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破艺术家蔡国强继北京奥运之后今年又担任中国国庆晚会烟火表演总导演,他将炸药视为美学的载体,也视为自己创作的轨迹,创造了一种独家的爆炸艺术,在全球各地演出,创造了多个华人艺术史上的第一。
蔡国强小档案
1957年12月生于福建泉州,198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随后在日本国立筑波大学深造。1995年移居美国至今。20多年来,他以爆破为主要创作手法,重要作品被众多世界知名博物馆永久收藏,是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受瞩目和最为开拓性的艺术家之一。
留着小平头、一脸朴实的蔡国强,是现在中国身价最高的艺术家之一,在国际艺坛炙手可热,他独创的爆破作品曾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拍卖纪录。而他爆炸所留下的草稿,也成为高价收购的艺术品,《为APEC景观烟火14幅草图》卖出1000多万美元天价,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纪录。
世界上不可或缺
52岁的蔡国强目前在美国纽约定居和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创作作品,随即成为其独创风格,受到欧美艺术界高度瞩目,去年8月他受邀担任北京奥运开闭幕式的核心创意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今年北京的国庆晚会上,他再担当重任,出任国庆晚会烟火表演总导演。
曾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艺术家蔡国强,其爆破艺术被人津津乐道以外,由于马英九女儿马唯中、马元中都在他的工作室工作,使得他的身份更受到台湾民众的关注。谈到马唯中、马元中,蔡国强表示,“在海外别人未必知道她们是马英九的千金,她们做计划时都受到很好的评价,就像普通接受专业训练以后的人,很优秀、很努力在工作。我们工作室对她们最大的保护就是让她们成为普通的人一样在做事”。
从小开始接触火药
在艺术作品中引入火药这个元素,他为何会有这样的创作概念?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开始想做一些现代艺术的探索,蔡国强发现艺术是种顿悟,要懂得有水平的“乱搞”。由于他家乡泉州平常婚丧喜庆放鞭炮特别多,火药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强烈的message(讯息),是一种观念的主张。
他说,他个人是比较保守的,想东西想太多,画的东西放不开,小里小气,所以他就想找一个材料,首先有破坏性的、要难控制、难以掌握的,“后来我开始用鼓风机吹油画颜料、用火烧画布,都感到太理性的控制中,很容易就想到火药。周围邻居家里穷,放学回家就在卷鞭炮贴补家用,比如在画布上点一串鞭炮,画布炸完了就留下抽象的绘画,从这里开始。后来慢慢发现靠这样的做法无法往深度去做,就把烟火棒拆开倒出火药来,在画布上摆一个零,一点火烧出来就一个零,这样去做很麻烦也很贵。后来就到隔壁同学做鞭炮的地方去跟他们要鞭炮的火药,用火药在画布、纸上,最后就在大地上、建筑上搞搞这种创作。”
昙花一现与传之久远
他的作品只能昙花一现,要如何传之久远?
他说:“当人们有感动时。会留在记忆里面。人类文化很多时候是靠记忆,不断遗传下去,贯穿在人的DNA里面,从这个感动中就有了价值,一个是社会记忆,一个是生理的、生命记忆。通过自己一个作品,9·11以后的半年期,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屋顶上,我每天中午12点就打出一朵黑云,就算打了半年,也会过去,可是它留下的记忆就是这个社会的记忆,反映出9·11以后艺术家和当时的人类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还有会留下的是录像带,或者我用火药炸在纸上的成了一些草图都可以留下来。”
他的作品在佳士得拍卖会以7000多万港币成交,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拍卖纪录,创作是否考虑市场取向?
他说:“不会。自己的目标是如何开拓一些可能性,自己挑战自己的创造力并从中找到乐趣,一方面通过这个作品的创作使人生更充实,因为我干别的也干不好,另一方面,艺术是我跟社会交流的对话,反映我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文化的思考。通过这些东西成为我跟社会的桥梁,这些都是目的。可是谁收藏,谁去卖,卖得越来越贵,或越来越掉价,跟我有关系,也没关系,要说没关系,也有关系,对吧?”
蔡国强创作最大乐趣为何?
他说,就是它有不安感,感到不小心就控制不住它,不小心它就不是艺术了,这个危机感如何使它变成艺术,有时候他也用自行车或老虎的皮等很简单的东西,有时又加入到国家盛典中去使用艺术创作。“用是用,关键是你能否让它变成艺术,就是在这个不安里面去挑战它,使它做得还行,这是我一直在做的兴趣点。”
蔡国强创作中会有什么瓶颈?如何去克服?
他说,会,所以在奥运结束后,他暑假就带着女儿顺着文艺复兴的路在走,从希腊、意大利到西班牙。“奥运期间我花很长时间在中国大陆,思考中国的古老文化和美学,也思考中国在21世纪应该给人类什么样的艺术,从这里延伸,它应该更多了解世界、了解西方、了解人类。”
训练马英九的两个女儿
马英九的两个女儿都跟着他一起工作。媒体对她们的追逐。是否会对他造成困扰呢?
他说:“从她们身上也得到很多帮助,学到很多东西;同时,我不能因为在台湾有一点困扰,就有所埋怨。她们在我的工作室最了不起的是她们对专业上的执着,以及她们人生的爱好可以得到发挥,我通过她们又可以学到很多。她们的成长、教育背景跟我不同,她们对大众文化、对年轻人的文化等,是我这个年龄的人不了解的,她们有很多小说、戏剧、文学、电影的知识,提供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大女儿马唯中更多是哲学、史论、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小女儿马元中画得不错,有很多不错的idea,经常帮我想idea去做,我们的工作像朋友,大家经常一起讨论、吃午饭。”
原来,马英九的大女儿是来考试考上的,小女儿是在读书期间就经常来实习,做实习生,大学毕业以后就到他们这边来了。平时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大家都一样,跟他一起做作品、一起讨论问题,包括应该如何去做艺术等,大家共同去摸索。有时候稍微资深的工作人员会把工作室的传统、企业文化传递给她们。他发现她们很快清楚最重要的是对艺术创作有开拓性。第二是对人文社会有进步意义,这两点是他们的基本主题。
蔡国强小档案
1957年12月生于福建泉州,198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随后在日本国立筑波大学深造。1995年移居美国至今。20多年来,他以爆破为主要创作手法,重要作品被众多世界知名博物馆永久收藏,是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受瞩目和最为开拓性的艺术家之一。
留着小平头、一脸朴实的蔡国强,是现在中国身价最高的艺术家之一,在国际艺坛炙手可热,他独创的爆破作品曾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拍卖纪录。而他爆炸所留下的草稿,也成为高价收购的艺术品,《为APEC景观烟火14幅草图》卖出1000多万美元天价,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纪录。
世界上不可或缺
52岁的蔡国强目前在美国纽约定居和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创作作品,随即成为其独创风格,受到欧美艺术界高度瞩目,去年8月他受邀担任北京奥运开闭幕式的核心创意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今年北京的国庆晚会上,他再担当重任,出任国庆晚会烟火表演总导演。
曾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艺术家蔡国强,其爆破艺术被人津津乐道以外,由于马英九女儿马唯中、马元中都在他的工作室工作,使得他的身份更受到台湾民众的关注。谈到马唯中、马元中,蔡国强表示,“在海外别人未必知道她们是马英九的千金,她们做计划时都受到很好的评价,就像普通接受专业训练以后的人,很优秀、很努力在工作。我们工作室对她们最大的保护就是让她们成为普通的人一样在做事”。
从小开始接触火药
在艺术作品中引入火药这个元素,他为何会有这样的创作概念?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开始想做一些现代艺术的探索,蔡国强发现艺术是种顿悟,要懂得有水平的“乱搞”。由于他家乡泉州平常婚丧喜庆放鞭炮特别多,火药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强烈的message(讯息),是一种观念的主张。
他说,他个人是比较保守的,想东西想太多,画的东西放不开,小里小气,所以他就想找一个材料,首先有破坏性的、要难控制、难以掌握的,“后来我开始用鼓风机吹油画颜料、用火烧画布,都感到太理性的控制中,很容易就想到火药。周围邻居家里穷,放学回家就在卷鞭炮贴补家用,比如在画布上点一串鞭炮,画布炸完了就留下抽象的绘画,从这里开始。后来慢慢发现靠这样的做法无法往深度去做,就把烟火棒拆开倒出火药来,在画布上摆一个零,一点火烧出来就一个零,这样去做很麻烦也很贵。后来就到隔壁同学做鞭炮的地方去跟他们要鞭炮的火药,用火药在画布、纸上,最后就在大地上、建筑上搞搞这种创作。”
昙花一现与传之久远
他的作品只能昙花一现,要如何传之久远?
他说:“当人们有感动时。会留在记忆里面。人类文化很多时候是靠记忆,不断遗传下去,贯穿在人的DNA里面,从这个感动中就有了价值,一个是社会记忆,一个是生理的、生命记忆。通过自己一个作品,9·11以后的半年期,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屋顶上,我每天中午12点就打出一朵黑云,就算打了半年,也会过去,可是它留下的记忆就是这个社会的记忆,反映出9·11以后艺术家和当时的人类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还有会留下的是录像带,或者我用火药炸在纸上的成了一些草图都可以留下来。”
他的作品在佳士得拍卖会以7000多万港币成交,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拍卖纪录,创作是否考虑市场取向?
他说:“不会。自己的目标是如何开拓一些可能性,自己挑战自己的创造力并从中找到乐趣,一方面通过这个作品的创作使人生更充实,因为我干别的也干不好,另一方面,艺术是我跟社会交流的对话,反映我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文化的思考。通过这些东西成为我跟社会的桥梁,这些都是目的。可是谁收藏,谁去卖,卖得越来越贵,或越来越掉价,跟我有关系,也没关系,要说没关系,也有关系,对吧?”
蔡国强创作最大乐趣为何?
他说,就是它有不安感,感到不小心就控制不住它,不小心它就不是艺术了,这个危机感如何使它变成艺术,有时候他也用自行车或老虎的皮等很简单的东西,有时又加入到国家盛典中去使用艺术创作。“用是用,关键是你能否让它变成艺术,就是在这个不安里面去挑战它,使它做得还行,这是我一直在做的兴趣点。”
蔡国强创作中会有什么瓶颈?如何去克服?
他说,会,所以在奥运结束后,他暑假就带着女儿顺着文艺复兴的路在走,从希腊、意大利到西班牙。“奥运期间我花很长时间在中国大陆,思考中国的古老文化和美学,也思考中国在21世纪应该给人类什么样的艺术,从这里延伸,它应该更多了解世界、了解西方、了解人类。”
训练马英九的两个女儿
马英九的两个女儿都跟着他一起工作。媒体对她们的追逐。是否会对他造成困扰呢?
他说:“从她们身上也得到很多帮助,学到很多东西;同时,我不能因为在台湾有一点困扰,就有所埋怨。她们在我的工作室最了不起的是她们对专业上的执着,以及她们人生的爱好可以得到发挥,我通过她们又可以学到很多。她们的成长、教育背景跟我不同,她们对大众文化、对年轻人的文化等,是我这个年龄的人不了解的,她们有很多小说、戏剧、文学、电影的知识,提供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大女儿马唯中更多是哲学、史论、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小女儿马元中画得不错,有很多不错的idea,经常帮我想idea去做,我们的工作像朋友,大家经常一起讨论、吃午饭。”
原来,马英九的大女儿是来考试考上的,小女儿是在读书期间就经常来实习,做实习生,大学毕业以后就到他们这边来了。平时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大家都一样,跟他一起做作品、一起讨论问题,包括应该如何去做艺术等,大家共同去摸索。有时候稍微资深的工作人员会把工作室的传统、企业文化传递给她们。他发现她们很快清楚最重要的是对艺术创作有开拓性。第二是对人文社会有进步意义,这两点是他们的基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