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师行为的转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er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教;学;结果;过程;模式;个性;传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88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行为。下面就新课程下如何转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谈几点看法。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倡导学法与教法在教学中最佳的、有效的结合,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与课程教学相应的情境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新课程要求,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不是先按照教材体系导出结论,而是要先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试验、概括和猜测,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教学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时,先展示给学生熟悉的月历卡,提出问题:“卡中的正方形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1个数的关系是什么?”接着再分层次提出问题:“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试一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都成立吗?”这样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试验——找规律——验证,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以教为主的局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与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在教学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即举一些多个非零数相乘,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并总结,最后归纳得出结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展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三、由重“模式”向重“个性”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每个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框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教材处理方面,教师要让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活跃起来,也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形成可以操作的、有个性的教学思路;其次,在教法的优化方面,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设计和加工,克服教材原有的形式上的模式;其三,在个性的风格方面,教师应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兴趣,使学生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在教学轴对称时,可以选生活中一些具有对称美的图案给学生欣赏,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直冲苍天的飞机和雄伟的中山陵建筑等等,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美感,从而产生自己去创造美的欲望。此时教师再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应只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当成为挖掘信息的向导者,寻求真知的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支持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可接纳的具有互动的、宽容的、融恰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主动地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全面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只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就一定会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 226200)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微创置管引流术在治疗老年心衰合并胸腔积液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老年心衰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胸腔积液并规范置管期间护理。结果50例置管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提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
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是核心",结合工作实践活动,为做好新形势下转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思路,新的工作方式方法.
摘要: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自感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课堂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学习自感现象存在的误解,通过对自感现象的分析,对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充分发挥了物理演示实验的功能。在对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探究与改进的基础上,对这些演示实验的综合分析及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考虑,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实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当前心内科护理的纠纷,从工作实际的角度,提出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人健康保健中的应用。方法:将循证护理(EBN)的5个步骤运用于老年人健康保健中,针对老年人健康保健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对
文章提出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付诸实践到全面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当中.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一共有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