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我去了趟印度,想自由自在地在各个土邦游历一番。老友阿迦汗对此大力支持,他将引荐信呈递给各地土邦主,于是我收到了热情邀请,得到了盛情款待。可是当土邦主们听说我来这里既不打算猎虎,又不打算推销,也并非专程来游览泰姬陵、阿旃陀石窟、马杜拉的庙宇,而是来和学者、作家、艺术家、宗教领袖和虔诚教徒会面,他们着实吃了一惊,又十分高兴,因为我让他们觉得新鲜。于是,一开始的礼貌客气变成了竭尽所能支持我这个托付给他们的客人,因此我才得以结识许多让我极其感兴趣的人物。
“圣徒生平”是我常读的读物,可是我从未想过自己能如此幸运,亲眼一睹某位圣者,不过,这次我的确见到了一位。我游历到印度半岛东南部的马德拉斯,会见了几位人士,他们对我此次印度之行的经历很感兴趣,我告诉他们我跋山涉水就是想亲眼目睹一下圣者,他们马上提议带我去拜会一位“斯瓦米”,在印度最为闻名也最受人尊崇。他们尊称他为“马哈希”,四面八方的朝圣者都去找他寻求指点,听取意见或是求得安慰以度苦厄。“斯瓦米”是个印度教的词汇,字面意思是宗教大师,似乎一般来说任何苦行僧都可以配上这个称号。这位圣者的修行之处离马德拉斯只有数小时的车程,叫蒂鲁文纳默莱。他的修行隐居之所就在阿鲁那佳拉圣山脚下,这座山之所以称作圣山,就是因为人们将它视为大神湿婆的象征,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民众举行盛大庆典来纪念这位神祇。
我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几天以后,我们于清晨出发,一路灰尘扑面,颠簸来去,闷在车里无聊行了一路,终于到了修行之所。路面颠簸是因为笨重的牛车在地面上刻下了深深的车辙。有人告诉我们马哈希一会儿就可以见到。我们随车带了一篮水果赠送给他,因为我听说此地的文雅礼仪就是如此,然后就地坐下野餐吃中饭,看来事先备好干粮真是明智之举。突然间,我晕死过去不省人事,别人把我抬进一间小屋,让我躺在草垫铺成的床上。我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可是我醒来时已经没事了,不过感觉还是动弹不得。马哈希得知我晕了过去,无力进入他通常所在的厅堂,不一会儿,就在两三位弟子的陪同下来到小屋里。
接下来的事情我一回到马德拉斯就立即记在笔记本上。这位马哈希的身材在印度算是中等,深蜜色皮肤,白发和白须都剃得很短,健壮不足而丰满有余。尽管他除了下身围着一块布之外其他什么都没穿,整个人看上去非常整洁干净,一丝不乱。他略有点跛行,步子很缓慢,身子倚在拐杖上。嘴有点大,嘴唇相当厚,眼白有红血丝。他的举止非常自然而又优雅尊贵,时常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很自信乐观的样子;我感觉他并不像一位学者而像一位生性温和的老农。他说了几句热情欢迎之辞,便在离我卧榻不远处的地上坐下。
最开始的几分钟,他那透着温和善意的眼神一直停驻在我脸上,随后他不再看我,可是余光却如同刚才一样,非常坚定地盯着我的身后。他的身子纹丝不动,可是有一只脚时不时轻点着泥地。他就这么一动不动地保持了大约一刻钟,他们后来才告诉我,他是在全神贯注于我身上进行冥想。接着,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他又开始看我。他问我是否想对他说点什么,或者问他什么问题。我当时感觉浑身虚弱不舒服,就照实说了;于是他微笑着说“沉默也是对话”,略转了转头,又开始继续全神贯注地冥想,和刚才一样,余光注视着我的身后。所有人都沉默无语,小屋里的其他人都站在门边,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他。又过了一刻钟,他立了起来,鞠了一躬,微笑着与我们道别,倚着拐杖,在弟子们的陪伴下,一瘸一拐地慢慢走出屋子。
我不知道到底是休息起了作用还是大师的冥想起了作用,可我的确觉得好了许多,不一会儿,我就能走进他白天打坐夜晚就寝的大厅了。这间厅堂呈长方形,空落落的,约十五英尺長,我看有七八英尺宽,四壁皆是窗户,悬垂的屋顶却让室内显得幽暗。大师坐在一个低矮的台座上,台上铺了块虎皮,身前有一个小小的火盆,用来焚香,不时有一位弟子上前点燃一炷香,其味芬芳悦人。修行所里虔诚的僧侣和常客则盘腿端坐在地上,或阅读或冥想。此时,两位陌生的印度人带着一篮水果进来,伏在地上向大师呈上果篮。大师轻轻点头接受,再示意弟子将其收下。他仁慈地与两位陌生人说话,接着,又轻点了一下头向他们示意退下。这两人又一次伏倒在地与其他信众坐在一起。大师随后进入了冥想无限的“禅定”极乐之境,在座的每一位似乎都微微颤抖了一下,周遭鸦雀无声,其深沉强烈让人终生难忘。你会觉得有什么奇事正在发生,让你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过了一会儿我才踮着脚走出了厅堂。
后来我才听说我晕厥过去的这个小插曲居然很快传遍了整个印度,说是我因为即将面见圣人,激动敬畏得把持不住而晕倒。还有人说是因为他的法力无边,在我还没见到他的时候就让我在无限中沉迷了一会儿。印度教徒问起我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唯有微笑着耸耸肩。实际上,那并非我头一次或者最后一次晕倒,医生说这是压迫横膈膜抵住心脏的“腹腔神经丛”产生的应激反应。如果某一天压力持续时间过长了一点,我就会感觉不对劲,知道马上会发生什么,我会低下头,放平在两腿之间。多年前我还是圣托马斯医院的学生,在门诊看病时曾还教给过女病人在紧张得要晕倒时就这么做;可是这招对我来说不管用:黑暗旋即笼罩了我,我立即失去知觉直至醒转。有时则不会如此。
不过,自那以后,就有印度人时不时来拜访我这位在马哈希法力之下坠入无限之境的人,就像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邻人纷纷登门去瞻仰他这位曾和食人族生活在一起的人一样。我向他们解释这老毛病是我本身特有的,无甚大碍,只不过有点妨碍他人;可是他们都摇头不信,还反问我: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坠入无限之中呢?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只能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个无限之境绝对就是空白一片,可我又忍着没说出来,怕冒犯了他们。
“圣徒生平”是我常读的读物,可是我从未想过自己能如此幸运,亲眼一睹某位圣者,不过,这次我的确见到了一位。我游历到印度半岛东南部的马德拉斯,会见了几位人士,他们对我此次印度之行的经历很感兴趣,我告诉他们我跋山涉水就是想亲眼目睹一下圣者,他们马上提议带我去拜会一位“斯瓦米”,在印度最为闻名也最受人尊崇。他们尊称他为“马哈希”,四面八方的朝圣者都去找他寻求指点,听取意见或是求得安慰以度苦厄。“斯瓦米”是个印度教的词汇,字面意思是宗教大师,似乎一般来说任何苦行僧都可以配上这个称号。这位圣者的修行之处离马德拉斯只有数小时的车程,叫蒂鲁文纳默莱。他的修行隐居之所就在阿鲁那佳拉圣山脚下,这座山之所以称作圣山,就是因为人们将它视为大神湿婆的象征,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民众举行盛大庆典来纪念这位神祇。
我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几天以后,我们于清晨出发,一路灰尘扑面,颠簸来去,闷在车里无聊行了一路,终于到了修行之所。路面颠簸是因为笨重的牛车在地面上刻下了深深的车辙。有人告诉我们马哈希一会儿就可以见到。我们随车带了一篮水果赠送给他,因为我听说此地的文雅礼仪就是如此,然后就地坐下野餐吃中饭,看来事先备好干粮真是明智之举。突然间,我晕死过去不省人事,别人把我抬进一间小屋,让我躺在草垫铺成的床上。我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可是我醒来时已经没事了,不过感觉还是动弹不得。马哈希得知我晕了过去,无力进入他通常所在的厅堂,不一会儿,就在两三位弟子的陪同下来到小屋里。
接下来的事情我一回到马德拉斯就立即记在笔记本上。这位马哈希的身材在印度算是中等,深蜜色皮肤,白发和白须都剃得很短,健壮不足而丰满有余。尽管他除了下身围着一块布之外其他什么都没穿,整个人看上去非常整洁干净,一丝不乱。他略有点跛行,步子很缓慢,身子倚在拐杖上。嘴有点大,嘴唇相当厚,眼白有红血丝。他的举止非常自然而又优雅尊贵,时常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很自信乐观的样子;我感觉他并不像一位学者而像一位生性温和的老农。他说了几句热情欢迎之辞,便在离我卧榻不远处的地上坐下。
最开始的几分钟,他那透着温和善意的眼神一直停驻在我脸上,随后他不再看我,可是余光却如同刚才一样,非常坚定地盯着我的身后。他的身子纹丝不动,可是有一只脚时不时轻点着泥地。他就这么一动不动地保持了大约一刻钟,他们后来才告诉我,他是在全神贯注于我身上进行冥想。接着,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他又开始看我。他问我是否想对他说点什么,或者问他什么问题。我当时感觉浑身虚弱不舒服,就照实说了;于是他微笑着说“沉默也是对话”,略转了转头,又开始继续全神贯注地冥想,和刚才一样,余光注视着我的身后。所有人都沉默无语,小屋里的其他人都站在门边,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他。又过了一刻钟,他立了起来,鞠了一躬,微笑着与我们道别,倚着拐杖,在弟子们的陪伴下,一瘸一拐地慢慢走出屋子。
我不知道到底是休息起了作用还是大师的冥想起了作用,可我的确觉得好了许多,不一会儿,我就能走进他白天打坐夜晚就寝的大厅了。这间厅堂呈长方形,空落落的,约十五英尺長,我看有七八英尺宽,四壁皆是窗户,悬垂的屋顶却让室内显得幽暗。大师坐在一个低矮的台座上,台上铺了块虎皮,身前有一个小小的火盆,用来焚香,不时有一位弟子上前点燃一炷香,其味芬芳悦人。修行所里虔诚的僧侣和常客则盘腿端坐在地上,或阅读或冥想。此时,两位陌生的印度人带着一篮水果进来,伏在地上向大师呈上果篮。大师轻轻点头接受,再示意弟子将其收下。他仁慈地与两位陌生人说话,接着,又轻点了一下头向他们示意退下。这两人又一次伏倒在地与其他信众坐在一起。大师随后进入了冥想无限的“禅定”极乐之境,在座的每一位似乎都微微颤抖了一下,周遭鸦雀无声,其深沉强烈让人终生难忘。你会觉得有什么奇事正在发生,让你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过了一会儿我才踮着脚走出了厅堂。
后来我才听说我晕厥过去的这个小插曲居然很快传遍了整个印度,说是我因为即将面见圣人,激动敬畏得把持不住而晕倒。还有人说是因为他的法力无边,在我还没见到他的时候就让我在无限中沉迷了一会儿。印度教徒问起我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唯有微笑着耸耸肩。实际上,那并非我头一次或者最后一次晕倒,医生说这是压迫横膈膜抵住心脏的“腹腔神经丛”产生的应激反应。如果某一天压力持续时间过长了一点,我就会感觉不对劲,知道马上会发生什么,我会低下头,放平在两腿之间。多年前我还是圣托马斯医院的学生,在门诊看病时曾还教给过女病人在紧张得要晕倒时就这么做;可是这招对我来说不管用:黑暗旋即笼罩了我,我立即失去知觉直至醒转。有时则不会如此。
不过,自那以后,就有印度人时不时来拜访我这位在马哈希法力之下坠入无限之境的人,就像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邻人纷纷登门去瞻仰他这位曾和食人族生活在一起的人一样。我向他们解释这老毛病是我本身特有的,无甚大碍,只不过有点妨碍他人;可是他们都摇头不信,还反问我: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坠入无限之中呢?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只能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个无限之境绝对就是空白一片,可我又忍着没说出来,怕冒犯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