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电力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新形势下笔者所在的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色、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电力建设行业
1998年,国家教委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原有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统一调整为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制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方向和培养计划时,继承了原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特长,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模糊。
一、人才培养目标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于2006年9月试办招生,2008年通过了本科试办专业的评估。本专业目前已连续招收6届学生,在校生150人。毕业生3届,毕业生人数155人。六年来,学院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入手,以区域经济和能源电力行业人才需求为前提,积极探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培养方案。
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依据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行业的人才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院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电力工程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策划、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培养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突出着重实践能力和创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社会环境、学校和学生条件,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等诸要素的组合。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的研究,比较充分地了解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制定了本专业的结构、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清晰、明确、科学合理。
一是贴近实际需求,针对将来学生就业及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安排。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要面临着执业资格考试、获取上岗资格的问题。针对我国现在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估价师、注册建造师等资格考试,学院设置了与其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工程估价课程、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沙盘模拟演练课程等。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课程内容力求贴近工程实际,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是加强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人才培养特色
1.方向设置明确,结合执业资格需要,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强调动手能力。本专业的特色是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点,全面开设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造价的系列课程。注重专业教育与行业協会、专业资格认证的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具备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素质。
2.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
依托学院现有资源和行业优势,开设了电力生产概论、电力设施设备课程,体现了培养面向电力工程领域一线的工程管理人才的目标。课程内容体系与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国内主要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3.课程设置注重理、工、管理、法律相结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本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理、工、管理、法律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受到扎实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理论基础和严密思维训练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运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管理能力。
本文从电力工程领域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着手,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武成.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2]张潞.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
[3]张建平.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与课程设置[J].高等建筑教育,2003(9).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电力建设行业
1998年,国家教委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原有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统一调整为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制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方向和培养计划时,继承了原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特长,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模糊。
一、人才培养目标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于2006年9月试办招生,2008年通过了本科试办专业的评估。本专业目前已连续招收6届学生,在校生150人。毕业生3届,毕业生人数155人。六年来,学院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入手,以区域经济和能源电力行业人才需求为前提,积极探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培养方案。
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依据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行业的人才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学院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电力工程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策划、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培养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突出着重实践能力和创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社会环境、学校和学生条件,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等诸要素的组合。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的研究,比较充分地了解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制定了本专业的结构、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清晰、明确、科学合理。
一是贴近实际需求,针对将来学生就业及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安排。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要面临着执业资格考试、获取上岗资格的问题。针对我国现在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估价师、注册建造师等资格考试,学院设置了与其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工程估价课程、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沙盘模拟演练课程等。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课程内容力求贴近工程实际,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是加强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人才培养特色
1.方向设置明确,结合执业资格需要,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强调动手能力。本专业的特色是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点,全面开设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造价的系列课程。注重专业教育与行业協会、专业资格认证的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具备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素质。
2.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
依托学院现有资源和行业优势,开设了电力生产概论、电力设施设备课程,体现了培养面向电力工程领域一线的工程管理人才的目标。课程内容体系与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国内主要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3.课程设置注重理、工、管理、法律相结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本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理、工、管理、法律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受到扎实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理论基础和严密思维训练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运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管理能力。
本文从电力工程领域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着手,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武成.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2]张潞.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
[3]张建平.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与课程设置[J].高等建筑教育,2003(9).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