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朝参——中国速记教育领跑者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中国的速录史,不能不提一个名字——蒋朝参。这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他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跳级到三年级,然后又跳到了五年级,并由一个初中生直接走进大学殿堂,后来他在职业生涯中扮演了很多角色,直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最终成为中国速录业的探路先锋,他创办的学校则成为民办教育的创新标杆。
  这位头顶众多光环、拥有多重身份的企业家、教育工作者的成功与敢于超越自我的勇气有关,与不断突破的创新有关。可以说,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的能力,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广汉速记秘书学院的品牌影响力和蒋朝参事业上的绚丽篇章。
  今天,创新的动力仍然在影响中国速录史和民办教育的发展,而蒋朝参的实践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蒋朝参的名字对于很多人并不陌生,上个世纪的80年代、90年代,很多报刊、杂志包括电视媒体都频频出现他和他的学院——四川广汉速记秘书学院的名字。后来,他突然从大众视线中消失,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个自学成才不断创造传奇的年轻人。
  直到2000年后,蒋朝参和他的学院的名字又出现在媒体上,这时候,他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调,步入中年的他赤手空拳,沉稳谦逊,却保持着创业初期的激情。媒体指出,这是因为蒋朝参的战略发生了变化,今天他的学院比他更有名。
  
  一
  
  1984年9月,蒋朝参创办的学校已是一所面向海内外招生的民办高等院校。2002年晋升为“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学员毕业文凭获得国家认可。
  学院开设了46个专业,设有中专部、大专部、本科部、函授部、培训就业部等,教学内容涵盖了全日制教育、技能培训、函授教育。
  这个学院仍和一个职业名称分不开——速录师,该学院是中国速记界目前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
  当初,蒋朝参也是通过函授和培训成为一名专业速记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创办学校并不断将学校做大做强,他是想从更多的学员身上复制他的成长奇迹?蒋朝参坦言,不是简单的复制,他这样做只是想让更多人关注和投身速录行业。他说,自己很幸运,一生都在干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告诉笔者,速录师是2003年劳动部发布的第七批新职业之一,作为这个行业的探路者,需要在速录技巧、教学方式、办学理念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自我突破。这是他目前最大的挑战。
  媒体认为,蒋朝参是一个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超强的人,想得到也做得到。
  当初,他如果不懂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不会由一名初中毕业的建筑工人变身为宝鸡大学中文系函授生。
  不能不提的是1982年,这一年,蒋朝参被乡政府招聘为新闻报道员,岗位是会议记录和采访。面对每天大大小小各类繁杂的会议,他一直在研究一种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记录速度更快、更准确的方法。当年9月,出于对速记的热爱,蒋朝参专门到重庆亚伟速记学校学习。这是蒋朝参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没有这次学习就不会有今天的蒋朝参。
  勤于思考、敢于行动的蒋朝参在1984年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当年7月,21岁的他获得了宝鸡大学中文函授本科毕业证书,并有幸参加四川日报通讯员会议,被安排在现场作速记。会议刚一结束,蒋朝参就把讲话内容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甚至连某个讲话人的语音语调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诺大的会场里不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与会者惊讶得无以复加,都用赞叹的目光欣赏着这个异于常人的年轻人。
  经历了以往大大小小的会议,蒋朝参敏锐地觉察到,未来将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纷繁复杂,这就对信息的整理和保存提出了更加精准、更加快速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必定需要大批的速记人员。如果能把自己掌握的速记方法传授给更多的人,不仅可以培育一个新型的就业群体,重要的是,可以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蒋朝参很快行动起来,四处张罗、筹资办学。加上亲友的积蓄,总共才筹集到242元。1984年9月,在相关部门和朋友的支持下,四川广汉速记专科学校在广汉创办,开始挂牌招生。
  创业者蒋朝参骑着自行车,亲自在广汉、什邡等地散发招生传单,他先后从重庆、北京等地请来教师,师资力量从创业之初的单枪匹马,慢慢发展到后来的数十、数百、教职员工。
  
  二
  
  通过近30年的发展,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知名度较高的高等学府,被中国成人教育学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连续三次授予 “全国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称号。学校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在2005年11月,被评选为2005影响中国•四川教育品牌十强和培训业界十佳信赖品牌。2006年5月,在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经国务院开发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评审后,联合授予四川广汉速记秘书学院“中国西部名校”的称号。
  有人说蒋朝参是一个文人,喜欢舞文弄墨。 随着广汉速记秘书学院的蓬勃发展,蒋朝参花更多时间来思考学校的未来和行业的发展,并形成于文字。近30年来,他先后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了200余篇文章,出版发行各种书籍22部,共计420万字。
   1985年7月,他创办了《速海文苑》杂志,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季刊,本人担任总编辑,现杂志每期发行超过10万册。从1986年开始,他先后当选为广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国际速记打字联合会副理事长,广汉市速记秘书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汉市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政协常委,四川省速记协会会长,中国文献信息速记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速记专业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广汉市支社副主委,四川省社科联理事,《三星堆文学》杂志社副社长,国际速联常务理事等职务。
  在理论研究方面,蒋朝参的深刻思考和政论体系也受到了极大关注。1987年12月,四川省社科联中职评委会破例评定他为讲师,1989年9月,被武汉行政干部管理学院聘为客座教授。1992年12月被四川省社科联高职评委会破例评定为副教授。
  
  三
  
  在速记领域躬耕多年的蒋朝参一直认为,这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前景看好,需要更佳的手段来完美和更新的力量来推广。进入21世纪以来,在总结吸收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后,他创造性地把速记技术和电脑技术完美结合,致力于新型职业——电脑速录师的教学培训。
  速录师可将人的讲话同步记录在电脑中,速度最快达520字/分钟,记录完毕后无需整理,可直接形成标准电子文本或WORD文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美、日、德、法、英等国,速录技术已被普遍应用。
  2006年4月13日晚7时整,西南财经大学大礼堂内,央视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黄健翔正在做精彩演讲,此刻TOM网也在对本次演讲进行同步直播。数千万网友所看到的视频文字信息,正是四川广汉速记秘书学院的两位高级速录师用电脑速记的方式,进行同步文字录入的结果。这就是速记界所谓的“言出字现,声落文出”。
  业内分析,随着会展经济、论坛经济、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速录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正迅速崛起,整个市场供不应求,就业前景看好。
  今天,从广汉速记秘书学院走出来的速录员们的身影已经开始频频出现在大型会议、商务谈判、网站直播、传媒采访、MBA课堂、网上直播、电视节目现场直播乃至法庭审理等各种现场。
  有一种现状不容忽视。目前,全国速记人才缺口高达百万,现有速记人才仅数千人。而在四川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级速录师仅20人左右,速录人才全面告急。单是成都地区,每天都有几百上千场会议。现在以5000元的月薪很难找到高级速录人才。好一点的速录师月薪均在5000-9000元之间,高级速录师收入高达万元以上。
  针对这一情况,四川广汉速记秘书学院利用自身教学优势,开设了专门的电脑速记员、速录师培训课程。 2003年底,学院在西南地区首先成立速录师培训中心,并于2004年成为四川省速记协会指定的速录师培训机构,《速录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命题单位。
  媒体报道,目前,四川广汉速记秘书学院培养出的合格速录师就业率达到了100%,为四川乃至全国速记市场的兴起发挥了不小的力量,被誉为中国速录师的摇篮……
  “我喜欢手指在键盘上飞的感觉,我要让更多的人认识速录,投身速录,把中国的速录文化很好地延续下去。”保持着创业激情的蒋朝参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在前不久四川九三学社创新型企业家联谊会成立大会上, 他恳切地说:创新型企业家是对自己最好的定位,要想把速录师的培训当成事业来做,要想把中国的速录文化传承下去,需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找到更强大的力量,支撑自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责编/米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