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写,曲尽其妙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谈情的艺术,情感是诗歌写作的触发点和最后的归宿地。为了将这种情感表达到极致,诗人往往会突破世俗的制约,在写景与叙事中,并不从自己入手,而是从对方入手,以对对方的描绘来传递自己对对方的情愫,让情感更加含蓄蕴藉,感人至深。这样的描写,在我们的唐代诗歌中比比皆是。
  一、以己及人,思深情真。
  诗人在表达自己对家人朋友思念的时候,不是描写自己的行为与状况来表达思念,而是从对方落笔,假想对方怎样地思念自己,越是把对方的思念写得生动,也就越衬托出自己对对方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十七岁的诗人当时身处繁华的帝都,正为追逐功名和理想而奋斗。京城的繁华虽然能够温暖诗人的眼睛,但是却不能够温暖诗人的心。诗人的孤寂和愁苦在重阳佳节就更加强烈。
  在诗歌的第一二句中,诗人将自己的客居他乡的孤独和在佳节对家人的思念全部写出,来为下面的描写造势。可在诗歌的三四句中,诗人却把这种情感隐藏起来,从对方“兄弟”的角度来写思念。诗人遥想家中兄弟,虽逢佳节,但是因为兄弟缺少“我”一人,而倍觉惆怅。诗人描绘的不是自己的苦楚,而是描写自己对兄弟心理的体察入微,为他们不能够过一个完整的团圆节而遗憾,写法上以己度人,情感上由人度己,情深意切。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这样的写作方式一经开启,就被后来人借鉴使用,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析:诗歌表达的是在冬至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因为自己独出邯郸驿站,不能够与家人团聚,而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情感。
  同王维的写法一样,诗人在一二句中描绘自己的孤独处境,可从诗歌第三句开始,诗人就不从自己入手,而是从家人角度入手,遥想家人在此深夜,因为有“我”这个“远行人”孤身在外,家人难以释怀,难以入眠,絮叨诉说。诗歌的本意是写在外的游子“我”思念家人,但字面上写的却是家人对我的牵挂和思念。诗人在描绘中,并未将家人思念和牵挂的具体内容说出,就已经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想象中,家的温暖与驿站的孤单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自己的孤独愁情更显露无遗,而此时正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但是诗人孤身在外,诗人对家和家人的思念也就和盘托出,真挚感人。这与王维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遥想未来,更衬今愁。
  中国古人因为仕途、徭役、战乱等原因,不得已与家人分离,而音讯全无,全凭一份思念,诉说愁情。但是诗人在写作中,并不是仅仅写自己的思念,而是把笔触推到以后的相聚日子,用遥不可期的相聚来衬托现在的思念悲情。这样则把对写的手法推到更高的一个境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诗人要在诗歌中表达的是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牵挂。而这种牵挂的悲情,因为地域和景物更添悲愁。所以诗人在第二句中,竭力描绘自己身居的环境,来含蓄传递出自己的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在诗歌的第一句中,诗人就营造一种假设或者真实的场景,“君”问归期,这个“问”中,传递出的是对方对自己的浓浓思念之情,其实我们从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可以看出,诗人要借此表达的是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但是诗人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写的手法完成了思念之情。
  而诗人的创造在于,诗人并不就此满足,而是继续追问,第一句描绘的是对方的追问,而第三四句是诗人的假想,假想一种今后欢聚时的愉悦场景,在场景中共叙今夜发生的已经成为往事的事情。这样的假想情景是欢愉的,但是问题的实质在于,尽管诗人的思维已经跳跃到了未来,而诗人的身躯却只能够留在现在,今夜尚不可知,又何谈未来,诗人遥想相聚的欢乐,不过是诗人的一厢情愿的梦语。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赏析:安史之乱中,诗人独处长安,对家人牵挂之情不断。但是诗人在这首诗中,并不是直接托出,而是从妻儿入手,首先假想妻子独守闺中,对月寄托她对“我”的相思,来描绘出我独处长安的境况。所以写妻子思念“我”,实则是写“我”思念家人。接着写“小儿女”不理解母亲的思念。而衬托出“独”字,以儿女的不懂得“忆长安”反写我对儿女的思念。儿女不懂,表面写妻子内心的孤独,而更重要的则是表达我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孤独,就让这份思念情愫更进一层。
  而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诗歌尾联,诗人描绘的却是诗人对团聚的期盼。诗人写作此诗的时候,战乱还在继续,何时国家平定还未可期,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诗人的一厢情愿,而这种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景,并不是要传递诗人的坚定信念,只是诗人将无望的遥不可期的美好未来与破碎的现实对比,用想象中的欢乐反衬现实的凄苦。这种类似于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描写,引发了读者更大的叹息。
  把未来描绘得越美好,也就越发写出现实的悲苦,也就越传递出诗人更大的悲愁,也就让对写手法更上一层境界。
  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歌是言情的艺术,情感的传递方式,则又有多种。而用对写的技法,则是“做人贵直,作文贵曲”的真正体现。
其他文献
我想自己天生缺乏冒险精神,这直接导致我从未参加过任何露营活动,甚至在森林里的小木屋过夜都让我无法想象。可是这次,因为工作需要,天呐,我不仅要露营,还要在非洲大草原上度过三个夜晚,要知道这可是世界上最蛮荒的地方了。  初次来到非洲大草原的我,白天忙着跟着我们的摄制组拍摄动物,根本无暇考虑晚上如何过夜的问题。但是随着日头西下,晚餐摆到我的面前,我突然意识到,此时离睡觉的时间不远了。我盘算着找个搭在好位
期刊
很久以前,一个人偷了一袋洋葱,被人捉住后送到了法官面前。  法官提出了三个惩罚方案让这个人自行选择:一、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葱;二、鞭打一百下;三、交纳罚金。  这个人选择了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葱。一开始,他信心十足,可是吃下几个洋葱之后,他的眼睛像火烧一样,嘴像火烤一般,鼻涕不停地流淌。  他说:“我一口洋葱也吃不下了,你们还是鞭打我吧。”  可是,在被鞭打了几十下之后,他再也受不了了,在地上翻滚着
期刊
小园之赋  读庾信《小园赋》。读到“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便觉山也朗润,水也清和。  今生,恐怕不会有那样一个小园。  胸间蓄水,心底植竹。遥想,鱼衔花影去,风送竹响来。  读书,喝酒。有风邀风,有月邀月。  纵无小园,也已幸甚。    玉净花明  看冯梦龙《笑史》。写一女子,写女子容颜,只用“玉净花明”四字,再无赘言。写女子,自不必写了眉再写眼,写了鬓再写簪的。只这一玉,一花,一净,一明
期刊
《杨八姐游春》一剧中,佘太君的女儿杨八姐郊外春游,皇帝见其闭月羞花之貌,随即令包拯降旨杨府。召杨八姐入宫当贵人。在一般人看来这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佘太君和女儿却不买这个账。佘太君想,抗旨不从显然不是办法,嫁女收取彩礼则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开出一份“礼单”:“一两星星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云,五两炭烟六两气,七两火苗八两光阴。火烧龙须要九两,冰琉子烧灰要一斤。”佘太君多方设难婉拒了皇上的“好意”。  有
期刊
一片大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动物。但这些动物都非常害怕一只很凶恶的狼。只要这只狼一出现,动物们立刻就四处逃散。  有一天,狼把动物们集中到了一起,对大家说:“我不想看到我们这片林子一直笼罩着恐怖的气氛,也不希望你们看到我就跑。我只喜欢老弱病残的动物。如果你们能把那些老弱病残的动物给我送来,我保证不会伤害你们。”  动物们同意了。结果那些老弱病残的动物就相继被送到了狼口。但狼并没有信守诺言,常常是连给它送
期刊
初二班主任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教师,姓张,学生们都很喜欢她,而最喜欢她的是一位叫曼的女生。  曼平时做作业速度缓慢,课堂回答问题反应慢语速更慢,即便是打扫卫生的小事,她也常常落于人后,因此受到同学的冷遇与嘲弄。让她惟一宽慰的是,在张老师所教的语文课上,她会受到特别礼遇。即便表现不好,张老师也是一次又一次给她机会。  有一天,学校组织外出旅游。途中,学生们打开背包,纷纷拿出自带的水果、点心开心地吃了起
期刊
第一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发表的?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吗?  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是在大学校报上。我当时特别激动,当晚将报纸压在枕下,夜里几次醒来,兴奋不已,想再看看却看不成,因为宿舍夜里不给电,我只能借着从窗户射入的月光看看诗歌的位置。    你从什么时候对文学产生兴趣的?中学时代你爱写作吗?水平怎么样?  我爱上文学完全出于偶然,小学五年级的暑假,看我无所事事闲得难受,不识字的母亲为我找了一本很旧很脏
期刊
说良心话,我不能说小时候在佛罗里达的杰克逊维尔孤儿院过的是饥寒交迫的日子,但确实有过半夜里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   一天,因为举行了一场防火演习,我们春园学校二年级学生提前放了学。学校和孤儿院隔着一条街,在往回走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女人正在她家门前的草坪上吃着三明治,我停住了脚步,瞅着她。   “需要我帮忙吗?”她问我。   “我只想看看三明治。”我回答。   “你要一个三明治吗?”她问。   “
期刊
这是一个古埃及故事。有一个叫迈阿比的男孩来到一个村庄。这里的村民十分奇怪,他们除了抱怨与哀叹几乎不做任何事情。村民之所以如此惶惶不可终日,皆是因为他们害怕随时都会被居住在山顶上的一只怪物吃掉。  迈阿比抬起头,仔细观瞧——还真是有一只怪物。它长着鳄鱼般的脑袋,河马样的身体,尾巴像一条大蛇。浓烟与红火不断从它的鼻孔中喷出,甚是骇人。  迈阿比对村民说:“我将独自一人爬上山顶,向那怪物发起挑战。”村民
期刊
那一刻,我懂得了幸福,似一把流沙捧在手心,清风蓦起,涓涓不尽。那一刻,我懂了你。  因为我的缘故,你常常想得很多,做得很多。可我总是在抱怨:自己太忙、太累,像一只停不下的陀螺不眠不休地旋转;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像一场水火交错的噩梦;每天昏昏地睡得不够,像一叶孤舟在茫茫人海中沉浮飘摇。我的抱怨似乎总是那样的理直气壮。  直到那一刻我才惊觉,原来之前的我不曾懂爱,不曾懂你。  那是个燥热的午后,刚从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