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提出了要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将德育理念的渗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理念渗透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理念 渗透方法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开始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时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甚至很多小学生都还不知道事情的好坏,也分辨不出真假。因此,小学语文不仅要起到对学生语言方面的教育功能,还要在平时教学中发挥语文的强大感染力,对德育理念进行渗透,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而且在小学各科中,只有小学语文课才能够很好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理念方面的缺陷
1.教师一味地强调分数,忽视了道德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将提高分数看成是全部的教学目标,认为只要实现了成绩、升学率的提高,就是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对家长和对教师最好的回报。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分数的提高,潜意识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而且每个教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教师把自身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提高学生分数上,就很少甚至几乎不会考虑到学生德育培养的问题。这对于现代教学来说是很可怕的一个问题。
2.教师没有很强的德育意识。
上面已经提到过,教师往往在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时,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但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德育意识不强。首先是教师自身没有做好德育的先例,在平时的生活、工作过程中不重视自身德育的培养,没有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此外是教师总觉得德育浪费时间,认为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无法再安排德育教学。其实,德育理念的渗透可以是在课余时间,可以是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上,也可以是在平时对课文的理解中。但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培养,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就没有意识到德育理念的渗透对学生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的重要性。
3.教师没有为学生树立榜样。
虽然说教师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学校任职的,但是学校在对教师的选拔上会比较侧重于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测试,没有很多精力顾及教师其他方面的问题,很容易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所以,有一些教师在讲台上可能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很多知识,但是在平时生活中是一个言谈举止略显粗鲁的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学习和生活中喜欢模仿别人,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带领下,很可能会把教师身上不良的行为习惯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长此以往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这就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没有在德育方面影响学生,进而抑制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渗透的策略
1.教师要提高对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理念渗透的重视度。
前面已经提到,教师一味地强调分数,忽视了对德育理念的渗透,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德育理念渗透的重视度,要将德育理念渗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时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初,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鼓励小学生讲一个德育小故事,通过小故事的影响感染小学生。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接触到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这样教师鼓励学生课下自主搜集德育小故事的过程,也是小学生自我学习和模仿的一个过程。其次,在进行相关课文教学时,例如有的课文中提到的好人好事,此时教师就应该把该部分故事摘出来,要求全班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做法为什么是正确的及你还能想到哪些好人好事,这样,学生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就自然领悟到品德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能更注重自身的言行。最后是教师鼓励小学生在课下和其他业余时间多做一些好人好事,从平时的生活点滴入手形成良好的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做志愿者等,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2.教师要加强对德育理念渗透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生对很多事情没有判断,很多事情是对还是错,都需要大人来告诉他。小学生跟教师接触的时间是很长的,因此,对于小学生德育的培养,教师起到很大作用。这样教师就要对德育理念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要知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好,等等。
首先,教师必须很好地理解德育理念,掌握进行德育理念渗透的方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其次,教师要注重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现阶段的德育方法还是较多的,因此可以说德育理念的渗透无处不在。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詹天佑》一课时,可以针对詹天佑的伟大创举和良好的品德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詹天佑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是因为其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然后让学生试着在课文中找出自认为是优秀品质的地方,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会在潜意识里形成对德育的理解。最后,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毕竟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比较浅薄。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和动画,丰富小学生的生活,进一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品质。
3.教师要加强对自身德育行为的养成。
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进行德行养成的一个重要行为准则。为什么这么说呢?小学生对教师是很尊敬的,甚至有崇拜的感情在里面,甚至有些小学生盲目崇拜教师,觉得教师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所以说,小学生会下意识地学习教师的一些言行。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自身言行的约束,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重视德育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重培养自身的品质,给予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和沟通,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行为感染学生。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比较重要。最后,教师允许小学生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进行点评,毕竟教师和小学生之间有行为和思想上的差距,教师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内心想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行为引导小学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的是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德行养成的重要时期,不仅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道理。此外,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为学生负责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
[2]王凯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4,33:222.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理念 渗透方法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开始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时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甚至很多小学生都还不知道事情的好坏,也分辨不出真假。因此,小学语文不仅要起到对学生语言方面的教育功能,还要在平时教学中发挥语文的强大感染力,对德育理念进行渗透,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而且在小学各科中,只有小学语文课才能够很好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理念方面的缺陷
1.教师一味地强调分数,忽视了道德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将提高分数看成是全部的教学目标,认为只要实现了成绩、升学率的提高,就是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对家长和对教师最好的回报。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分数的提高,潜意识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而且每个教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教师把自身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提高学生分数上,就很少甚至几乎不会考虑到学生德育培养的问题。这对于现代教学来说是很可怕的一个问题。
2.教师没有很强的德育意识。
上面已经提到过,教师往往在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时,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但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德育意识不强。首先是教师自身没有做好德育的先例,在平时的生活、工作过程中不重视自身德育的培养,没有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此外是教师总觉得德育浪费时间,认为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无法再安排德育教学。其实,德育理念的渗透可以是在课余时间,可以是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上,也可以是在平时对课文的理解中。但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培养,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就没有意识到德育理念的渗透对学生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的重要性。
3.教师没有为学生树立榜样。
虽然说教师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学校任职的,但是学校在对教师的选拔上会比较侧重于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测试,没有很多精力顾及教师其他方面的问题,很容易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所以,有一些教师在讲台上可能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很多知识,但是在平时生活中是一个言谈举止略显粗鲁的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学习和生活中喜欢模仿别人,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带领下,很可能会把教师身上不良的行为习惯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长此以往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这就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没有在德育方面影响学生,进而抑制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渗透的策略
1.教师要提高对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理念渗透的重视度。
前面已经提到,教师一味地强调分数,忽视了对德育理念的渗透,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德育理念渗透的重视度,要将德育理念渗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时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初,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鼓励小学生讲一个德育小故事,通过小故事的影响感染小学生。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接触到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这样教师鼓励学生课下自主搜集德育小故事的过程,也是小学生自我学习和模仿的一个过程。其次,在进行相关课文教学时,例如有的课文中提到的好人好事,此时教师就应该把该部分故事摘出来,要求全班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做法为什么是正确的及你还能想到哪些好人好事,这样,学生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就自然领悟到品德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能更注重自身的言行。最后是教师鼓励小学生在课下和其他业余时间多做一些好人好事,从平时的生活点滴入手形成良好的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做志愿者等,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2.教师要加强对德育理念渗透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生对很多事情没有判断,很多事情是对还是错,都需要大人来告诉他。小学生跟教师接触的时间是很长的,因此,对于小学生德育的培养,教师起到很大作用。这样教师就要对德育理念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要知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好,等等。
首先,教师必须很好地理解德育理念,掌握进行德育理念渗透的方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其次,教师要注重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现阶段的德育方法还是较多的,因此可以说德育理念的渗透无处不在。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詹天佑》一课时,可以针对詹天佑的伟大创举和良好的品德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詹天佑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是因为其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然后让学生试着在课文中找出自认为是优秀品质的地方,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会在潜意识里形成对德育的理解。最后,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毕竟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比较浅薄。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和动画,丰富小学生的生活,进一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品质。
3.教师要加强对自身德育行为的养成。
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进行德行养成的一个重要行为准则。为什么这么说呢?小学生对教师是很尊敬的,甚至有崇拜的感情在里面,甚至有些小学生盲目崇拜教师,觉得教师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所以说,小学生会下意识地学习教师的一些言行。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自身言行的约束,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重视德育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重培养自身的品质,给予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和沟通,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行为感染学生。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比较重要。最后,教师允许小学生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进行点评,毕竟教师和小学生之间有行为和思想上的差距,教师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内心想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行为引导小学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的是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德行养成的重要时期,不仅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道理。此外,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为学生负责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
[2]王凯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4,3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