槽或“奔私”有3种原因。其一是对市场有好的预期,认为到私募会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其二是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自信,其三是依靠以往的业绩,已经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和知名度。
不过,建信基金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可怕。“之前由于行情不好、基金经理品牌影响力所限等因素,公募人才流失现象并不明显。大牛市将部分基金经理压抑的需求释放出来,催生了借道信托等私募模式,是历史的阶段性现象。实际上借道信托做私募,类似变相利用公募资金做私募操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募,会受到信托业的诸多限制。”
“更重要的是,公募基金制度将愈加完善,已经有部分基金公司拿到了私募牌照(专户理财)。而基金公司由自然人发起、持有人成为股东这种方式,将来也未必不可行。这会迫使所谓的私募基金和公募同台竞争,给私募基金经理带来很大的冲击。结果只能是,私募基金反而想谋求公募牌照,事实上,私募基金对‘阳光化’的渴望一直都存在。”何斌认为。
更进一步地说,此时离开公募基金,对大部分基金经理来说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未来的中国私募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在大浪淘沙之后最终留下来的只是少数精英。
目前,没有经历过完整牛熊市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事实上,不少基金经理都是在2006年的单边牛市之后才开始他们的基金经理生涯,那么,他们的投资风格是否能够适应接下来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这一点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另外,由于国内市场缺乏金融衍生品等对冲避险工具,现有的基金经理都未曾经历对冲做空的市场机制,那么,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即将推出之际,基金经理们仍需要机会去学习并适应这些新鲜事物。而离开公募的基金经理们显然失去了公募基金这一良好的学习平台。
当然,除了私募之外,在公募基金行业内部也存在着基金经理的人才流动。短短几年时间,60家基金公司林立,而基金业人才培养却需要一个过程,在人才奇缺的今天,基金经理跳槽在短期内难免会对团队造成影响。“建信会用制度革新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薪酬、职业发展平台问题解决了,基金经理往外流的动力就会弱化,留住人才就只会是时间问题。”何斌对此充满自信。
2005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美国信安金融集团和华电集团三只巨手紧握在一起,宣告建信基金从此诞生。
在北京金融街的英蓝国际中心,建信基金的团队进行着他们“创造财富”的工作。“以人为本,创造财富,靠专业的人帮非专业人士打理资产,实现财务自由,拥有幸福安详的财富生活,是基金公司存在的使命及价值所在。”每一个建信人都将此视作自己以及建信基金的使命。建信基金如何践行这一使命呢?建信基金副总经理何斌向记者亮出了建信基金的三样武器。
理念武器:持有人重于泰山
“持有人利益重于泰山”,这是句基金业耳熟能详的老话了。何斌向记者如此诠释它的丰富内涵。“它与公司的8字经营理念(诚信、规范、专业、创新)同根同源,是我们的理念武器。”
在建信的8字理念中,“诚信”二字赫然放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诚’,指的是换位思考。‘信’,指的是信誉,讲求言必行、行必果。对基金公司而言,做任何事都须首先考虑是否有助客户利益最大化,否则不可为也,承诺之后便须不遗余力,此乃成事之本。”何斌在对这一理念分析时表示。
而眼下,在基金业,这一理念受到了巨大的考验。作为第二批取得专户理财资格的8家基金公司之一,专户理财的高端客户群和公募体系下的中小散户利益如何平衡,是建信必须面临的挑战。
毫无疑问,相对于包括专户理财客户在内的中高端客户而言,投资于公募基金的中小散户是相对较为低端的客户群体。对此,建信基金的态度非常明确,“任何客户都是平等的!每一个客户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我们不会区别对待。”
“当然,中小散户人均份额少,在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同时他们的基数大,其利益最具代表性,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同,才能真正树立口碑,实现建信的社会价值诉求。”何斌表示。因此,建信基金就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在保护这一群体的利益上狠下功夫。
据介绍,建信基金通过在以下3个方面的稳打稳扎,力保专户理财客户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在投资方面,专户理财业务的投资管理由专户投资部直接负责,专户投资部根据专户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决策,在研究部提供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的基础上,负责构建和调整投资组合,并通过交易部集中实施投资指令。
在风险控制方面,建信基金设置了专门的风险管理系统及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和监察稽核人员,通过对法规规定的各种限制和比例要求、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各种指标参数,进行事前设定、事中实时监控和事后评估,有效地减少组合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确保公司始终如一地遵守所有适用的法规、合同和内部规章制度。
在公平交易方面,公司制定了公平交易管理制度,实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综合平衡、比例实施的公平交易原则,保证各账户间的交易公正和利益公平。公募、非公募投资都通过统一的集中交易部来执行交易指令,集中交易部会通过信息系统判断有没有反向操作等可疑操作。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建信人实现着他们为投资者“建设财富生活”的理想。“建设财富生活”是建信基金的企业文化,记者注意到,这与建信基金的大股东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的价值观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何斌如此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建信基金与建设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是建行同一个集团下的不同业务分工:建行提供的是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要让生活更便利更快捷,旨在帮客户“建设现代生活”;而建信从事的是资产管理的业务,是通过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帮投资者实现财务自由,享受财富生活,因此“建设财富生活”是建信的使命,也是“建设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秉承这一理念和使命,建信基金开展了“财富之旅”等系列活动。何斌亲自披挂上阵,与投资者面对面沟通理财之道,讲座场场爆满,效果出人意料地好。“我们一不做股评,二不强调卖产品,只为与投资人一起分享目前的市场形势,我怎么看,你怎么评,做投资理财该考虑哪些因素,等等。我们严格贯彻讲座只为普及理财知识的宗旨,很少主动推介产品。倒是很多持有人因此颇受触动,主动申购了建信的产品。”何斌如此说道。
除了基金知识讲座,与媒体的专栏合作、对客户经理及渠道的培训,也是建信“财富之旅”的延伸。2007年,建信基金还从客户中抽取幸运者,这些幸运儿获得了到沪、京、穗三地及境外的证券基金机构实地考察的机会,身临其境地体验了投资的过程。
品牌武器:业绩服务打造品牌双翼
品牌对基金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能否尽早将品牌塑造放到战略高度,怎样有效打造品牌,如何有效投入,却绝非每家基金公司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而在两大品牌股东的指引下,自公司成立伊始,建信基金就开始着手品牌建设和维系了。
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建信基金在成立伊始,就制定了中长期战略发展纲要。“我在基金行业10年,从没看到哪家公司能在成立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如此详尽具体的发展规划的。”何斌感叹道。有了战略纲要,建信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等主导企业灵魂的要素。在一开始就有了清晰的定位。
为了给打造公司品牌和文化一个可执行的路径,建信将打造企业品牌和文化的重任外包给了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咨询机构,由专人打理。
“业绩和服务是品牌建设的两大要素。广告投放充其量只是一种业绩和服务的传递渠道,是为两大要素服务的。而品牌打造则要融入到这两大要素的各个细节中。就业绩来说,基金公司业绩表现基于强大的投研实力以及严密的风险控制,这背后凝聚着管理层和员工们的点点滴滴的努力,就服务而言,营销人员或服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是品牌内涵的诠释和表现。所有这一切都最终形成合力,打造着基金公司的金字招牌。”何斌点出了建信的品牌之道,“所以,以可信赖的业绩和良好的服务为前提,通过员工言行一致的价值观的指引,品牌树立最终将水到渠成。”
具体到操作风格上,建信将大股东建行的风险控制经验,融合外方股东信安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成功理念,形成共性的操作点。事实上,建信并不要求旗下各位基金经理的风格统一,而是强调个性化、差异化,根据相应产品的初始设计特点和契约进行运作。因为对于不断做大的基金公司而言,随着基金数量的增加,整齐划一反而不利于整体业绩的提升。
在风险控制方面,基金公司普遍釆用了参数体系选股策略,但是否严格执行到位才是关键。对此,建信强调的是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将策略和思路固化成可操作的参数和细节,以防范于未然。
制度武器:强化激励吸引人才
人才,是基金这样的精英型行业的命脉,人才流失或“奔私”,也成为各大基金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一家成立不到3年的基金公司,建信基金如何应对?
通常认为,基金经理跳槽或“奔私”有3种原因。其一是对市场有好的预期,认为到私募会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其二是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自信,其三是依靠以往的业绩,已经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和知名度。
不过,建信基金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可怕。“之前由于行情不好、基金经理品牌影响力所限等因素,公募人才流失现象并不明显。大牛市将部分基金经理压抑的需求释放出来,催生了借道信托等私募模式,是历史的阶段性现象。实际上借道信托做私募,类似变相利用公募资金做私募操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募,会受到信托业的诸多限制。”
“更重要的是,公募基金制度将愈加完善,已经有部分基金公司拿到了私募牌照(专户理财)。而基金公司由自然人发起、持有人成为股东这种方式,将来也未必不可行。这会迫使所谓的私募基金和公募同台竞争,给私募基金经理带来很大的冲击。结果只能是,私募基金反而想谋求公募牌照,事实上,私募基金对‘阳光化’的渴望一直都存在。”何斌认为。
更进一步地说,此时离开公募基金,对大部分基金经理来说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未来的中国私募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在大浪淘沙之后最终留下来的只是少数精英。
目前,没有经历过完整牛熊市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事实上,不少基金经理都是在2006年的单边牛市之后才开始他们的基金经理生涯,那么,他们的投资风格是否能够适应接下来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这一点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另外,由于国内市场缺乏金融衍生品等对冲避险工具,现有的基金经理都未曾经历对冲做空的市场机制,那么,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即将推出之际,基金经理们仍需要机会去学习并适应这些新鲜事物。而离开公募的基金经理们显然失去了公募基金这一良好的学习平台。
当然,除了私募之外,在公募基金行业内部也存在着基金经理的人才流动。短短几年时间,60家基金公司林立,而基金业人才培养却需要一个过程,在人才奇缺的今天,基金经理跳槽在短期内难免会对团队造成影响。“建信会用制度革新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薪酬、职业发展平台问题解决了,基金经理往外流的动力就会弱化,留住人才就只会是时间问题。”何斌对此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