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较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375例住院患者中确诊为医院感染的68例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结果: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多发部位,危险因素,通过有效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手术室及病区环境管理,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护理干预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为便于操作我院制定简易标准即入院后超过48h或超过平均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感染管理师现代化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院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不断总结经验,交流心得,我科收集了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2375例手术病人资料,了解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生特点,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便和同行们共同探讨,达到减少医院感染之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手术人数2375例,发生医院感染68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86%,低于二级医院感染发病率标准。
1.2 调查方法: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我院印制了医院感染调查表。院感科要求临床经治医生发现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于24h内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报至院感科确认,符合诊断标准。我们与院感科协同工作,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收集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1.3结果:见下表。
由表可以看出浅切口感染占第一位,其余依次是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其他感染(口腔黏膜2例、胃肠道2例),最后是腹腔内组织感染。
2 干预措施
2.1表浅口感染干预措施
2.1.1 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及换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标准预防措施。有文献报告,在外源性感染中,经手术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感染占首位【2】,故特别强调认真规范洗手,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外源性感染。
2.1.2 患者术前1天晚沐浴更衣,认真认真清洗手术野皮肤。有报道指出,若不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伤口敷料固定,则手术野的剃毛应当避免【3】,若必须剔除应当动作柔无划痕。
2.1.3 加强手术室及换药室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管理。我院于2006年建立了层流洁净手术室,供无菌手术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室空气标准。每月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层流手术室菌数计数<10cfu/cm3,普通手术室<200cfu/cm3,换药室<500cfu/cm3,符合空气消毒指标,若监测不合格,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潜在隐患。
2.1.4 对使用无菌手术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检查,无菌物品标示齐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无菌用品均有设备科统一购入,证件齐全,标示清晰。换药物品由中心供应室统一供应,提倡使用小包装。换药时严格遵守换药流程,规范操作,做到清洁伤口—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伤口依次进行,医疗废物置于黄包标示的垃圾袋内焚烧处理,以免污染病房环境,造成病原体扩散。
2.1.5 与手术医生及手术室人员沟通,参与制定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应用方案。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用安全、有效、价格低的药物,。根据药物半衰期,按规定时间及时用药。清洁手术一般在入手术室麻醉开始时静脉给药,以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以便有效预防切口感染【4】。
2.1.6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及时更换污染床单、被褥,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修养场所,提倡综合施治,增强手术病人免疫力,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及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2.2 呼吸道感染干预措施:本次调查共发生呼吸道感染21例,与年老体弱、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肥胖、吸烟有关,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或真菌感染。本次调查有2例真菌感染肺炎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
2.2.1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湿式清扫,保持清新的空气,不主张使用紫外线照射及臭氧消毒机消毒。夏季使用空调应每日定时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
2.2.2 氧气持续吸入者,每日更换吸氧管及湿化水,湿化水为灭菌水,术后尽早半卧位,减少胃内食物吸入下呼吸道,术前接受预防手术后肺炎的治疗和指导,麻醉未清醒时及时清除口腔鼻内分泌物,以免误吸,若病情允许,应尽早恢复肠道喂养方法,加强营养支持,护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内源性医院感染。
3 泌尿感染干预措施
3.1 本组发生18例尿道感染,其中15例发生在尿道留置插管后,可见留置药管为高危因素。有研究证实,开放式尿引流5日发生率100%,密闭式尿引流14日发生率100%,因此护理上应注意评价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危险系数越大,尿管留置每增加一天,感染危险增长5%。在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
3.2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清洁,消毒1—2次,及时排空尿袋,防止尿袋逆流。非必要时无需更换导尿管。有尿路感染时,则应及时更换,保持集尿系统密闭性。连接处不被打开,可使导尿管相关感染从开放式引流的97%减至8—15%,故取尿标本应以无菌方法从尿管侧抽取。鼓励患者多饮水,若有尿液混浊、沉淀及时行膀胱冲洗。
4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虽然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但针对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我院手术患者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医院感染的新知识,掌握新理念,并在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中运用,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1.卫医发【2001】2号。
[2] 胡美春.业务人员卫生洗手检查结果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12):1405-1406.
[3] 賈玉红.医院感染诊断.全国医院感染管理高级培训班讲义,2007,3:123.
[4]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中华医学会.
【关键词】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护理干预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为便于操作我院制定简易标准即入院后超过48h或超过平均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感染管理师现代化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院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不断总结经验,交流心得,我科收集了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2375例手术病人资料,了解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生特点,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便和同行们共同探讨,达到减少医院感染之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手术人数2375例,发生医院感染68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86%,低于二级医院感染发病率标准。
1.2 调查方法: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我院印制了医院感染调查表。院感科要求临床经治医生发现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于24h内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报至院感科确认,符合诊断标准。我们与院感科协同工作,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收集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1.3结果:见下表。
由表可以看出浅切口感染占第一位,其余依次是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其他感染(口腔黏膜2例、胃肠道2例),最后是腹腔内组织感染。
2 干预措施
2.1表浅口感染干预措施
2.1.1 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及换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标准预防措施。有文献报告,在外源性感染中,经手术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感染占首位【2】,故特别强调认真规范洗手,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外源性感染。
2.1.2 患者术前1天晚沐浴更衣,认真认真清洗手术野皮肤。有报道指出,若不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伤口敷料固定,则手术野的剃毛应当避免【3】,若必须剔除应当动作柔无划痕。
2.1.3 加强手术室及换药室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管理。我院于2006年建立了层流洁净手术室,供无菌手术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室空气标准。每月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层流手术室菌数计数<10cfu/cm3,普通手术室<200cfu/cm3,换药室<500cfu/cm3,符合空气消毒指标,若监测不合格,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潜在隐患。
2.1.4 对使用无菌手术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检查,无菌物品标示齐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无菌用品均有设备科统一购入,证件齐全,标示清晰。换药物品由中心供应室统一供应,提倡使用小包装。换药时严格遵守换药流程,规范操作,做到清洁伤口—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伤口依次进行,医疗废物置于黄包标示的垃圾袋内焚烧处理,以免污染病房环境,造成病原体扩散。
2.1.5 与手术医生及手术室人员沟通,参与制定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应用方案。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用安全、有效、价格低的药物,。根据药物半衰期,按规定时间及时用药。清洁手术一般在入手术室麻醉开始时静脉给药,以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以便有效预防切口感染【4】。
2.1.6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及时更换污染床单、被褥,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修养场所,提倡综合施治,增强手术病人免疫力,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及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2.2 呼吸道感染干预措施:本次调查共发生呼吸道感染21例,与年老体弱、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肥胖、吸烟有关,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或真菌感染。本次调查有2例真菌感染肺炎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
2.2.1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湿式清扫,保持清新的空气,不主张使用紫外线照射及臭氧消毒机消毒。夏季使用空调应每日定时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
2.2.2 氧气持续吸入者,每日更换吸氧管及湿化水,湿化水为灭菌水,术后尽早半卧位,减少胃内食物吸入下呼吸道,术前接受预防手术后肺炎的治疗和指导,麻醉未清醒时及时清除口腔鼻内分泌物,以免误吸,若病情允许,应尽早恢复肠道喂养方法,加强营养支持,护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内源性医院感染。
3 泌尿感染干预措施
3.1 本组发生18例尿道感染,其中15例发生在尿道留置插管后,可见留置药管为高危因素。有研究证实,开放式尿引流5日发生率100%,密闭式尿引流14日发生率100%,因此护理上应注意评价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危险系数越大,尿管留置每增加一天,感染危险增长5%。在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
3.2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清洁,消毒1—2次,及时排空尿袋,防止尿袋逆流。非必要时无需更换导尿管。有尿路感染时,则应及时更换,保持集尿系统密闭性。连接处不被打开,可使导尿管相关感染从开放式引流的97%减至8—15%,故取尿标本应以无菌方法从尿管侧抽取。鼓励患者多饮水,若有尿液混浊、沉淀及时行膀胱冲洗。
4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虽然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但针对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我院手术患者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医院感染的新知识,掌握新理念,并在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中运用,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1.卫医发【2001】2号。
[2] 胡美春.业务人员卫生洗手检查结果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12):1405-1406.
[3] 賈玉红.医院感染诊断.全国医院感染管理高级培训班讲义,2007,3:123.
[4]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