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正面临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严峻形势。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根本逻辑,不排除西方政治精英们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忧虑等因素,但从经济利益角度看,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中国是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之后最大的受益国,想重启贸易战来遏制中国的发展,特朗普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是对既有全球产业链和生态的破坏。从历史的维度看,多任美国总统都不曾放弃使用“贸易战”,1971年的尼克松政府宣布对一切外国商品征收关税,1995年克林顿掀起“日美汽车贸易战”,2002年小布什发动的“钢铁贸易战”,2007年奥巴马政府的“轮胎贸易战”。笔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之后不可能一帆风顺,之后很可能还有经济战,金融战、汇率战等,中国需要做的是沉下心来,布局好未来,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的创新之路,必要时候可以牺牲小利换取未来的大利。
关键词:贸易战;逻辑;遏制;历史;创新之路
一、梳理一下2018年贸易战历程。
3月8日,美国正式批准对进口钢铁征收25%、进口铝征收10%的关税,墨西哥和加拿大被暂时豁免,打响贸易战第一枪。
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对中国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盗窃行为的301条款调查结果;当天,美国总统宣布计划对中国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同时宣布对欧盟、韩国和其他国家进行钢铝关税的临时豁免,但豁免国家不包括中国。
3月22日,中国宣布,作为对美国钢铝关税的回应,中国将对进口自美国的3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
4月2日,中国对包括美国农产品在内的128项商品加收最高至25%的关税,以回应美国的钢铝关税。
4月3日,美国正式提出要对中国1300种产品,大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25%关税,包括平板电视、医疗器械、航空器零部件和电池等电子产品。
4月4日,中国提出对美国进口的大豆、汽车、化学用品等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
4月5日,特朗普宣布,考虑对额外的10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以回应中国的报复性关税。
4月6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实行对等的1000亿美元的关税征收。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中兴通讯禁售元器件,长达七年。
4月17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初裁公告,决定于4月18日起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5月2日,美国代表团抵京,中美进行第一轮贸易谈判。美国开出了极限条件清单,包括贸易赤字,战略产业,金融开放,经济制度,投资准入,经济主权等等。
5月15-5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针对中国的301关税清单公众听证会。
5月17-19日,中国副总理刘鹤赴华盛顿讨论关税事宜,进行第二轮谈判。达成的协议包括采取有效措施以实质性较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国购买商品和服务,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进口等。
5月18日,中国商务部决定,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征收的反倾销临时保证金如数退还。
5月19日,中美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称将在能源、农产品、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中国将扩大对美国的能源和农产进口。
5月28日,特朗普重提要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關税。
5月29日,白宫发布声明,称最终关税商品清单将在6月15日前公布,对中资在美的投资限制将于6月30日前公布。
6月2日至4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率团访华进行贸易磋商
6月6日,特朗普不顾国会反对,同意解除中兴七年禁售令,但条件是10亿美元的罚款、4亿美元的资金托管、以及管理层的全部撤换。
6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按原计划于7月6日执行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增关税25%,分两阶段实施,同时500亿美元商品关税清单全部公布。
6月30日前,美方将公布对来自中国投资的进一步限制。
7月6日北京时间12时01分,中美贸易战正式展开,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预计另外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关税将在两周内生效。
7月6日,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分2018年第5号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将在美方的加征关税措施生效后即实施。
7月10日,美国政府又发布了一份对华加征关税清单,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关税。美国贸易代表表示:“我们正考虑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这样刚好让中美贸易平衡。”关税将不会立即生效,但将在8月20日至23日的听证会上走为期两个月的审查流程。
8月3日,中国商务部公告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项目、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分4个等级加征5%-25%的关税,其中近一半的2400对个税目商品税率高达25%,包含农产品、化工品、纺织品、电子产品和日常用品,覆盖原材料和中端消耗品。
8月8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确定对第二批价值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进行加征25%的关税,8月23日生效。
8月8日,中国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约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现公布经调整的对美国输华商品加征关税商品清单二,自2018年8月23日12时01分起实施加征25%关税。
二、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影响。
第一,宏观层面来说,贸易摩擦的加剧对中美和全球经济均存在负面影响。短期来看,中国的外部需求下降,将导致净出口对经济贡献下降;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美国的内需短期有所提振,外需受中国反制影响较小,贸易逆差短期有望下降。长期来看,贸易保护主义将带来生产效率的下降,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第二,价格层面来说,短期来看,中国存物价下降压力,外部需求下降,但供给在短期难降下来。美国物价存上升压力,关税的上升提高成本,外加外部供给减少导致原先从中国进口商品供不应求。长期来看,整体物价存在下行压力,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负面影响,生产效率下降、投资和消费信心下降。
第三,货币层面来说,短期美元升值,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美国国内通胀压力的上升,将导致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对中国而言,经常项目顺差对汇率的支撑减弱,人民币存贬值压力。
第四,市场层面:债涨、股跌、商品分化。对债市而言,虽然美国国内通胀短期上升,但整体价格存在中长期下行压力,通胀预期可能下降,对长债价格形成支撑。对股市而言,风险偏好的下降对短期价格形成负面影响,长期也受到企业盈利预期也将转弱,整体负面影响较大。对商品而言,短期来看,中国出口产品所需原材料较大的基本金属和黑色价格将下跌,中国刚需较大美国掌握定价权的大豆等农产品价格面临上涨;长期来看,整体商品价格在需求下降的影响下,都面临下行压力。
参考文献:
[1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发展道路再思考[J]. 戴翔,张二震.经济学家.2018(01)
[2]中美经贸向何处去?——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及贸易战应对选项的分析[J].孙继山.国际贸易.2017(11)
[3]中美贸易战会向投资、金融领域蔓延吗[J].羌建新.世界知识.2018(15)
关键词:贸易战;逻辑;遏制;历史;创新之路
一、梳理一下2018年贸易战历程。
3月8日,美国正式批准对进口钢铁征收25%、进口铝征收10%的关税,墨西哥和加拿大被暂时豁免,打响贸易战第一枪。
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对中国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盗窃行为的301条款调查结果;当天,美国总统宣布计划对中国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同时宣布对欧盟、韩国和其他国家进行钢铝关税的临时豁免,但豁免国家不包括中国。
3月22日,中国宣布,作为对美国钢铝关税的回应,中国将对进口自美国的3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
4月2日,中国对包括美国农产品在内的128项商品加收最高至25%的关税,以回应美国的钢铝关税。
4月3日,美国正式提出要对中国1300种产品,大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25%关税,包括平板电视、医疗器械、航空器零部件和电池等电子产品。
4月4日,中国提出对美国进口的大豆、汽车、化学用品等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
4月5日,特朗普宣布,考虑对额外的10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以回应中国的报复性关税。
4月6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实行对等的1000亿美元的关税征收。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中兴通讯禁售元器件,长达七年。
4月17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初裁公告,决定于4月18日起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5月2日,美国代表团抵京,中美进行第一轮贸易谈判。美国开出了极限条件清单,包括贸易赤字,战略产业,金融开放,经济制度,投资准入,经济主权等等。
5月15-5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针对中国的301关税清单公众听证会。
5月17-19日,中国副总理刘鹤赴华盛顿讨论关税事宜,进行第二轮谈判。达成的协议包括采取有效措施以实质性较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国购买商品和服务,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进口等。
5月18日,中国商务部决定,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征收的反倾销临时保证金如数退还。
5月19日,中美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称将在能源、农产品、高科技产品、金融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中国将扩大对美国的能源和农产进口。
5月28日,特朗普重提要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關税。
5月29日,白宫发布声明,称最终关税商品清单将在6月15日前公布,对中资在美的投资限制将于6月30日前公布。
6月2日至4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率团访华进行贸易磋商
6月6日,特朗普不顾国会反对,同意解除中兴七年禁售令,但条件是10亿美元的罚款、4亿美元的资金托管、以及管理层的全部撤换。
6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按原计划于7月6日执行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增关税25%,分两阶段实施,同时500亿美元商品关税清单全部公布。
6月30日前,美方将公布对来自中国投资的进一步限制。
7月6日北京时间12时01分,中美贸易战正式展开,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预计另外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关税将在两周内生效。
7月6日,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分2018年第5号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将在美方的加征关税措施生效后即实施。
7月10日,美国政府又发布了一份对华加征关税清单,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关税。美国贸易代表表示:“我们正考虑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这样刚好让中美贸易平衡。”关税将不会立即生效,但将在8月20日至23日的听证会上走为期两个月的审查流程。
8月3日,中国商务部公告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项目、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分4个等级加征5%-25%的关税,其中近一半的2400对个税目商品税率高达25%,包含农产品、化工品、纺织品、电子产品和日常用品,覆盖原材料和中端消耗品。
8月8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确定对第二批价值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进行加征25%的关税,8月23日生效。
8月8日,中国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约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现公布经调整的对美国输华商品加征关税商品清单二,自2018年8月23日12时01分起实施加征25%关税。
二、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影响。
第一,宏观层面来说,贸易摩擦的加剧对中美和全球经济均存在负面影响。短期来看,中国的外部需求下降,将导致净出口对经济贡献下降;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美国的内需短期有所提振,外需受中国反制影响较小,贸易逆差短期有望下降。长期来看,贸易保护主义将带来生产效率的下降,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第二,价格层面来说,短期来看,中国存物价下降压力,外部需求下降,但供给在短期难降下来。美国物价存上升压力,关税的上升提高成本,外加外部供给减少导致原先从中国进口商品供不应求。长期来看,整体物价存在下行压力,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负面影响,生产效率下降、投资和消费信心下降。
第三,货币层面来说,短期美元升值,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美国国内通胀压力的上升,将导致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对中国而言,经常项目顺差对汇率的支撑减弱,人民币存贬值压力。
第四,市场层面:债涨、股跌、商品分化。对债市而言,虽然美国国内通胀短期上升,但整体价格存在中长期下行压力,通胀预期可能下降,对长债价格形成支撑。对股市而言,风险偏好的下降对短期价格形成负面影响,长期也受到企业盈利预期也将转弱,整体负面影响较大。对商品而言,短期来看,中国出口产品所需原材料较大的基本金属和黑色价格将下跌,中国刚需较大美国掌握定价权的大豆等农产品价格面临上涨;长期来看,整体商品价格在需求下降的影响下,都面临下行压力。
参考文献:
[1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发展道路再思考[J]. 戴翔,张二震.经济学家.2018(01)
[2]中美经贸向何处去?——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及贸易战应对选项的分析[J].孙继山.国际贸易.2017(11)
[3]中美贸易战会向投资、金融领域蔓延吗[J].羌建新.世界知识.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