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统计调查的立足之本,是统计实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是目前统计机构和每一名统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统计 基础工作 规范化建设
统计的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施统计监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对统计信息及统计方法、技术,特别是对统计结果的运用已越来越重视。因此,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统计结果的质量。
一、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统计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必在前提和基本条件,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关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抓好统计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所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就是指为了提高统计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根据统计科学理论和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对统计基础工作的全部内容和过程作出的统一规定,并予以标准化,作为指导和检 查统计工作实践活动的依据。规范化工作的任务包括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标准只有经过贯彻实施,才能产生效果,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它的科学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标准学科交叉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以统计专业 技术知识为基础,结合统计工作实践经验,按照现代标准化的科学原理而制定的。因此,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二是它的强制性:任何标准都具有一定的强制 性,只是范围大小、程度深浅不同而已。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根据 《统计法》和国家有关 文件精神由统计部门制定,并由统计部门组织指导实施。它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同时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两种效能。
二、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内容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一般由计量工作、定额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组成。
(一)计量工作
对物资和能源的收发、转移和消耗,产品的投入、周转和产出都要进行计量、检测,都要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并正确使用定期校正。计量工作虽然不是统计工作的一 部分,但它与统计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计量或计量不准,就没有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因此,准确的计量,是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
(二)定额工作
對劳动消耗、物资消耗、设备利用、生产组织、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要实行定额管理。定额的制定、修改、执行和检查,都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秩序。定额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制定企业各种计划的依据,是开展经济核算的基础,也是进行按劳分配的标准。
(三)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按规定的要求 ,用数字或文字对企业内部各项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所作的直接记载。它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信息的源泉。原始记录所反映的情况是最基本的、最经常、最大量的。因此,原始记录是企业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做好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原始记录按内容可分为产品生产记录、产品质量记录、劳动工资记录、物资供应记录、能源记录、设备记录、工具记录、运输记录、新产品试制及技术革新记录、安全环保记录、销售记录、货币收支记录等。
三、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四、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理顺关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1、搞好宣传,提高认识,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不仅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基础,也是各企事业单位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对这一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首先要搞好宣传工作。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决策的工具,经济越发展,统计越重要。发挥统计的重要作用,则是由统计基础工作来支撑和体现的。在制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实施方案确定之后,要组织各方面认真学习,加强理解,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为加快推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
3、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加强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规范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复杂而艰巨,没有一套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负责组织协调,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针对当前基础工作薄弱已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状况,统计部门应把狠抓基础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更重要的是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各基层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施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充实设备和人员,完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检测计量器具,搞好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关系等,仅靠统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贵在持之以恒。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经常性的长期的艰巨任务,短时间内突击抓一下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关键词:统计 基础工作 规范化建设
统计的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施统计监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对统计信息及统计方法、技术,特别是对统计结果的运用已越来越重视。因此,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统计结果的质量。
一、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统计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必在前提和基本条件,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关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抓好统计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所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就是指为了提高统计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根据统计科学理论和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对统计基础工作的全部内容和过程作出的统一规定,并予以标准化,作为指导和检 查统计工作实践活动的依据。规范化工作的任务包括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标准只有经过贯彻实施,才能产生效果,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它的科学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标准学科交叉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以统计专业 技术知识为基础,结合统计工作实践经验,按照现代标准化的科学原理而制定的。因此,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二是它的强制性:任何标准都具有一定的强制 性,只是范围大小、程度深浅不同而已。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根据 《统计法》和国家有关 文件精神由统计部门制定,并由统计部门组织指导实施。它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同时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两种效能。
二、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内容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一般由计量工作、定额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组成。
(一)计量工作
对物资和能源的收发、转移和消耗,产品的投入、周转和产出都要进行计量、检测,都要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并正确使用定期校正。计量工作虽然不是统计工作的一 部分,但它与统计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计量或计量不准,就没有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因此,准确的计量,是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
(二)定额工作
對劳动消耗、物资消耗、设备利用、生产组织、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要实行定额管理。定额的制定、修改、执行和检查,都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秩序。定额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制定企业各种计划的依据,是开展经济核算的基础,也是进行按劳分配的标准。
(三)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按规定的要求 ,用数字或文字对企业内部各项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所作的直接记载。它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信息的源泉。原始记录所反映的情况是最基本的、最经常、最大量的。因此,原始记录是企业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做好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原始记录按内容可分为产品生产记录、产品质量记录、劳动工资记录、物资供应记录、能源记录、设备记录、工具记录、运输记录、新产品试制及技术革新记录、安全环保记录、销售记录、货币收支记录等。
三、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四、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理顺关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1、搞好宣传,提高认识,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不仅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基础,也是各企事业单位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对这一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首先要搞好宣传工作。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决策的工具,经济越发展,统计越重要。发挥统计的重要作用,则是由统计基础工作来支撑和体现的。在制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实施方案确定之后,要组织各方面认真学习,加强理解,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为加快推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
3、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加强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规范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复杂而艰巨,没有一套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负责组织协调,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针对当前基础工作薄弱已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状况,统计部门应把狠抓基础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更重要的是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各基层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施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充实设备和人员,完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检测计量器具,搞好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关系等,仅靠统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贵在持之以恒。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经常性的长期的艰巨任务,短时间内突击抓一下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