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住宅小区主要绿化的手段,楼间绿地在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休息场所方面具有很多优势,文章在分析论述楼间绿地规划设计的同时,提出住宅小区的楼间绿化要由地面扩展到空间,最终形成立体化的刘建绿地系统设计思路。
【关键词】住宅小区;小区绿化;楼间绿地立体化
1、引言
人类对绿化的依赖,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茂密的森林为人类的祖先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和食物;当人来从密林来到平原,通过种植绿色植物使定居成为可能,此后逐渐有了聚居的村落和城市。这段从蛮荒到文明的漫长历程,使得人类的心灵永远铭记了绿色对于自身的特殊意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师们为了与社会生活、居住方式等的发展相适应,对小区公共绿地的设计在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和景观功能方面的关注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住宅小区的公共绿地一般包括中心公共绿地、小游园、组团绿地、楼间绿地四类。前三类绿地早已受到设计师、开发商和业主的重视,而楼间绿地的设计、建设还被人们所忽视。
2、楼间绿地的建设模式
2.1整体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的绿地面积相当广阔,往往运用在面积较大的住宅小区内,整块布置与住宅相切。从居民认知角度看,易于产生明确的边界和区域意象,这种较适用于远离市中心区的独立居住区。
2.2带状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以带状公共绿地贯穿居住区。这些公共绿地相互联系成为纵贯小区的绿化带,带状绿地平行于住宅布置。这种模式与住宅组群接触比较充分,绿带宽窄变化比较灵活,绿带方向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居民也便于形成明确的环境意象。
2.3密集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是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的一种绿地分布模式。单块的绿地面积较小,紧密地布置在住宅的周围,绿地包围着住宅。在住宅高度密集的条件下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公共绿地的均匀分布,适用于城市中心区附近的住宅小区和用地紧张的城市。
2.4散点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模式与上种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面积较小的单块绿地,分散地布置在住宅周围,绿地点缀在住宅四周。目前我国的住宅小区内的绿地基本上是散点式布局。
2.5竖状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是利用住宅建筑的阳台、山墙进行垂直绿化。这种模式占地少,利用率高,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建筑物墙体的隔热系数,明显减少夏季热辐射,并能提高高空湿度。对净化城市和室内也有良好的作用。
2.6屋顶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屋顶绿化可以增加住宅小区的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这种模式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从而形成城市的空中绿化系统,则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楼间绿地设计的总体构想
(1)通过对楼间绿化用地的统一规划,合理组织绿地空间,从而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和环境卫生条件美化居住区环境,创造园林化居住环境。绿化设计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体现时代风貌,简洁新颖,格调明快。
(2)根据居民生活上的需求,居住区楼间绿化应采取重点与一般,集中与分散,点、钱、面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从而形成功能分部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组团系统。做到局部特色与整体效果的统一,并于城市整体绿化体系相协调。
(3)为保证居住区的空气新鲜,阳光充沛,形成局部宜人的小气候,居住区中的楼间绿地面积应不少于小区面积的30%-40%.
4、居住区楼间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4.1考虑住宅楼的布局
楼间绿地的面积和布置方式,受居住区内建筑布置方式、建筑密度、间距大小、建筑层数以及朝向等条件所影响。一般周边式布置的建筑之间,除道路外,常形成建筑前后狭长的绿化地带。行列式建筑能使住宅争取到较好的朝向,因此是当前采用较多的住宅区规划形式。按照这种住宅楼的布置行列式地种植乔、灌木,虽能节省投资,但比较简单、呆板。近年来,很多物业化管理小区相继建成,小区内配置设施完备,并且预留了足够的绿化空间,对这种布置的住宅多采用楼间组团绿化形式。
4.2考虑住宅楼的采光
楼间绿地应当尽量集中在向阳的一侧。因为住宅楼朝南一侧往往形成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好,有利于植物生长,可采用丰富的植物种类,但种植要注意不影响室内的通风和采光。种植乔木,不要与建筑距离太近,在窗口下也不要种植大灌木。住宅北侧日光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可将甬路、埋置管线布置在这里,绿化时,应采用耐荫植物种类。
5、楼间绿地立体化
5.1开拓垂直绿化,走立体绿化之路
住宅建筑的立面绿化有利用生态环境,植物的生长过程明显的改善着小气候。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降低夏季室内温度,提高小环境的空气深度,增减含氧量。墙面绿化植物可以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热的70%左右,太阳光使食物的水分蒸发,在炙热的阳关下,植物消耗掉大量的太阳能。空气中水蒸气增多,气温就会下降,植物有吸附空气悬浮尘粒子的作用灰尘也就少,这些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进行墙面绿化的方法是简便易行的,且占地极少,可以合理利用居住区有限的空間。根据我们以住在居住区的试验,只要有20-30厘米宽度,40-50厘米深度的靠墙小花坛,就可以进行墙面绿化了。
5.2营造屋顶花园,开辟绿化新空间
屋顶的绿化不但可以增加一部分植物种植面积,而且还可以使屋顶雨水的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雨水形成储存在屋顶上,屋顶密封层中的湿度只会缓慢地上升到25度左右,而在严寒的冬季,温度也不会降至零下,由于温差较小,整个屋顶的热荷载明显的小于绿化的沙石平屋顶的热荷载。屋顶绿化的优点甚多,以至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地区在60-80年代相继建造了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工程。如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屋顶花园、英国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日本别子铜山纪念馆屋顶绿化等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屋顶花园和绿化,由于受到基础投资、建造技术和材料等影响。还处于起步阶段。
结语:
住宅區楼间设计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一起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并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总体环境,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使住宅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区与城市自然的融为一体。
【关键词】住宅小区;小区绿化;楼间绿地立体化
1、引言
人类对绿化的依赖,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茂密的森林为人类的祖先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和食物;当人来从密林来到平原,通过种植绿色植物使定居成为可能,此后逐渐有了聚居的村落和城市。这段从蛮荒到文明的漫长历程,使得人类的心灵永远铭记了绿色对于自身的特殊意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师们为了与社会生活、居住方式等的发展相适应,对小区公共绿地的设计在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和景观功能方面的关注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住宅小区的公共绿地一般包括中心公共绿地、小游园、组团绿地、楼间绿地四类。前三类绿地早已受到设计师、开发商和业主的重视,而楼间绿地的设计、建设还被人们所忽视。
2、楼间绿地的建设模式
2.1整体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的绿地面积相当广阔,往往运用在面积较大的住宅小区内,整块布置与住宅相切。从居民认知角度看,易于产生明确的边界和区域意象,这种较适用于远离市中心区的独立居住区。
2.2带状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以带状公共绿地贯穿居住区。这些公共绿地相互联系成为纵贯小区的绿化带,带状绿地平行于住宅布置。这种模式与住宅组群接触比较充分,绿带宽窄变化比较灵活,绿带方向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居民也便于形成明确的环境意象。
2.3密集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是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的一种绿地分布模式。单块的绿地面积较小,紧密地布置在住宅的周围,绿地包围着住宅。在住宅高度密集的条件下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公共绿地的均匀分布,适用于城市中心区附近的住宅小区和用地紧张的城市。
2.4散点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模式与上种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面积较小的单块绿地,分散地布置在住宅周围,绿地点缀在住宅四周。目前我国的住宅小区内的绿地基本上是散点式布局。
2.5竖状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是利用住宅建筑的阳台、山墙进行垂直绿化。这种模式占地少,利用率高,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建筑物墙体的隔热系数,明显减少夏季热辐射,并能提高高空湿度。对净化城市和室内也有良好的作用。
2.6屋顶模式
这类楼间绿地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屋顶绿化可以增加住宅小区的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这种模式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从而形成城市的空中绿化系统,则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楼间绿地设计的总体构想
(1)通过对楼间绿化用地的统一规划,合理组织绿地空间,从而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和环境卫生条件美化居住区环境,创造园林化居住环境。绿化设计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体现时代风貌,简洁新颖,格调明快。
(2)根据居民生活上的需求,居住区楼间绿化应采取重点与一般,集中与分散,点、钱、面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从而形成功能分部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组团系统。做到局部特色与整体效果的统一,并于城市整体绿化体系相协调。
(3)为保证居住区的空气新鲜,阳光充沛,形成局部宜人的小气候,居住区中的楼间绿地面积应不少于小区面积的30%-40%.
4、居住区楼间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4.1考虑住宅楼的布局
楼间绿地的面积和布置方式,受居住区内建筑布置方式、建筑密度、间距大小、建筑层数以及朝向等条件所影响。一般周边式布置的建筑之间,除道路外,常形成建筑前后狭长的绿化地带。行列式建筑能使住宅争取到较好的朝向,因此是当前采用较多的住宅区规划形式。按照这种住宅楼的布置行列式地种植乔、灌木,虽能节省投资,但比较简单、呆板。近年来,很多物业化管理小区相继建成,小区内配置设施完备,并且预留了足够的绿化空间,对这种布置的住宅多采用楼间组团绿化形式。
4.2考虑住宅楼的采光
楼间绿地应当尽量集中在向阳的一侧。因为住宅楼朝南一侧往往形成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好,有利于植物生长,可采用丰富的植物种类,但种植要注意不影响室内的通风和采光。种植乔木,不要与建筑距离太近,在窗口下也不要种植大灌木。住宅北侧日光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可将甬路、埋置管线布置在这里,绿化时,应采用耐荫植物种类。
5、楼间绿地立体化
5.1开拓垂直绿化,走立体绿化之路
住宅建筑的立面绿化有利用生态环境,植物的生长过程明显的改善着小气候。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降低夏季室内温度,提高小环境的空气深度,增减含氧量。墙面绿化植物可以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热的70%左右,太阳光使食物的水分蒸发,在炙热的阳关下,植物消耗掉大量的太阳能。空气中水蒸气增多,气温就会下降,植物有吸附空气悬浮尘粒子的作用灰尘也就少,这些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进行墙面绿化的方法是简便易行的,且占地极少,可以合理利用居住区有限的空間。根据我们以住在居住区的试验,只要有20-30厘米宽度,40-50厘米深度的靠墙小花坛,就可以进行墙面绿化了。
5.2营造屋顶花园,开辟绿化新空间
屋顶的绿化不但可以增加一部分植物种植面积,而且还可以使屋顶雨水的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雨水形成储存在屋顶上,屋顶密封层中的湿度只会缓慢地上升到25度左右,而在严寒的冬季,温度也不会降至零下,由于温差较小,整个屋顶的热荷载明显的小于绿化的沙石平屋顶的热荷载。屋顶绿化的优点甚多,以至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地区在60-80年代相继建造了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工程。如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屋顶花园、英国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日本别子铜山纪念馆屋顶绿化等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屋顶花园和绿化,由于受到基础投资、建造技术和材料等影响。还处于起步阶段。
结语:
住宅區楼间设计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一起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并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总体环境,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使住宅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区与城市自然的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