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将至,贺岁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众多片商又开始扎堆抢占春节市场。今年大年初一,即将有《天降雄狮》《狼图腾》《冲上云霄》《澳门风云2》《钟馗伏魔》《爸爸去哪儿2》《爸爸的假期》等一堆贺岁片齐亮相,火力相当集中。
“贺岁片”这一说法,最早由香港兴起,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指的是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为满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众心理,贺岁片以幽默、轻松,极具观赏性的基调应运而生。其题材多是喜庆的主题,如《五福星》《富贵逼人》《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系列;同时也有娱乐动作片,如成龙的《红番区》《白金龙》《义胆厨星》等。贺岁片发展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达到巅峰,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现象中的一种。
提到中国内地的贺岁片,不得不提冯小刚,他几乎成为中国贺岁片的代名词。1998年电影《甲方乙方》正式开启了内地贺岁片市场,票房上的成功让冯小刚尝到了甜头,由此,每年他都会推出一部贺岁片,因此也让这个市场变得愈加活跃起来。贺岁档是吉利且有票房的档期,越来越多的片商都来分一杯羹,大牌导演也都在这个时间推出自己的新作。
2002年是中国贺岁片转型的一年,张艺谋凭借首部武侠电影《英雄》转型成功,直接开启了中国式大片年代。随后,他又拍出如《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金陵十三钗》等电影,打的都是“名导+大制作+贺岁”的旗号,但这些电影较他之前的作品相差十万八千里。2004年,周星驰的《功夫》力压冯小刚的《手机》,票房冲破亿元大关。人们渐渐地发现,贺岁片已经从“迎合市场”变成了“引导市场”。贺岁档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从最初的12月下旬延伸至次年1月上旬;后来,由于贺岁片越来越多,贺岁档一再提前至11月初,并延至来年的2月底或3月初。这期间,其跨越了圣诞、元旦、春节、元宵、情人节等多个节庆假日。如今,贺岁档被认为是目前最完善、最激烈、票房产出最高、消费能力最强的档期。
然而,有“贺岁片之王”之称的冯小刚已不再满足于喜剧。2007年,他开始凭借集战争与人性于一体的《集结号》转型成为严肃导演,但其选择的档期依然是贺岁档,实现了中国大片票房、口碑的双赢。
随着电影院和屏幕数量的增加,贺岁片越来越多,市场空间也随之变小。导演姜文拍摄的文艺片一向有口皆碑,2010年,姜文“弃文从武”,也加入了贺岁片的阵营。经典的台词加上紧张的情节,以及贯穿全片的姜文标签式的“纯爷们气质”,影片《让子弹飞》最终揽获6.59亿元的总票房,彻底超越了冯小刚同期《非诚勿扰》3.4亿的总票房。姜文更称这次是“站着把钱挣了”。
从2011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到2012年冯小刚的《一九四二》,打的仍然是“名导+大制作+贺岁”的旗号,但影片题材事实上与贺岁并无关系。尽管有不少观众认为《一九四二》是冯小刚最好的一部电影,但他们并不买账,因为没有多少人喜欢在贺岁档里看一部苦情大片。所以,徐峥的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夹缝求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新了迄当时为止国内最高票房纪录——12.67亿元,而由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也揽下12.45亿票房,位列华语片单片票房第二名。因为《一九四二》的票房失利,冯小刚在2013年迅速推出了回归喜剧的《私人订制》,虽然以7亿票房回本,但口碑非常糟糕,不仅在故事上被认为是吃《甲方乙方》的老本,也被认为是因为《一九四二》的惨败,而为电影公司特意制作的回本快餐。
随着一些粉丝电影、电视节目转型电影的异军突起,冯小刚的霸主地位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动摇。因为现在的贺岁档,都是投资方在操纵着市场,他们在追求着利益的最大化。贺岁片被划分为时令性作品,如今的贺岁片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光。
“贺岁片”这一说法,最早由香港兴起,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指的是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为满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众心理,贺岁片以幽默、轻松,极具观赏性的基调应运而生。其题材多是喜庆的主题,如《五福星》《富贵逼人》《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系列;同时也有娱乐动作片,如成龙的《红番区》《白金龙》《义胆厨星》等。贺岁片发展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达到巅峰,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现象中的一种。
提到中国内地的贺岁片,不得不提冯小刚,他几乎成为中国贺岁片的代名词。1998年电影《甲方乙方》正式开启了内地贺岁片市场,票房上的成功让冯小刚尝到了甜头,由此,每年他都会推出一部贺岁片,因此也让这个市场变得愈加活跃起来。贺岁档是吉利且有票房的档期,越来越多的片商都来分一杯羹,大牌导演也都在这个时间推出自己的新作。
2002年是中国贺岁片转型的一年,张艺谋凭借首部武侠电影《英雄》转型成功,直接开启了中国式大片年代。随后,他又拍出如《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金陵十三钗》等电影,打的都是“名导+大制作+贺岁”的旗号,但这些电影较他之前的作品相差十万八千里。2004年,周星驰的《功夫》力压冯小刚的《手机》,票房冲破亿元大关。人们渐渐地发现,贺岁片已经从“迎合市场”变成了“引导市场”。贺岁档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从最初的12月下旬延伸至次年1月上旬;后来,由于贺岁片越来越多,贺岁档一再提前至11月初,并延至来年的2月底或3月初。这期间,其跨越了圣诞、元旦、春节、元宵、情人节等多个节庆假日。如今,贺岁档被认为是目前最完善、最激烈、票房产出最高、消费能力最强的档期。
然而,有“贺岁片之王”之称的冯小刚已不再满足于喜剧。2007年,他开始凭借集战争与人性于一体的《集结号》转型成为严肃导演,但其选择的档期依然是贺岁档,实现了中国大片票房、口碑的双赢。
随着电影院和屏幕数量的增加,贺岁片越来越多,市场空间也随之变小。导演姜文拍摄的文艺片一向有口皆碑,2010年,姜文“弃文从武”,也加入了贺岁片的阵营。经典的台词加上紧张的情节,以及贯穿全片的姜文标签式的“纯爷们气质”,影片《让子弹飞》最终揽获6.59亿元的总票房,彻底超越了冯小刚同期《非诚勿扰》3.4亿的总票房。姜文更称这次是“站着把钱挣了”。
从2011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到2012年冯小刚的《一九四二》,打的仍然是“名导+大制作+贺岁”的旗号,但影片题材事实上与贺岁并无关系。尽管有不少观众认为《一九四二》是冯小刚最好的一部电影,但他们并不买账,因为没有多少人喜欢在贺岁档里看一部苦情大片。所以,徐峥的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夹缝求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新了迄当时为止国内最高票房纪录——12.67亿元,而由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也揽下12.45亿票房,位列华语片单片票房第二名。因为《一九四二》的票房失利,冯小刚在2013年迅速推出了回归喜剧的《私人订制》,虽然以7亿票房回本,但口碑非常糟糕,不仅在故事上被认为是吃《甲方乙方》的老本,也被认为是因为《一九四二》的惨败,而为电影公司特意制作的回本快餐。
随着一些粉丝电影、电视节目转型电影的异军突起,冯小刚的霸主地位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动摇。因为现在的贺岁档,都是投资方在操纵着市场,他们在追求着利益的最大化。贺岁片被划分为时令性作品,如今的贺岁片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