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还是贪污罪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情]
  2011年6月,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营业部综合柜员刘某为偿还赌债,便串邀被告人唐某从该营业部转走客户存在该行的资金。随后,被告人刘某利用职务之便,在获取某贸易公司预留在农业银行的法人及财务专用章的样本和该农业银行柜员胡某的私章及预留印鉴核对章的样本后,交被告人唐某至上海制作假印章。2011年8月8日,被告人唐某按照刘某的指示,用假印章在农行某县支行营业部购买了一本某贸易公司的转账支票,并填了一张40万元的转账支票。同日,被告人唐某持该转账支票到被告人刘某处办理转账手续,将40万元转入唐某管理控制下的某他人名义开设的账户中。事后,被告人刘某分得28万元,被告人唐某分得12万元。
  [争议]
  对刘某、唐某的行为有二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唐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理由:被告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串邀被告人唐某,使用伪造的支票,进行金融诈骗活动,骗取的财物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其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物所有权,也侵犯了国家对金融票据业务的管理制度,其行为符合票据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刘某、唐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不构成票据诈骗罪。理由:刘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串邀被告人唐某,意图非法占有客户资金,并利用担任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营业部综合柜员的职务之便,获取作案所需的印章样本,交被告人唐某制作假印章实施诈骗行为。其表面上是非法占有客户的资金,实则侵占的农业银行的财物所有权。试想,某贸易公司发现其在农业银行的存款被他人转走,这个损失由谁承担?农业银行是最终的买单者。故其行为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因而构成贪污罪。
  [评析]
  笔者认为被告人刘某、唐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不构成票据诈骗罪。理由:
  1.从犯罪主体上看,票据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而贪污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所谓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此外,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本案中,刘某是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的在编职工,负责营业部柜员业务,也就是所谓的国有企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符合贪污罪的主体构成要件。
  2.从客观方面来看,贪污犯罪是一种渎职性的财产犯罪。从行为表现看,又是特殊的盗窃、诈骗犯罪,其特殊性就表现在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因此,利用职务便利就是贪污犯罪的行为特征。利用职务便利就是行为人凭借、使用其在工作中由职能权力和职责义务的结合所形成的方便条件与机会。这种职务上便利的具体表现,一种是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便利,另一种是主管公共财物的便利。
  本案的关键在于,被告人刘某获取某贸易公司预留在农业银行的法人及财务专用章的样本和该农业银行柜员胡某的私章及预留印鉴核对章的样本交被告人唐某至上海制作假印章、以及被告人唐某持假转账支票到被告人刘某处转账时,刘某是否利用职务之便。我们认为,第一,刘某是利用了职务之便获取印章样本,不管这种职务之便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第二,刘某明知唐某拿的是假支票(印章为假),但为了能顺利转账,尽早得到钱,在为唐某办手续时,也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假设被告人唐某到其他柜台办理转账手续,肯定没有这么顺利办理。刘某的这两个行为,应认定是利用了职务之便。
  3.从犯罪客体来看,贪污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又侵犯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但主要是侵犯了职务的廉洁性。作为贪污罪客体物质表现有:一是公共财物;二是国有财物;三是非国有单位的财物。根据本法第91条规定,公共财物分为两类:其一,当然的公共财物。包括: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及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其二,拟定的公共财物,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财产。客户的资金存入银行,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属于公共财物。
  作为国有企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理应廉洁自律,认真履行职务,但被告人刘某却处处算计,和他人合谋,使用诈骗的方式,侵吞公共财物,应认定贪污罪。同时,从犯罪主次和赃款的分配上,刘某的作用明显大于唐某,分得的赃款也明显多于唐某,应认定刘某为主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6月27日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因此,唐某的行为也构成贪污罪。
  (作者通讯地址:修水县人民检察院,江西 九江 332400)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音乐作品版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数字音乐作品的概念界定、发展状况、西方音乐版权的保护研究、保护措施、版权诉讼等方面,以期为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树立更多的法律制度支持,并为数字音乐作品的保护做出可行性的分析。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案例分析法,例如在介绍版权诉讼的可行性中,通过五大唱片公司诉百度侵权案的研究,得出了在版权诉讼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概念分析法,例如在篇章开头部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第2 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以自首论”,在理论上又称之为准自首。准自首的主体,依法而言,就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根据法律规定,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5种,而所谓“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而正在被立
期刊
摘要:利用网络推手进行不正当竞争是特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因为行为发生在虚拟世界,更是行为本身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范围,并且监管困难等特点,使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竞争法律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有效方法去阻止不法行为的发生,将对我国还没成熟的市场竞争帯来巨大的冲击。本文将对网络推手的行为归纳成三类,并对此作法律定性分析,从而了解目前的我国监管情况与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推手;商业诽谤;网络侵权;不
期刊
摘要: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因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不健全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试点的情况出发,分析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的法理基础,并从基金的筹集机制、管理机构、救助对象和救助范围等方面提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的可行性措施,以期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救助;救助基金    刑事司法实践中,由于刑
期刊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检察机关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之一。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立足检察职能,一方面要依托执法办案,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延伸检察职能,服务地区发展,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检察院;社会管理创新;途径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
期刊
一、诱惑侦查的概念  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相应的司法解释,侦查实践界和专家学者们对诱惑侦查概念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出入。传统上,学术界把诱惑侦查分为“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和“诱发犯意型诱惑侦查”,笔者认为所谓的“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从根本上说,已经背离了现代诉讼的公正价值,它不仅违背了法律精神,也违背了社会的价值标准,必然会在社会上造成消极影响。所以诱惑侦查应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交通事故不断增多,基于交通事故案件数量大、赔偿模式相对固定、案情相对简单等特点,该类案件应较适于调解,但在审判实践中,该类案件调撤率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影响该类案件调解成功的因素较多。如何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更好地运用调解这一“东方经验”,对于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调解率的提高,同时对于该类案件办案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试以胶州法院2008年至2011年
期刊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予以剥夺或者加以一定限制的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五种强制措施,按照强制力度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一、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中的问题  (一)拘传。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
期刊
摘要:新刑诉法将于2013年1月1日实施。这次刑诉法的修改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范围,提前了法律援助的介入时间,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对于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体现程序正义,促进实体公正,都将产生重大的意义。因此,作为法律援助机构、执业律师及公检法各部门应思考如何应对该次修改。  关键词:新刑诉法;法律援助;规定;特点;做大做强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
期刊
目前,《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该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但对检察委员会讨论案件是否需要进行同步录音录像未作规定,绝大部分检察院都不进行同步录音录像。笔者认为为了及时发现案件承办人故意作虚假汇报等渎职行为、规范检察委员会讨论案件程序,明确划清错案责任,全面提升检察委员会讨论案件质量,应该规定检察委员会讨论案件必须进行同步录音录像。理由如下:  一、进行同步录音录像的必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