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欧洲追过的中国瓷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瓷器一出现在欧洲,就震惊了欧洲人,因为它具有其他材料难以匹敌的精致耐用和洁白晶莹。1500年至1850年间,随着贸易新航路的出现,亚洲、欧洲和美洲间有了直接联系,中国瓷器成为了销售到欧洲的众多亚洲物品之一。特别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达到了顶峰。
  中国瓷器虽然在贸易量上远不及香料、丝绸、茶叶等商品,但它在欧洲的出现对于欧洲经济、社会生活、消费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数百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成套的茶具、餐具、酒具以及装饰陈设用品等,通过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经过拍卖或私人经销,成为欧洲富庶家庭的必备物品。
  这种贸易经历了从最初单纯的中国瓷器的输入,到欧洲人根据喜好定制瓷器的过程,与此同时,这种贸易也促进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并开启了欧洲人自制、模仿中国风格瓷器的热潮。日前,笔者有幸参观了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其间展出了两馆所藏的100余件中国外销瓷和欧洲瓷器精品,中国风格和欧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呈现出了别具特色的瓷器风韵。
  改装增加身价
  在元代和明代早期,中国瓷器很少为欧洲人收藏,随着中国与欧洲直接贸易的开辟,商人们便开始在中东购买了一些具有中国明代中期风格的瓷器,并把它们带回了欧洲。起初人们认为瓷器非常神奇,拥有特殊的性质,比如可以用来试毒,也有一些人认为它是由牡蛎贝壳制成的。正如17世纪中叶,英国作家、医生和收藏家托马斯·布朗爵士写道:“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瓷质的盘碟,通常认为它们是用泥土制成的。”
  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瓷器都被看成稀世珍宝,购买和收藏它们的都是国王、王子、公爵等。而与其他奇珍异宝一样,这些瓷器通常会加装金、银等贵重的金属配饰件,不仅表现了其价值,也提高了其地位,中国瓷器也因此经常获得新的功能。比如,通过加装一个或更多的金属饰件,碗可能被改造成杯子,罐可能被改造成啤酒杯,军持或花瓶可能被改造成执壶等等。这些经过改装的中国瓷器变得实用而富丽。
  明万历 青花英式银托架执壶
  此器物原本为军持,欧洲的银匠们加装了由几个部件组成的托架,就巧妙地将其改装成执壶了。器身由喇叭口形银足承托,足上浮雕叶纹,器身上四条银带将足部和颈部以及流上的银部件连为一体。曲柄上刻有卷叶纹,一端连接尖顶小圆盖,柄上有垂直的拇指按件。直流的口部饰一狼头。盖面顶端刻有“RP”,不只是哪位工匠的名字,柄底部有缩写为“BSH”的字母。
  明末清初 青花英国加装银配件杯
  这件大啤酒杯是在莲子罐上加装鎏金银配件改装而成的。器身绘有青花人物牵马图,风格随意、自由。颈部配件上錾刻人首及植物纹饰,底部喇叭形银座上錾刻缠枝花草纹,弯曲的手柄上则装饰着女性雕像。手柄与颈部配件相接,并通过铰链与盖上耳相连。颈部配件上有一小的盾形纹章,上面戳印着“CW”,是一位无法考证的银匠姓名的缩写。
  欧洲定制纹样
  销往欧洲的瓷器,装饰图案起初完全呈现出中国特色,随着欧洲皇室贵族对瓷器的需求增加,西式内容的装饰图案逐渐增多,展现出了同时期欧洲的流行风尚。从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开始根据欧洲顾客的要求或私人委托制作非中式形制和纹饰的瓷器。
  版画、藏书票、银行券以及硬币、陶瓷器、玻璃器、银器等等,都被运到中国,成为瓷器作坊里陶工和画工仿制的样品。比如,版画和素描作为瓷器纹饰的一个重要来源,除了讽刺和纪念主题外,受欢迎的还包括宗教题材、神话和寓言故事、历史事件、求爱场面以及狩猎、丰收、海洋贸易等活动。
  同时,定制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装饰着家族或企业盾徽的纹章瓷。在正式场合或私人用品,诸如餐饮、家具和丝织品等上加入纹章装饰,这在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表明其社会地位和个人身份的有效视觉手段。16世纪至19世纪间生产的纹章瓷,大部分都是牧师、乡绅、高级官员、银行家或参与高利润亚洲贸易的商人等定制的。现存的纹章瓷图案数量惊人,仅英国就有至少6000种。
  细审丰富多彩的欧洲定制瓷,有些对图案来源的模仿惟妙惟肖,而有一些则呈现出中西杂糅的装饰效果,透露出中国与欧洲文化交融的历史印记。
  清乾隆 阿喀琉斯浸礼图餐盘
  这件餐盘忠实模仿了埃德姆·若拉仿自尼古拉斯·维格尔斯原作的版画。画面中,刚出生的未来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正被他的母亲忒弥斯和两个侍女倒浸在冥河水中,除握着的脚踵外,忒弥斯要确保她的儿子刀枪不入。画面左边,一位斜躺在翻倒水罐上的女神象征冥河,其身后是象征胜利的戴翼女神奈基。画面右侧的男人为赫菲斯托斯,它是希腊的火神和工艺之神,为后来参加特洛伊之战的阿喀琉斯铸造盔甲。半人半马的怪物为喀戎,他是忒弥斯及其丈夫帕琉斯、儿子阿喀琉斯的守护者。
  清康熙 青花带银配件双颈油醋调味瓶
  这件梨形瓶在制作上需要很高的工艺技能。瓶内被左右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分别用来放油和醋,可从两个反方向的细颈中分别倒出。这个瓶子的造型和功能完全是欧式的,其分隔结构和颈部形状是模仿类似的玻璃器而来的。
  清康熙 青花神话场景图咖啡壶
  这件咖啡壶呈独特的六棱形,有锥形器身,带弯嘴的长直流,器身和流之间有S形连接,这些都表明其源于欧洲。壶底有三个球形足,盖上的狮钮带有传统的中国特色。壶身下部为狩猎场景,上部则为精美的装饰带,其开光内装饰着神话人物。壶外壁奖章图形中的神话场景代表欧罗巴和公牛,此场景可能复制自17世纪后期运送到中国的印刷品,只是画得比较粗糙,画风类似于同时期的中国瓷器。
  清康熙 苏格兰纹章纹餐盘
  这件大盘中绘一组精致的纹章,由星星、船只和覆盖皇冠的心形纹饰组成。纹章上方置公爵的冠冕,两侧有金角、戴冠、系链的山羊守护。公爵冠冕上方为一棵茂盛的橡树,一把长锯横穿树干,其下有格言“穿透”。此盘上的纹章属于苏格兰汉密尔顿家族,纹章四等分的布局则显示了该家族与道格拉斯和阿伦家族的历史姻缘。
  效法中国风情
  中国风格的陶瓷传至欧洲后,其造型和纹饰也为欧洲人所效仿。从欧洲最早的瓷器生产开始,工厂主就是从中国瓷器中获取灵感的,他们不断改变瓷器的造型和装饰,供国王和贵族们使用。
  欧洲人广泛模仿两种风格的中国彩绘瓷器,一种是以粉色为主的粉彩瓷器,另一种是以绿色为主的五彩瓷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模仿和改进,总是为了适应欧洲市场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欧洲人对中国传统纹样的一知半解,往往与日本和欧洲元素混合在一起。比如一些瓷瓶是按照日本清酒瓶的造型制作的,但上面却装饰着中国的浮雕纹饰。此外,由于当时很少有欧洲旅行者到过中国,遥远的距离和完全的陌生感使得欧洲人对中国充满了各种虚幻的想像,而这种想像也具化为宝塔、渔夫、鸬鹚、梅花、牡丹、菊花、凤凰等等元素,成为欧洲瓷器上司空见惯的纹样。
  约1770年至1775年
  英国伍斯特瓷厂生产的中国人物图咖啡壶
  此壶壶身上的中国人物图案和壶边沿的青花纹样,直接仿自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而在中国器物上,女子通常比男子更多地出现在画面中。同时,与许多器物上的纹样一样,此壶图案中物品的比例,比如花几,被欧洲瓷绘者夸张地表现,充满了整个画面而显得不够协调。
  约1770年 英国伍斯特瓷器厂生产的麒麟凤凰纹盘
  此瓷盘的造型、纹饰直接仿自中国瓷器。盘心庭园中一头麒麟正仰望在空中飞舞的凤凰,盘心外六个扇形开光内绘有山石、花卉、禽鸟和异兽。尽管这些装饰以中式纹样为蓝本,但不难看出英国彩绘者并未充分领会这些纹样。
其他文献
在刚刚落槌的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中,备受关注的革命圣地山水巅峰巨制——李可染《韶山》以1.24亿元成交,创出今春拍卖首个高价,也刷新了李可染作品拍场的成交记录。  除了这件《韶山》外,即将于6月初在北京保利拍卖中亮相的《万山红遍》和《井冈山》也堪称李可染创作生涯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万山红遍》估价高达2.8亿元,有望成为今春拍市最大的亮点之一。三件高估价的李可染巨制同时出现在春拍拍场,也使得李可
期刊
7月,京城的一场暴雨,不仅冲出了人们对于城市基础建设的拷问,也冲出了业界对于文物艺术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如何防范于未然,买个心安?当藏品、艺术品对接金融保险业,现实的表现究竟是融合,还是脱节?  或许北京一众民间收藏爱好者、艺术家事先根本没有料到,今年7月京城突如其来的一场“水殇”,会给自己造成不小的损失。  “受灾”,猝不及防  7月22日凌晨,夜空的阴霾依旧未散,中国当代艺术“F4”成员之一张
期刊
稍微了解启功的人大约都知道,启功只念过小学,中学也未毕业,但是却教大学,带博士,过眼万千文物,书画名满天下。那么启功是如何成长为一代根底深厚的国学大家的呢?这也许在很多局外人看来是一个谜,但是只有真正走近启功,了解启功,才能明白启功成才路上的种种艰辛与不易。  祖荫  启功从小受的是封建家庭的传统教育,家教很严,每天清晨起床,先要给祖辈们请安,长辈告诫他,对待老人要讲礼貌,对待年幼伙伴要谦让,这些
期刊
8月初的几场雨,让北京的空气清新了许多。暑期的北师大校园显得颇为安静,启功先生生前居住的红六楼宿舍藏身于北师大一个僻静的角落,旁边是一个小小的花园,几位老人正在晨练,呼吸着北京难得的清新。在这个盛夏的清晨,记者带着对启功的景仰以及对先生为人处世的一些好奇,走访了《启功全集》编撰者侯刚先生和启功内侄章景怀先生。  “人家喜欢是看得起我”  《启功全集》编辑部与红六楼仅隔着一条小道,当记者走进编辑部时
期刊
我在辅仁大学的附中上班后,按陈校长的嘱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几十年后,还有当时的学生记得我和我的课,称赞我的课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使他们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应该说我的教学效果还不错。  其实什么方法都是因人而立,因时而立的,个人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灵活运用,一到了必须按一定模式去进行,必然成为僵死的教条,不会取得好效果。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么。  回顾我的一生,经历了
期刊
提起启功,人们首先总会想起那一笔瘦瘦长长、清秀无比的字,那一张圆乎乎、笑容可掬的脸,可是很少有人去探究这文字之外的沉淀和祥和背后的辛酸。启功一生,笃信佛教,佛家讲究因缘。应该说,启功从出生开始就与贵族结缘,待长与书画文史结缘,及立与教书育人结缘。贵族的血脉是其与生俱来的根本,教书育人是其安身立命的凭借,书画文史则是其纵横天下的手段,当我们着眼于这三者时,眼前自然会呈现一个完整而鲜活的启功。  生又
期刊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著名的唐碑,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故而历代传拓不止。该碑传世拓本较多,最早为宋拓本。在海外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均藏有较好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本。而天津博物馆所藏北宋晚期“墨皇本”亦是较好拓本之一。  墨皇本宋拓圣教序纵256厘米、横12厘米,50页,后有清代著名书法家崇恩长跋28页,故亦称崇恩长跋本,因首题有隶书“墨皇”二字,故通称“墨皇”本。字迹肥润,
期刊
中国的“书法”这一概念,包含着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书法是指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文化,而狭义的书法则指其历史、技法、理论、书家、书法学的研究等等每一个具体的方面。而启先生的书法成就,恰恰涵盖了这两个层次。  书法成就  在先生去世后几个小时,一些媒体到北师大来采访,我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单就书法而言,启先生也应该是继赵孟之后的又一高峰。”我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放眼书法艺术的群山峻岭,历
期刊
收藏也好,鉴定也好,不是单纯的鉴定真伪,这里面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稍稍地考证一下,就会牵扯出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说启功先生不是简单的鉴定家,而是一位大学问家,是国学大家。我和先生相处40年来,我觉得先生不敢说通百家,也绝对通几十家。先生所涉及的领域之广、学问之深都是旁人不及的。先生从小立志要当一位画家,虽然从上世纪50年代之后,先生就画的少了,但不管书画哪一方面,他都是从临摹古人入手的。先生遍临大家
期刊
我是满州族人,属正蓝旗,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我们这支是雍正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后代。  我生于民国元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前一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随之灭亡。也就是说,我虽“贵”为帝胄,但从来没作过一天大清王朝的子民,生下来就是民国的国民。  我的曾祖溥良因宗室惯例,爵位累降,只封了个奉国将军,俸禄也少得微乎其微,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按清制:有爵位的人是不能下科场求功名的。我的曾祖便毅然决然地辞去封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