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负担,高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一线老师追求的最终目标。我对数学“轻负担,高质量”有着自己的理解。首先,“轻负担”是要给学生轻负,教师却要加负。教师的加负表现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能、合理设置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授业素质。其次,“轻负担”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与发展的空间,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再次,“轻负担”要使学生的学习富有兴趣性、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最终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形成了小学数学 “自主、合作、探究” 式的敎学法。具体做法是:
1. 低年级注重数学思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奠定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在一、二年级,面对几乎还没有形成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的小孩子,我首先教孩子们在看题时,先认真读一遍题,把题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划下来,再多读几遍,并且一边读一边想:题中告诉了我们几个条件?这些条件有什么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很自然的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长期这样的引导训练,孩子们养成了认真读题和审题的好习惯,培养提高了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直到现在,已毕业的孩子们在学习上还是习惯把重点地方划一划、圈一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2. 中年级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能力
当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学习方法掌握了以后,从三、四年级开始,我就训练学生怎样进行自主学习,怎样与别人合作交流。首先培养学生的预学能力,指导孩子在预学时尽可能的把书上出现的问题弄明白,当书上出现的问题弄不明白时,就在书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生成的新问题,就在本子上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讨论解决。同时,每预学一个新的知识点,都让学生想一想,在学习这个新知识点时,我们都用到了哪些学过的旧知识。接下来就是指导孩子在小组内怎样交流,先让每一个孩子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别人已经说了的,其他同学不再重复。当别人学会的知识自己还没学会或没学到时,就让本组内的同学讲给自己听,一个没讲明白另一个接着讲,如果本组内的同学都讲不明白,就留到全班交流时解决。交流完了学会的知识,再交流不会的问题,在小组内只要有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都帮着解决,如果在小组内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等到在班内交流解决。小组内交流完了以后,仍然按照这个顺序在班内交流。在班内交流时,特别是在交流不会的问题时,因知识水平的不同,对问题的解答也就不同,所以谁站起来发言都可以,不用举手也不用老师点名,可直接站起来说,一个学生说完了如果另一个学生觉得前一个说的不够好或不够完整,他可以接着继续说。但是这种组织方式,往往会出现你争我抢的现象,这时就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可以先从一组来,也可以是后面的让着前面的。经过长期的训练,师生、生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默契,课堂上活而不乱,争而有序。
在交流时,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有几种解释和推测,信息量会成倍的增大,学生的奇思妙想会喷涌而出。如果哪一位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方案,就会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和加分奖励。在这一环节中有时根据需要,要穿插学生的展示,充分让学生获取成功感、快乐感和幸福感。一节课结束后,每个学生、每个小组都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快快到来。要想在下一节课中取胜,就要在预学环节上和质疑上下工夫,这样就又一次保证了学生在预学环节上认真预学、组内交流环节上、班内交流环节上认真听并大胆质疑,从而也就使课堂拥有持久的活力和较高的效率。
3. 高年级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彻底放手
孩子们有了较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后,到了五、六年级,我就大胆地放手,开始使用预学案,把预学环节放到课外完成,课上直接进入小组交流环节,有效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我也特别关注孩子的层次性,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除了在预学案上下功夫外,还特别注意练习设计与作业设计,每节课,我都会针对所学内容展开有层次的拓展练习,设计几道不同层次的题目同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自己喜欢做的题。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
4. 收获与反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们高兴地说:“在数学学习上,我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变成了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而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法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养成了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把老师彻底从课堂中解脱了出来。有成绩也有不足,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还不能够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培养。
以上就是我的小学数学“自助、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完善,争取做得更好。同时,我也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收稿日期:2013-10-08
为此,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形成了小学数学 “自主、合作、探究” 式的敎学法。具体做法是:
1. 低年级注重数学思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奠定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在一、二年级,面对几乎还没有形成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的小孩子,我首先教孩子们在看题时,先认真读一遍题,把题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划下来,再多读几遍,并且一边读一边想:题中告诉了我们几个条件?这些条件有什么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很自然的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长期这样的引导训练,孩子们养成了认真读题和审题的好习惯,培养提高了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直到现在,已毕业的孩子们在学习上还是习惯把重点地方划一划、圈一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2. 中年级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能力
当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学习方法掌握了以后,从三、四年级开始,我就训练学生怎样进行自主学习,怎样与别人合作交流。首先培养学生的预学能力,指导孩子在预学时尽可能的把书上出现的问题弄明白,当书上出现的问题弄不明白时,就在书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生成的新问题,就在本子上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讨论解决。同时,每预学一个新的知识点,都让学生想一想,在学习这个新知识点时,我们都用到了哪些学过的旧知识。接下来就是指导孩子在小组内怎样交流,先让每一个孩子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别人已经说了的,其他同学不再重复。当别人学会的知识自己还没学会或没学到时,就让本组内的同学讲给自己听,一个没讲明白另一个接着讲,如果本组内的同学都讲不明白,就留到全班交流时解决。交流完了学会的知识,再交流不会的问题,在小组内只要有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都帮着解决,如果在小组内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等到在班内交流解决。小组内交流完了以后,仍然按照这个顺序在班内交流。在班内交流时,特别是在交流不会的问题时,因知识水平的不同,对问题的解答也就不同,所以谁站起来发言都可以,不用举手也不用老师点名,可直接站起来说,一个学生说完了如果另一个学生觉得前一个说的不够好或不够完整,他可以接着继续说。但是这种组织方式,往往会出现你争我抢的现象,这时就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可以先从一组来,也可以是后面的让着前面的。经过长期的训练,师生、生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默契,课堂上活而不乱,争而有序。
在交流时,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有几种解释和推测,信息量会成倍的增大,学生的奇思妙想会喷涌而出。如果哪一位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方案,就会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和加分奖励。在这一环节中有时根据需要,要穿插学生的展示,充分让学生获取成功感、快乐感和幸福感。一节课结束后,每个学生、每个小组都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快快到来。要想在下一节课中取胜,就要在预学环节上和质疑上下工夫,这样就又一次保证了学生在预学环节上认真预学、组内交流环节上、班内交流环节上认真听并大胆质疑,从而也就使课堂拥有持久的活力和较高的效率。
3. 高年级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彻底放手
孩子们有了较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后,到了五、六年级,我就大胆地放手,开始使用预学案,把预学环节放到课外完成,课上直接进入小组交流环节,有效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我也特别关注孩子的层次性,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除了在预学案上下功夫外,还特别注意练习设计与作业设计,每节课,我都会针对所学内容展开有层次的拓展练习,设计几道不同层次的题目同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自己喜欢做的题。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
4. 收获与反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们高兴地说:“在数学学习上,我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变成了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而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法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养成了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把老师彻底从课堂中解脱了出来。有成绩也有不足,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还不能够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培养。
以上就是我的小学数学“自助、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完善,争取做得更好。同时,我也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收稿日期:20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