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对七子饼茶的比喻,很形象也很生动。
七子之说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七子饼是普洱茶中最传统、最经典的一种包装形式,一饼茶的直径21厘米。中心厚2.5厘米。边厚1厘米。每个净重357克,又因为每七饼茶包装为一筒,故称七子饼茶。
其实,单数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中,总是被推崇。“九”为至尊,“七”为多子多福,“七”在中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把七饼圆茶捆为一筒。始为清朝的定制。《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1800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廷规定了云南外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清末,由于清廷处于没落期。茶叶形式开始多变,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七个一筒的园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民国初年,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和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了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1921年商定,每圆茶底料不超过六两,但财大气粗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六两五钱每筒八圆的“八子圆茶”。一时市场分额大增。解放后,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国营茶厂,使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七子饼茶”这个吉祥名称,从此“云南七子饼茶”就成了紧压茶的霸主地位。圆一筒,原是清廷为了规范计量、生产和方便运输所制定期的一个标准。发展至今,“七子饼”已成为普洱茶中响当当的商品名称。
七子饼茶的来历另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自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则是用来上税的。还有另一种说法: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压制过程
1 称重
将称好的茶叶(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茶饼一般重357克或400克)倒入底部带孔的金属蒸屉称好。
2 放入内扉
把内扉斜着放在茶叶上面。压上几条茶叶条索。
3 蒸汽软化茶叶
把金属蒸屉放在蒸汽口上,使茶叶变得湿润、柔软易于紧压。这也是一个湿热过程,促进茶的发酵。
4 装入布袋
把布袋套在金属屉口部,翻转金属屉。茶叶随之进入布袋。揉匀成一坨。
5 团揉
之后卷紧布袋,以布袋底部大小为准,把热乎乎的茶团揉成薄厚均匀的厚荼饼,卷紧的布袋显螺旋形盘在茶饼正中间,压过后布袋结在茶饼背面(平的一面)正中。
6 紧压
把茶饼放在压茶石下,再由制茶工站上去,均匀踩压紧实。现代化的机械制茶则是用机器压茶,人工压制的茶饼比较匀整自然。
7 晾干
把茶饼从布袋中取出,放在阴凉处自然干燥。
8 包装
用绵纸把茶饼包好,纸边收到茶饼背面布袋结留下的小窝里。
9 七子饼包装
用绵纸把茶饼包好。七个一摞,用竹笋壳包好,捆扎结实。放入扁形竹筐里。用于后捆扎七子饼的必须是竹条,因为用铁丝捆容易生锈,用塑料制品会有化学物质污染茶叶。
越陈越贵
七子饼茶同其它种类的普洱茶一样,具有很强的多种保健功效。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它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消炎、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而得到“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和“窈窕茶”之美称。七子饼茶外形结紧端正,松紧适度,表面匀整。冲泡后汤色红黄,香气纯正,浓郁持久,滋味醇厚,具有回甘之特点。
七子饼茶十分耐存贮。可以存放10年以上仍保持品质的优异。七子饼每多放一年它的品质及价值都会向上攀升一个档次,所以历经年深日久,一个普通的七子饼也会从平凡到卓越。目前市场流通的普洱茶一般为5年,7年以上的茶就已经很贵了,10年以上的茶就算上乘的品质了,20年以上的茶在流通领域中已是极为罕见了。30年以上的普洱就可以拿到拍卖会上去拍卖了,40年以上的普洱茶可称得上国宝级的茶了。我国现存的一块金瓜贡茶是清朝末年的。仅作为展品被国家收藏。可见七子饼存到百年以上都可以,越陈越好,收藏久了,它就不仅仅是茶叶了,而是文物,价值不菲。
品饮方法
七子饼茶是紧压茶,它与散茶不同,甚为紧实,所以,仅用沸水冲泡是难以将紧压茶的茶汁浸出。因此,饮用紧压茶时,首先必须将紧压茶捣成小块或碎粒状,尔后再在铁锅或铝壶内烹煮才可。不但如此,而且在烹煮过程中。还要不断搅动,在较长时间内,方能使茶汁充分浸出。同时,习惯于饮紧压茶的,多是中国边陲的一些兄弟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内蒙一带,这里均属高原地带,气压低。烧水不到摄氏100度就沸腾。用这样的水冲泡紧压茶当然更不容易将茶汁浸出了,即使是烹煮,也得花较长的时间,这就是饮紧压茶为什么不用冲泡而用烹煮的道理所在。当然,由于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习不同,调制紧压茶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七子之说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七子饼是普洱茶中最传统、最经典的一种包装形式,一饼茶的直径21厘米。中心厚2.5厘米。边厚1厘米。每个净重357克,又因为每七饼茶包装为一筒,故称七子饼茶。
其实,单数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中,总是被推崇。“九”为至尊,“七”为多子多福,“七”在中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把七饼圆茶捆为一筒。始为清朝的定制。《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1800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廷规定了云南外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清末,由于清廷处于没落期。茶叶形式开始多变,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七个一筒的园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民国初年,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和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了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1921年商定,每圆茶底料不超过六两,但财大气粗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六两五钱每筒八圆的“八子圆茶”。一时市场分额大增。解放后,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国营茶厂,使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七子饼茶”这个吉祥名称,从此“云南七子饼茶”就成了紧压茶的霸主地位。圆一筒,原是清廷为了规范计量、生产和方便运输所制定期的一个标准。发展至今,“七子饼”已成为普洱茶中响当当的商品名称。
七子饼茶的来历另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自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则是用来上税的。还有另一种说法: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压制过程
1 称重
将称好的茶叶(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茶饼一般重357克或400克)倒入底部带孔的金属蒸屉称好。
2 放入内扉
把内扉斜着放在茶叶上面。压上几条茶叶条索。
3 蒸汽软化茶叶
把金属蒸屉放在蒸汽口上,使茶叶变得湿润、柔软易于紧压。这也是一个湿热过程,促进茶的发酵。
4 装入布袋
把布袋套在金属屉口部,翻转金属屉。茶叶随之进入布袋。揉匀成一坨。
5 团揉
之后卷紧布袋,以布袋底部大小为准,把热乎乎的茶团揉成薄厚均匀的厚荼饼,卷紧的布袋显螺旋形盘在茶饼正中间,压过后布袋结在茶饼背面(平的一面)正中。
6 紧压
把茶饼放在压茶石下,再由制茶工站上去,均匀踩压紧实。现代化的机械制茶则是用机器压茶,人工压制的茶饼比较匀整自然。
7 晾干
把茶饼从布袋中取出,放在阴凉处自然干燥。
8 包装
用绵纸把茶饼包好,纸边收到茶饼背面布袋结留下的小窝里。
9 七子饼包装
用绵纸把茶饼包好。七个一摞,用竹笋壳包好,捆扎结实。放入扁形竹筐里。用于后捆扎七子饼的必须是竹条,因为用铁丝捆容易生锈,用塑料制品会有化学物质污染茶叶。
越陈越贵
七子饼茶同其它种类的普洱茶一样,具有很强的多种保健功效。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它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消炎、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而得到“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和“窈窕茶”之美称。七子饼茶外形结紧端正,松紧适度,表面匀整。冲泡后汤色红黄,香气纯正,浓郁持久,滋味醇厚,具有回甘之特点。
七子饼茶十分耐存贮。可以存放10年以上仍保持品质的优异。七子饼每多放一年它的品质及价值都会向上攀升一个档次,所以历经年深日久,一个普通的七子饼也会从平凡到卓越。目前市场流通的普洱茶一般为5年,7年以上的茶就已经很贵了,10年以上的茶就算上乘的品质了,20年以上的茶在流通领域中已是极为罕见了。30年以上的普洱就可以拿到拍卖会上去拍卖了,40年以上的普洱茶可称得上国宝级的茶了。我国现存的一块金瓜贡茶是清朝末年的。仅作为展品被国家收藏。可见七子饼存到百年以上都可以,越陈越好,收藏久了,它就不仅仅是茶叶了,而是文物,价值不菲。
品饮方法
七子饼茶是紧压茶,它与散茶不同,甚为紧实,所以,仅用沸水冲泡是难以将紧压茶的茶汁浸出。因此,饮用紧压茶时,首先必须将紧压茶捣成小块或碎粒状,尔后再在铁锅或铝壶内烹煮才可。不但如此,而且在烹煮过程中。还要不断搅动,在较长时间内,方能使茶汁充分浸出。同时,习惯于饮紧压茶的,多是中国边陲的一些兄弟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内蒙一带,这里均属高原地带,气压低。烧水不到摄氏100度就沸腾。用这样的水冲泡紧压茶当然更不容易将茶汁浸出了,即使是烹煮,也得花较长的时间,这就是饮紧压茶为什么不用冲泡而用烹煮的道理所在。当然,由于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习不同,调制紧压茶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