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亚洲金融合作的关注和研究,是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随着危机后亚洲各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变革、区内经济合作与政策协调的强化,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动,尤其是近年来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亚洲金融合作开始深入展开。各经济体在应对金融危机、选择汇率制度等方面的探索表明,这一系列国际金融问题的解决在单边的层面上已经陷入困境,需要各方共同构建区域性的危机管理体制和汇率稳定机制,并最终走向区域性的共同货币。
区域货币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经济从地缘上可划分为三大区域:美洲经济区、欧洲经济区和亚洲经济区。与此相对应,蒙代尔预言“金融稳定性三岛”将成为未来货币体系的基本架构,这三大货币区分别是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迄今为止,成功的货币一体化只是在欧洲取得了成功,所谓的亚洲货币区目前仅处于初步形成阶段。
区域货币的形成通常有三种路径:多重货币联盟(Multiple-Currency Monetary Union)、单一货币联盟(Single Currency Monetary Union)和主导货币区域化。实践中,欧元的形成属于单一货币联盟方式,其成员国承诺放弃发钞权,另行创立全新的区域货币。
区域货币合作在时间上则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策协调和建立区域性金融危机的预警和解救机制;第二阶段是建立区域汇率安排;第三阶段是最终过渡到区域共同货币。目前的亚洲货币合作尚处于政策协调的阶段。
亚洲金融合作的现状
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建议,亚洲应该在短期内建立独立的区域政策对话机构,来支持政策制议者之间的同级评估会议,监测本地区金融动态;扩大清迈协定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并将协定成员国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于向成员国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第二步是用一个(亚洲)中央储备库来代替双边货币互换体系,为该储备库制定相应的支付规则;通过进一步促进文件标准化和银行业行为的协调一致;建立亚洲货币合作基金,负责区域政策对话、中央储备库管理和区域金融业动态监测。
第三,从长期来看,亚洲应该实施区域汇率机制,维护区域内汇率的稳定,完善各国银行业稳健规范的标准化和协调一致。
已采取的重大对策
1.《清迈协议》所涉及的金融合作内容
2000年5月,东盟“10+3”财政部长会议在泰国清迈达成《清迈协议》,所涉及的金融合作内容主要有:一、充分利用东盟“10+3”的组织框架,加强有关资本流动的数据及信息的交换;二、扩大东盟的货币互换协议,同时在东盟与其他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构筑双边货币互换交易网和债券交易网;三、研究如何将东盟“10+3”各国的外汇储备用于相互之间的金融合作,以稳定亚洲区域内的货币市场。
《清迈协议》迈出了亚洲金融合作从构想到现实的关键一步,被普遍认为是地区金融合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目前,东盟十国已全部加入东盟多边货币互换协议,中、日、韩三国已经分别相互缔结货币互换协议,中、日、韩三国与东盟成员国缔结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工作分别也在进行之中。
2.亚洲债券基金
2003年6月22日,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11家中央银行宣布共同出资10亿美元,建立亚洲债券基金,投资于东亚国家发行的美元债券。亚洲债券基金的设立,将促进东亚区域内公共债券市场发展,为亚洲高速增长的经济寻求更为安全的投资方式,增强区域的金融稳定,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内债券市场发展。
3.货币互换安排[东盟互换安排(ASA)和双边互换网络与回购协议(BSA)]
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亚行年会,十三国财长同意建立货币互换安排。2000年8月,东盟10+3的中央银行将多边货币互换计划的规模由2亿美元扩展到10亿美元。2001年又扩展了东盟互换协议(ASA)和双边互换网络与回购协议(BSA)。
这是一项亚洲地区国家自我救助,防御以流动性不足为诱因的金融危机的机制。互换协议下的货币,除了美元,还包括日元和欧元,其适用的基准利率分别是欧洲日元和欧元的LIBOR利率。2001年日本与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中国与泰国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安排;2002年,中日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这类安排有利息较低等优点,虽然数额很小且最长期限仅为六个月,区内国家金融合作互相支持的象征性成分较大,但是标志着亚洲已迈出区域货币合作的步伐。
亚洲金融合作的主要困难
目前亚洲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人均GDP计,除日本外都是发展中国家,东亚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四层次,各个层次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其次,亚洲各国与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较差。对要素流动的限制很多,其中人员流动的限制更严格,流动性最强的资本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在金融危机后资本流动限制进一步加强。第三,各国经济开放度差异很大。除中国与日本有比较健全的产业体系外,其他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较大的相似性。最后,当前亚洲既未产生在货币一体化中发挥决定作用的主导国,也不存在具有强制性的机制和组织来协调各经济体的政策立场,从而尚不具备通过单一货币联盟或者主导货币区域化的途径实现货币一体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