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教;学;结果;过程;模式;个性;传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88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行为。下面就新课程下如何转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谈几点看法。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倡导学法与教法在教学中最佳的、有效的结合,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与课程教学相应的情境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新课程要求,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不是先按照教材体系导出结论,而是要先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试验、概括和猜测,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教学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时,先展示给学生熟悉的月历卡,提出问题:“卡中的正方形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1个数的关系是什么?”接着再分层次提出问题:“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试一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都成立吗?”这样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试验——找规律——验证,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以教为主的局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与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在教学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即举一些多个非零数相乘,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并总结,最后归纳得出结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展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三、由重“模式”向重“个性”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每个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框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教材处理方面,教师要让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活跃起来,也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形成可以操作的、有个性的教学思路;其次,在教法的优化方面,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设计和加工,克服教材原有的形式上的模式;其三,在个性的风格方面,教师应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兴趣,使学生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在教学轴对称时,可以选生活中一些具有对称美的图案给学生欣赏,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直冲苍天的飞机和雄伟的中山陵建筑等等,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美感,从而产生自己去创造美的欲望。此时教师再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应只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当成为挖掘信息的向导者,寻求真知的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支持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可接纳的具有互动的、宽容的、融恰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主动地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全面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只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就一定会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 226200)
关键词:教;学;结果;过程;模式;个性;传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88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行为。下面就新课程下如何转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谈几点看法。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倡导学法与教法在教学中最佳的、有效的结合,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与课程教学相应的情境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新课程要求,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不是先按照教材体系导出结论,而是要先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试验、概括和猜测,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教学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时,先展示给学生熟悉的月历卡,提出问题:“卡中的正方形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1个数的关系是什么?”接着再分层次提出问题:“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试一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都成立吗?”这样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试验——找规律——验证,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以教为主的局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与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在教学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即举一些多个非零数相乘,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并总结,最后归纳得出结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展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三、由重“模式”向重“个性”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每个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框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教材处理方面,教师要让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活跃起来,也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形成可以操作的、有个性的教学思路;其次,在教法的优化方面,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设计和加工,克服教材原有的形式上的模式;其三,在个性的风格方面,教师应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兴趣,使学生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在教学轴对称时,可以选生活中一些具有对称美的图案给学生欣赏,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直冲苍天的飞机和雄伟的中山陵建筑等等,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美感,从而产生自己去创造美的欲望。此时教师再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应只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当成为挖掘信息的向导者,寻求真知的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支持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可接纳的具有互动的、宽容的、融恰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主动地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全面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只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就一定会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 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