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QLZ87式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重型状态,其身管架设在三脚架上,两脚架向前折叠到身管下方。
2 机械瞄具由设在身管左侧的准星、表尺组成,可对600m内的目标进行瞄准射击。光学瞄准镜也安装在身管左侧,放大倍率3倍,可对1200m内的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3 装定机械瞄具的射距时,需向前拉动表尺锁芯,表尺可上下移动到“1~6”刻线位置,分别表示射距装定在100m~600m。
装定光学瞄准镜的射距时,转动高低手轮使其分划圈上对应的刻线与指示刻线对正即可,此时镜身的俯仰角会发生变化。
另外,在机匣两侧对称位置处各设置了1个油杯,用于给机匣内加润滑油。
4 光学瞄准镜分划板特写。分划板上的水平密位刻度用于修正偏流或目标运动的提前量,垂直刻度用于瞄准不同距离上的目标。由于分划板上的对称曲线是根据目标尺寸和与射程对应的射角计算、设计而成,所以操控发射器时,用对称曲线去瞄准目标,当目标正好卡在两曲线中即表示瞄准,可实施射击。
5 位于尾托上方的基本射表。该基本射表所列数据是在标准条件下弹头飞行的弹道诸元,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气象条件、目标高低情况对瞄准角进行修正。
6 三脚架上的高低机可调整发射器的射角(范围-10°~70°),并具有自锁功能,使武器膛口不会在自重作用下自行下移。还可通过装在手轮中间的射角微调手柄进行精确瞄准。
右后架腿连接处的小齿弧机构是武器的侧倾微调器,只要拉出手柄,使手柄向上或向下转动即可调整武器的侧倾角度。
图示的托肩板呈打开状态。托底板带有较厚的缓冲垫,可有效降低后坐力对射手肩部的冲击。
7 架腿与架座采用端面齿连接,并用采用偏心结构的紧定器加以锁定,可根据地形需要调整火线高。当按下锁扣按钮,将手柄上抬即可松开对架腿的锁定。手柄压紧力可通过调整螺母的松紧进行控制。在射击或行军状态时,均需将手柄转至与架腿一致的方向,使手柄不会碍事。
8 松开连接箍手柄。上架可绕下架作水平360°旋转运动,以调整发射器的方向射角。
上架右耳轴上有一个重锤,其下部指向齿弧刻度,在未安装光学瞄准镜的情况下可用于概略调整武器的高低射角。
9 快慢机柄可扳到3个位置,标记“·”为保险位置,“··”为单发位置,“···”为连发位置。
10 该发射器配用6发、15发两种容弹量的弹鼓(左为6发容弹量的弹鼓),两种弹鼓均由外盒、转轮等零件组成。
11 两种弹鼓的抱弹口前、后部均设有与机匣进弹口配合的突笋,前突笋与机匣下方的弹鼓挂座配合,后突笋与机匣下方的弹鼓卡笋配合。
12 向弹鼓内装弹。首先推开弹鼓上盖卡扣,打开上盖,将弹装入转轮中。因15发容弹量的弹鼓为双圈排列,最好是两发弹同时装入,并注意从对称方向装入;若不装满弹鼓时,应先装外圈。
13 弹鼓的输弹能量来自发条式弹簧。向转轮内装完弹后,用弹鼓扳手套在转轮轴上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可旋紧发条式弹簧。在没有带扳手的情况下,可将握把当作扳手或用瞄准镜扳手代替。
14 将弹鼓装到发射器上。两手将装好弹的弹鼓托于发射器正下方,使弹鼓进弹口对准机匣进弹口后,将弹鼓前挂突笋插进机匣上的弹鼓挂座内,然后稍用力上抬弹鼓尾部,使弹鼓卡笋锁住弹鼓。
机匣下方的弹鼓挂座和弹鼓卡笋能方便迅速地将弹鼓连接在机匣的进弹口处。若要取下弹鼓,只需向前按弹鼓卡笋即可迅速完成。
15 如何装填和射击。
16 根据需要将保险拨至单发或连发位置上,然后拉拉机柄向后到最大位置,松手后使自动机自行复进、推弹入膛、闭锁弹膛,从而发射器呈待发状态。
17 松开高低手柄、连接箍锁紧手柄,转动手轮手柄进行快速粗瞄后,通过小手柄微调射角,使目标被光学瞄准镜相应分划套准,最后锁定高低、连接箍锁紧手柄,即可射击。
18 QLZ87式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之轻型状态。
20 卸弹鼓。左手抓住弹鼓提手并将弹鼓托住,右手用拇指向前按压弹鼓卡笋,即可将弹鼓取下。
22 卸尾托。左手从下方向前推尾托锁扣。右手将尾托旋转90°后缓慢地将其从机匣尾部取下。
21 卸发射机。左手握握把并用拇指向外推压发射机锁扣,将发射机稍向后拉(10mm左右),然后右手推压位于发射机前方的阻铁柄,将发射机向后拉40mm左右。再向上旋转一定角度即可卸下。
卸防尘盖。打开身管套箍盖,卸下防尘盖。
24 取出枪机体和机头。
25 从枪机体上取下机头
26 将身管/机匣组件从三脚架上取下。
三脚架特写。由于三脚架与发射器的连接处位于后者的质心之后,所以在套箍前方增加了一个托板,以增加发射器与脚架的接触面积,用于提高两者的连接刚性。
28 三脚架由战斗状态转换到行军状态。分别松开两后架腿上的紧定器,将两个后架腿转向前方,即呈图示行军状态,然后紧定紧定器即可
后腿架紧定器
编辑 曾振宇
2 机械瞄具由设在身管左侧的准星、表尺组成,可对600m内的目标进行瞄准射击。光学瞄准镜也安装在身管左侧,放大倍率3倍,可对1200m内的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3 装定机械瞄具的射距时,需向前拉动表尺锁芯,表尺可上下移动到“1~6”刻线位置,分别表示射距装定在100m~600m。
装定光学瞄准镜的射距时,转动高低手轮使其分划圈上对应的刻线与指示刻线对正即可,此时镜身的俯仰角会发生变化。
另外,在机匣两侧对称位置处各设置了1个油杯,用于给机匣内加润滑油。
4 光学瞄准镜分划板特写。分划板上的水平密位刻度用于修正偏流或目标运动的提前量,垂直刻度用于瞄准不同距离上的目标。由于分划板上的对称曲线是根据目标尺寸和与射程对应的射角计算、设计而成,所以操控发射器时,用对称曲线去瞄准目标,当目标正好卡在两曲线中即表示瞄准,可实施射击。

5 位于尾托上方的基本射表。该基本射表所列数据是在标准条件下弹头飞行的弹道诸元,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气象条件、目标高低情况对瞄准角进行修正。
6 三脚架上的高低机可调整发射器的射角(范围-10°~70°),并具有自锁功能,使武器膛口不会在自重作用下自行下移。还可通过装在手轮中间的射角微调手柄进行精确瞄准。
右后架腿连接处的小齿弧机构是武器的侧倾微调器,只要拉出手柄,使手柄向上或向下转动即可调整武器的侧倾角度。
图示的托肩板呈打开状态。托底板带有较厚的缓冲垫,可有效降低后坐力对射手肩部的冲击。
7 架腿与架座采用端面齿连接,并用采用偏心结构的紧定器加以锁定,可根据地形需要调整火线高。当按下锁扣按钮,将手柄上抬即可松开对架腿的锁定。手柄压紧力可通过调整螺母的松紧进行控制。在射击或行军状态时,均需将手柄转至与架腿一致的方向,使手柄不会碍事。
8 松开连接箍手柄。上架可绕下架作水平360°旋转运动,以调整发射器的方向射角。
上架右耳轴上有一个重锤,其下部指向齿弧刻度,在未安装光学瞄准镜的情况下可用于概略调整武器的高低射角。
9 快慢机柄可扳到3个位置,标记“·”为保险位置,“··”为单发位置,“···”为连发位置。
10 该发射器配用6发、15发两种容弹量的弹鼓(左为6发容弹量的弹鼓),两种弹鼓均由外盒、转轮等零件组成。
11 两种弹鼓的抱弹口前、后部均设有与机匣进弹口配合的突笋,前突笋与机匣下方的弹鼓挂座配合,后突笋与机匣下方的弹鼓卡笋配合。

12 向弹鼓内装弹。首先推开弹鼓上盖卡扣,打开上盖,将弹装入转轮中。因15发容弹量的弹鼓为双圈排列,最好是两发弹同时装入,并注意从对称方向装入;若不装满弹鼓时,应先装外圈。
13 弹鼓的输弹能量来自发条式弹簧。向转轮内装完弹后,用弹鼓扳手套在转轮轴上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可旋紧发条式弹簧。在没有带扳手的情况下,可将握把当作扳手或用瞄准镜扳手代替。
14 将弹鼓装到发射器上。两手将装好弹的弹鼓托于发射器正下方,使弹鼓进弹口对准机匣进弹口后,将弹鼓前挂突笋插进机匣上的弹鼓挂座内,然后稍用力上抬弹鼓尾部,使弹鼓卡笋锁住弹鼓。
机匣下方的弹鼓挂座和弹鼓卡笋能方便迅速地将弹鼓连接在机匣的进弹口处。若要取下弹鼓,只需向前按弹鼓卡笋即可迅速完成。
15 如何装填和射击。
16 根据需要将保险拨至单发或连发位置上,然后拉拉机柄向后到最大位置,松手后使自动机自行复进、推弹入膛、闭锁弹膛,从而发射器呈待发状态。
17 松开高低手柄、连接箍锁紧手柄,转动手轮手柄进行快速粗瞄后,通过小手柄微调射角,使目标被光学瞄准镜相应分划套准,最后锁定高低、连接箍锁紧手柄,即可射击。
18 QLZ87式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之轻型状态。
20 卸弹鼓。左手抓住弹鼓提手并将弹鼓托住,右手用拇指向前按压弹鼓卡笋,即可将弹鼓取下。
22 卸尾托。左手从下方向前推尾托锁扣。右手将尾托旋转90°后缓慢地将其从机匣尾部取下。
21 卸发射机。左手握握把并用拇指向外推压发射机锁扣,将发射机稍向后拉(10mm左右),然后右手推压位于发射机前方的阻铁柄,将发射机向后拉40mm左右。再向上旋转一定角度即可卸下。
卸防尘盖。打开身管套箍盖,卸下防尘盖。
24 取出枪机体和机头。
25 从枪机体上取下机头

26 将身管/机匣组件从三脚架上取下。
三脚架特写。由于三脚架与发射器的连接处位于后者的质心之后,所以在套箍前方增加了一个托板,以增加发射器与脚架的接触面积,用于提高两者的连接刚性。
28 三脚架由战斗状态转换到行军状态。分别松开两后架腿上的紧定器,将两个后架腿转向前方,即呈图示行军状态,然后紧定紧定器即可
后腿架紧定器
编辑 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