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周,叶飞“举报门”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指控“黑吃黑”,另一方则矢口否认。但无论双方的指辩如何纠缠不清,真相也不应仅在“市值管理”上,而是市值管理背后的市场股价操纵和内幕交易。
市值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独特的管理概念,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中,市值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全新标杆,“国九条”也曾明确表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而言,意味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有在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通过一定的价值创造、价值经营,更好地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不过,由于对市值管理的理解不同,在具体的市场实践中,也表现出了某些截然不同的运作模式,精力并没有放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而是专注于股价异军突起的拔高上,甚至出现了操盘方、上市公司、基金和券商资管等多方联合坐庄,涉嫌违规操纵股价、操纵市场。上市公司建立在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基础上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变成了以市值管理为名,通过操纵市场、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手段实现违法牟利最大化的目的。
市值管理与操纵股价,一个是在不违背市场原则,不碰触监管底线的前提下稳定市值,不会使股价过于偏离估值的合法手段;一个是为了从拉高股价中非法获利,不惜冒着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严重危及市场稳定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国九条》之所以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本意是鼓励公司在搞好企业经营的同时,通过大股东、董监高增持和提高现金分红水平等手段让企业价值更好地被市场发现和发掘,而不是放纵市场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国际上,对企业通过回购稳定股价的做法也是被鼓励的,但市值管理和股价操纵在边界区分上始终容易形成模糊地带,这不仅让股价操纵有了更便利的实施空间,也让这方面的监管为之倍感棘手。
在笔者看来,市值管理也并非小市值公司的心头所爱,一些大市值公司可能不存在一个明显的庄家,上市公司方面也缺乏配合庄家的动力,但在众多机构的共谋之下,加上券商提供操作平台,股价操纵的大戏也不难被唱出来。
机构的合力炒股,反映的是它们价值理念和利益的倾向,而不是为了稳定股市,更不可能为了照顾散户而屈尊俯就散户们的利益需求。无论机构抱团股炒得多么火热,也无论合力炒股是否会有急流勇退的时候,大市值公司在机构资金的不断炒作下估值被抬得越高,未来泡沫破裂的危险也就越大。机构这种只顾自己闷声发财的行为,只会对市场的整体稳定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伤害。这也正是管理部门无论怎么大力提倡扶植机构队伍发展,散户对机构依然既不信也不亲的状态一直难以改变的原因所在。
对于机构炒股涉嫌操纵市场、操纵股价的内幕交易行为,不能因为其持有支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名义就将其视之为冠冕堂皇的稳市,也不能因为其所涉及的企业规模大小,参与机构多少,让本该一视同仁的规范必须屈尊俯就维护一时之间市场稳定的权宜之计。
真理哪怕只越过一步也有可能变成谬误。机构以合力炒股的方式参与和支持上市公司的所谓市值管理,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其实早已越过了操纵市场、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底线,这不是稳市,也不是简单的碰瓷,而是对市场规则的挑战。
在某种意义上,机构共谋的炒作已经成为当前市场更值得注意的一种新的庄股模式,如果看不到问题的本质,那么不要说发生在小市值股的股价操纵只要打起市值管理的旗号就能大行其道,发生在大市值股上的,以更大的规模对市場稳定秩序和投资者利益维护所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炒作则更将难以得到彻底有效的拨乱反正。
笔者认为,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不能也不应该仅止步于揭开发生在小市值股上的“伪市值管理”真相,市场更期待的是让一切涉嫌操纵市场、操纵股价的内幕交易违法违规行为寿终正寝,否则资本市场就不会有玉宇澄清的一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市值管理”和股价操纵在边界区分上存在模糊地带
市值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独特的管理概念,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中,市值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全新标杆,“国九条”也曾明确表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而言,意味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有在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通过一定的价值创造、价值经营,更好地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不过,由于对市值管理的理解不同,在具体的市场实践中,也表现出了某些截然不同的运作模式,精力并没有放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而是专注于股价异军突起的拔高上,甚至出现了操盘方、上市公司、基金和券商资管等多方联合坐庄,涉嫌违规操纵股价、操纵市场。上市公司建立在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基础上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变成了以市值管理为名,通过操纵市场、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手段实现违法牟利最大化的目的。
市值管理与操纵股价,一个是在不违背市场原则,不碰触监管底线的前提下稳定市值,不会使股价过于偏离估值的合法手段;一个是为了从拉高股价中非法获利,不惜冒着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严重危及市场稳定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国九条》之所以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本意是鼓励公司在搞好企业经营的同时,通过大股东、董监高增持和提高现金分红水平等手段让企业价值更好地被市场发现和发掘,而不是放纵市场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国际上,对企业通过回购稳定股价的做法也是被鼓励的,但市值管理和股价操纵在边界区分上始终容易形成模糊地带,这不仅让股价操纵有了更便利的实施空间,也让这方面的监管为之倍感棘手。
立案调查不能仅止步于揭开发生在小市值股上的“伪市值管理”真相
在笔者看来,市值管理也并非小市值公司的心头所爱,一些大市值公司可能不存在一个明显的庄家,上市公司方面也缺乏配合庄家的动力,但在众多机构的共谋之下,加上券商提供操作平台,股价操纵的大戏也不难被唱出来。
机构的合力炒股,反映的是它们价值理念和利益的倾向,而不是为了稳定股市,更不可能为了照顾散户而屈尊俯就散户们的利益需求。无论机构抱团股炒得多么火热,也无论合力炒股是否会有急流勇退的时候,大市值公司在机构资金的不断炒作下估值被抬得越高,未来泡沫破裂的危险也就越大。机构这种只顾自己闷声发财的行为,只会对市场的整体稳定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伤害。这也正是管理部门无论怎么大力提倡扶植机构队伍发展,散户对机构依然既不信也不亲的状态一直难以改变的原因所在。
对于机构炒股涉嫌操纵市场、操纵股价的内幕交易行为,不能因为其持有支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名义就将其视之为冠冕堂皇的稳市,也不能因为其所涉及的企业规模大小,参与机构多少,让本该一视同仁的规范必须屈尊俯就维护一时之间市场稳定的权宜之计。
真理哪怕只越过一步也有可能变成谬误。机构以合力炒股的方式参与和支持上市公司的所谓市值管理,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其实早已越过了操纵市场、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底线,这不是稳市,也不是简单的碰瓷,而是对市场规则的挑战。
在某种意义上,机构共谋的炒作已经成为当前市场更值得注意的一种新的庄股模式,如果看不到问题的本质,那么不要说发生在小市值股的股价操纵只要打起市值管理的旗号就能大行其道,发生在大市值股上的,以更大的规模对市場稳定秩序和投资者利益维护所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炒作则更将难以得到彻底有效的拨乱反正。
笔者认为,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不能也不应该仅止步于揭开发生在小市值股上的“伪市值管理”真相,市场更期待的是让一切涉嫌操纵市场、操纵股价的内幕交易违法违规行为寿终正寝,否则资本市场就不会有玉宇澄清的一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