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银行县域支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最基层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担负着执行货币政策,防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是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为县域金融平稳运行,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近,笔者对西乌珠穆沁旗近5年经济金融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县域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县域金融的支持,更离不开人行县域支行的协调、服务、指导和管理。
一、县域央行撤并对县域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金融的影响
就西乌旗而言,地广人稀,与周边旗县距离较远。如果撤并县域人民银行将对金融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县域人行撤销后,其宏观调控职能将由人民银行锡盟中心支行承担,由于范围较大,盟中心支行很难面面俱到,那么必然会出现县域金融部门各自为政,执行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乏力的现象。其次,由于执行货币信贷政策乏力必然会导致各金融部门为追求部门利益,将大量信贷资金投放到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一些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社会弱势群体将很难得到信贷支持,很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第三,由于撤销县域人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外部信用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遭到破坏,联系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纽带中断,更无从谈及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第四,由于县域支行的撤销,人民银行的服务职能由国有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代理,如货币发行、清算、经理国库、账户管理等业务,必然会导致代理行重自身业务发展,轻其他金融机构的现象。特别是在开户、结算方面,会出现给自己开绿灯,不尊重客户选择等问题。第五,人行县域支行撤销后,货币政策工具如支农再贷款、贴现、再贴现等业务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特别是对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对象、操作程序和发放要求缺乏规范,必然会产生更大的风险,对农村信用社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第六,县域支行撤销后一些业务如利率、现金管理、存款准备金管理、金融稳定、反洗钱等项工作可能移交银监办事处。因为县级银监办事处只设3-5人,日常监管任务已很繁重,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利率、现金管理和反洗钱、维护金融稳定等工作。即使开展了这些工作也只能是疲于应付,不能保证质量,有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七,调查研究工作是人民银行县域支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为上级行宏观决策、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撤销县域支行,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地区经济、金融运行中热点难点问题会很难在第一时间及时反馈到上级行,会给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对经济的影响
当前,正值西部大开发,西乌旗与其他旗县一样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大有作为的历史发展期,工业发展后劲强劲,农牧业生产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如果撤销人行县域支行,将会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第一,不利于货币信贷政策在县域经济中的传导。目前在货币信贷政策实施过程中,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提高和社会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信用意识不高和社会融资方式不够,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现象依然存在,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人民银行县域支行将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说县域人民银行不但不能撤销,反而必须进一步加强。只有提高县域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社会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第二,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县域人行撤销后,辖区宏观调控能力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重点企业,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得不到金融部门的及时支持,必然导致国民经济动力不足,经济萎缩。第三,不利于农牧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县域人行撤并后,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如果没有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单靠自身筹措的资金,就目前来看,根本满足不了农牧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不利于社会稳定。
二、当前县域央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人民银行职能转换的需要
西乌旗支行现有干部职工33人,其中男职工19人,女职工14人,大专以上学历22人,中专以下11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8人,平均年龄36岁。应该说是一支有实际工作经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干部职工队伍。但是随着县域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人民银行职能转换后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将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也面临着许多新变化,央行宏观形势分析和决策难度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识别、怎样建立一个风险预警体系、怎样运用市场规则使货币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等等,给基层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所以,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长期形成的工作方法和调研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优化和整合人力资源,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支真正懂货币政策,懂宏观经济,懂征信管理,懂金融市场管理,懂国际金融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可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匮乏,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只能停留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析、预警阶段,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显得力不从心
同时由于没有一套具体的操作规程及认定和防范风险的办法,维护金融稳定无从开展。
(三)反洗钱工作机制不健全
反洗钱工作涉及公安、司法、税务、金融等职能部门,各部门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尚没有建立统一协调机制,一些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存在着人民银行单兵作战现象。同时由于专业反洗钱人员缺乏、反洗钱手段较为滞后,仅仅把反洗钱工作重点放在基层金融机构大额支付交易报告上,尚未建成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支付交易监测系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征信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目前,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系统收集资料不够全面,有些借款人的不良记录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难以提供系统需要的各方面信息资料。同时由于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一些客户还款意识差,拖欠银行贷款本息问题严重。
三、如何有效行使央行职责
(一)稳定队伍,提高全员素质
当前,关于人民银行县域支行撤并的传言甚多,有些地区基层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思想情绪出现波动,工作不思进取。对此县域支行应从金融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队伍,全面提高央行队伍的适应能力。一是通过干部双聘合理调整人力资源。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骨干力量、优秀人才适当向重要部门倾斜。二是加大干部岗位轮换的交流,促进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三是加大对干部考核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力度,形成责权对等、劳酬相应,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四是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制定严格的培训制度,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使全行干部职工尽快适应央行工作需要。五是以人为本,树立“智力固本、科技兴行”理念,创建新型的央行文化,为更好地履行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职能创造条件。
(二)加大政策引导,强化窗口指导,推动货币政策有效贯彻实施
一是引导县域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加大对农牧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寻求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做好技改贷款的选项、评估、发放工作,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是加强银企“联姻”,促进贷款营销。继续加强银政企沟通,做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联系纽带,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四是强化“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抑制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切实把贷款投向用于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上。五是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并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督促和引导农村信用社正确运用小额信用贷款帮助农牧民解决资金困难。
(三)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是央行一项全新的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诸多方面。因此上级行应加强对县域支行这方面工作的学习和研究,举办培训班。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金融稳定相关规则、监测指标和可操作的风险防范认定方法,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对系统性风险的制定和预警;要建立县域支行、监管办事处及地方政府间的协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并根据风险状况协调辖区的监管政策;建立和完善反洗钱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尽早出台征信方面的法律法规,合理规范信息的使用范围,以协调和理顺征信管理工作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其行为,把征信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律化轨道;加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及时完善信贷数据的录入,全面反映借款人资信状况,推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要不断扩大个人信用信息征集范围,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为防范贷款风险提供依据。
(四)创新工作思路,搞好金融服务
首先要切实提高统计监测和分析水平。要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密切监测中央银行近期采取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对金融机构货币信贷运行的影响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时关注地区物价走势和投资趋势,重点监测辖区金融机构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分析的时效性和前瞻性,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其次,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央行文化氛围。一是进一步加快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推广和运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二是依法经理国库。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召开财税库联席会议,探索构建财税库横向交流机制,进一步提升国库管理水平;三是强化货币发行管理,努力做好货币金银工作。以发行库管理,发行基金调拨和残损人民币销毁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无事故。同时切实做好人民币反假工作,严厉打击制贩假人民币活动,维护人民币形象;四是增强科技服务意识,改进科技服务手段。按照有关要求,逐步完成广域网、局域网的改造、整合优化工作,进一步提高网络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做好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信息共享的技术服务工作。
一、县域央行撤并对县域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金融的影响
就西乌旗而言,地广人稀,与周边旗县距离较远。如果撤并县域人民银行将对金融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县域人行撤销后,其宏观调控职能将由人民银行锡盟中心支行承担,由于范围较大,盟中心支行很难面面俱到,那么必然会出现县域金融部门各自为政,执行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乏力的现象。其次,由于执行货币信贷政策乏力必然会导致各金融部门为追求部门利益,将大量信贷资金投放到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一些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社会弱势群体将很难得到信贷支持,很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第三,由于撤销县域人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外部信用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遭到破坏,联系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纽带中断,更无从谈及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第四,由于县域支行的撤销,人民银行的服务职能由国有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代理,如货币发行、清算、经理国库、账户管理等业务,必然会导致代理行重自身业务发展,轻其他金融机构的现象。特别是在开户、结算方面,会出现给自己开绿灯,不尊重客户选择等问题。第五,人行县域支行撤销后,货币政策工具如支农再贷款、贴现、再贴现等业务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特别是对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对象、操作程序和发放要求缺乏规范,必然会产生更大的风险,对农村信用社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第六,县域支行撤销后一些业务如利率、现金管理、存款准备金管理、金融稳定、反洗钱等项工作可能移交银监办事处。因为县级银监办事处只设3-5人,日常监管任务已很繁重,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利率、现金管理和反洗钱、维护金融稳定等工作。即使开展了这些工作也只能是疲于应付,不能保证质量,有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七,调查研究工作是人民银行县域支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为上级行宏观决策、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撤销县域支行,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地区经济、金融运行中热点难点问题会很难在第一时间及时反馈到上级行,会给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对经济的影响
当前,正值西部大开发,西乌旗与其他旗县一样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大有作为的历史发展期,工业发展后劲强劲,农牧业生产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如果撤销人行县域支行,将会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第一,不利于货币信贷政策在县域经济中的传导。目前在货币信贷政策实施过程中,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提高和社会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信用意识不高和社会融资方式不够,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现象依然存在,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人民银行县域支行将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说县域人民银行不但不能撤销,反而必须进一步加强。只有提高县域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社会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第二,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县域人行撤销后,辖区宏观调控能力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重点企业,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得不到金融部门的及时支持,必然导致国民经济动力不足,经济萎缩。第三,不利于农牧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县域人行撤并后,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如果没有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单靠自身筹措的资金,就目前来看,根本满足不了农牧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不利于社会稳定。
二、当前县域央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人民银行职能转换的需要
西乌旗支行现有干部职工33人,其中男职工19人,女职工14人,大专以上学历22人,中专以下11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8人,平均年龄36岁。应该说是一支有实际工作经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干部职工队伍。但是随着县域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人民银行职能转换后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将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也面临着许多新变化,央行宏观形势分析和决策难度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识别、怎样建立一个风险预警体系、怎样运用市场规则使货币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等等,给基层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所以,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长期形成的工作方法和调研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优化和整合人力资源,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支真正懂货币政策,懂宏观经济,懂征信管理,懂金融市场管理,懂国际金融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可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匮乏,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只能停留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析、预警阶段,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显得力不从心
同时由于没有一套具体的操作规程及认定和防范风险的办法,维护金融稳定无从开展。
(三)反洗钱工作机制不健全
反洗钱工作涉及公安、司法、税务、金融等职能部门,各部门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尚没有建立统一协调机制,一些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存在着人民银行单兵作战现象。同时由于专业反洗钱人员缺乏、反洗钱手段较为滞后,仅仅把反洗钱工作重点放在基层金融机构大额支付交易报告上,尚未建成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支付交易监测系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征信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目前,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系统收集资料不够全面,有些借款人的不良记录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难以提供系统需要的各方面信息资料。同时由于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一些客户还款意识差,拖欠银行贷款本息问题严重。
三、如何有效行使央行职责
(一)稳定队伍,提高全员素质
当前,关于人民银行县域支行撤并的传言甚多,有些地区基层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思想情绪出现波动,工作不思进取。对此县域支行应从金融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队伍,全面提高央行队伍的适应能力。一是通过干部双聘合理调整人力资源。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骨干力量、优秀人才适当向重要部门倾斜。二是加大干部岗位轮换的交流,促进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三是加大对干部考核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力度,形成责权对等、劳酬相应,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四是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制定严格的培训制度,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使全行干部职工尽快适应央行工作需要。五是以人为本,树立“智力固本、科技兴行”理念,创建新型的央行文化,为更好地履行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职能创造条件。
(二)加大政策引导,强化窗口指导,推动货币政策有效贯彻实施
一是引导县域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加大对农牧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寻求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做好技改贷款的选项、评估、发放工作,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是加强银企“联姻”,促进贷款营销。继续加强银政企沟通,做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联系纽带,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四是强化“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抑制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切实把贷款投向用于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上。五是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并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督促和引导农村信用社正确运用小额信用贷款帮助农牧民解决资金困难。
(三)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是央行一项全新的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诸多方面。因此上级行应加强对县域支行这方面工作的学习和研究,举办培训班。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金融稳定相关规则、监测指标和可操作的风险防范认定方法,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对系统性风险的制定和预警;要建立县域支行、监管办事处及地方政府间的协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并根据风险状况协调辖区的监管政策;建立和完善反洗钱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尽早出台征信方面的法律法规,合理规范信息的使用范围,以协调和理顺征信管理工作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其行为,把征信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律化轨道;加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及时完善信贷数据的录入,全面反映借款人资信状况,推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要不断扩大个人信用信息征集范围,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为防范贷款风险提供依据。
(四)创新工作思路,搞好金融服务
首先要切实提高统计监测和分析水平。要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密切监测中央银行近期采取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对金融机构货币信贷运行的影响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时关注地区物价走势和投资趋势,重点监测辖区金融机构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分析的时效性和前瞻性,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其次,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央行文化氛围。一是进一步加快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推广和运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二是依法经理国库。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召开财税库联席会议,探索构建财税库横向交流机制,进一步提升国库管理水平;三是强化货币发行管理,努力做好货币金银工作。以发行库管理,发行基金调拨和残损人民币销毁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无事故。同时切实做好人民币反假工作,严厉打击制贩假人民币活动,维护人民币形象;四是增强科技服务意识,改进科技服务手段。按照有关要求,逐步完成广域网、局域网的改造、整合优化工作,进一步提高网络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做好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信息共享的技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