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里无忠臣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e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个大特务,经常接受指令从事某种与身份不相符的活动,你会相信吗?然而,史书就这样白纸黑字地写着。
  某年,曹寅向康熙汇报了苏杭织造捐资平抑米价和洪武陵墓塌陷这两件事,康熙在奏折上批示说:“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么闲话,写折来奏。”
  大学士熊赐履退休后一直住在江宁,康熙曾在曹寅进京时叮嘱他“存问”熊的有关情况。一年后,曹寅在奏折中这样汇报:“打听得熊赐履在家,不曾远出。其同城各官有司往拜者,并不接见。近日與江宁一二秀才陈武循、张纯及鸡鸣寺,看花做诗,又《小桃园杂咏》二十四首,此其刊刻流布在外者,谨呈御览。因其不与交游,不能知其底蕴。仅据所得实奏。”熊赐履病故后,康熙又吩咐曹寅将其病中吃什么药,临终有何吩咐,儿子如何等情况一一打探清楚。
  这里很有必要讲一讲康熙与曹寅非同一般君臣的情分。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所谓“包衣”,是满语,全称为“包衣阿哈”,即“家的奴隶”的意思。曹寅16岁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月任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转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与大舅子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这几个职位都是肥得流油的。康熙一生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住在曹寅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二月,两江总督噶礼向皇帝参奏曹寅,说他与李煦亏欠两淮盐课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康熙没有同意,只是私下里叮嘱曹寅和李煦设法补上亏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曹寅病危,康熙特赐奎宁,派人星夜由北京送到江宁,可惜药尚未到,曹寅即已病逝。
  在康熙时代,曹寅绝对不是皇家唯一的兼职“特工”。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在给李煦的朱批中嘱咐:“近日闻得南方有许多闲言,无中生有,议论大小事。朕无可以托人打听。尔等受恩深重,但有所闻,可以亲手书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以叫人知道,若有人知道,尔即招祸矣!”
  历史上,像康熙这样实行有形无形特务统治的皇帝比比皆是。明代有公开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大臣在家里说的什么话、甚至吃的什么菜,皇帝都知道。康熙的儿子雍正更是发明了密奏制度,大臣对别的官员的言行有怀疑或不满,可以秘密地告诉皇帝。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人做官真的如履薄冰。
  皇帝这样做有不得已的一面。皇权时代,没有电话、QQ,也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皇帝想要了解一点什么信息,必须依赖地方官员的汇报。而出于趋利避害本性,地方官员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这样,皇帝很难明察地方政治的真相。让自己特别宠幸的大臣充当耳目,假若这大臣心术不是太坏,皇帝被地方瞒骗的几率就会相对少一些。
  皇权制度是非常自私的,即使是最愚蠢的皇帝,他也希望自己的江山稳固、万世一系,而官员都是为某个朝代服务的,他们不会关心谁做皇帝,只在乎能不能从这个政权里获得各种利益。理念之天然相悖必然导致皇帝对官员的忠诚生出疑心。为了让官员俯首贴耳,皇帝一方面会用物质、职位、荣誉笼络他们,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各种公开的、秘密的手段对其监控。康熙叮嘱李煦做“包打听”时不要将自己的话透露出去,其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监控的地下性,让被“看牢”的地方官员防无可防。
  在皇帝眼里,大臣有在乎利益的,有看重名节的,就是没有心甘情愿地忠诚的。
其他文献
灵魂归宿  黛玉葬花,连一片片花瓣都用情至深,看似黛玉的心无孔不入、看似黛玉的情无处不在,但其实,黛玉并不是多情的人。她和宝玉不同,脂砚斋在评本里透露出曹雪芹曾为红楼人物写过情榜,情榜上宝玉是天性能够“情不情”的人,也就是无论对方是否对自己有情有意,他都甘心为之付出情感,以有情待无情;而黛玉的本性是“情情”的人,她只为那些对她有情有感的人和事用情,她只肯以有情待有情。黛玉原本就不如宝玉的生命力旺盛
期刊
小寒——  白日隐树,却有疏影含香  农历走到十二月,已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又叫腊月。腊,原是指猎取禽兽以祭祖,以“伏”对应。腊月有两个节气:小寒,大寒。  公历1月5日或6日交小寒,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小寒季节比大寒要冷,谚语说:“冬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在小寒节气内。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天气极寒,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数九寒天”。  虽寒未极寒,寒中已渐有阳气上升,最先感受到阳气的便是灵敏的鸟
期刊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时代。一方面,它战乱频繁,朝代更替频繁;另一方面,它却爆发出了乱世的强音,文学、艺术及宗教,纷纷开花结果。似乎最为肮脏的土壤,总能长出最为奇异的花朵。混乱与自由并存,死亡与希望同在。历史的前进没有任何时候是一条直线,如果把中国历史比作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魏晋南北朝无疑是最为迂回曲折的一段,但它却为它的下游——唐宋——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贮存了足够的养分。  魏晋朝代的更
期刊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作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公历当是四月四日或五日。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天文训》写道,“北斗星指向已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在江南是东南风,正值雨季,此时万物生长,清洁而明净,是为清明。  (一)  唐宋两代写清明的诗多了,或抒情或寄怀,比如白居易《清明夜》诗曰: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的夜晚
期刊
云门文偃禅师有一天把弟子召集在一起,说:  “十五日以前不问汝,十五日以后道将一句来!”  弟子听了面面相觑,他自己代答说:“日日是好日。”  这段公案非常有名,有许多研究禅宗的学者都解过,但我的看法是不同的,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是:“开悟以前的事我不问你们了,开悟以后的情境,用一句话说来听听!”学生们正在想的时候,他就说了:“天天都是好日子呀!”  为什么云门禅师用“十五日”来问呢?因为十五是月圆之
期刊
现代人追求财富,总是停留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以为拥有物质财富就有了人生的一切。其实物质财富只是满足人生基本的需要,人生的低级需要。一个人如果只会追求物质财富,那也只能说明他的生命层次是很低的;而只是停留在物质财富的追求上的人,他的生命层次永远都提高不上去。所以,一个人当他的物质财富可以满足基本生存的时候,他应该进而追求精神财富。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影响之深远决
期刊
春韭  南北朝时,有一名士叫周颙,喜素食。一日,太子文惠问他:“菜食何味最胜?”颙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位古代的美食家告诉我们,初春的韭菜和秋后的大白菜为蔬菜中的最美。  春韭之美在于鲜嫩。经过雪润雨洗,煦日春风下在松软的泥土里探出头的韭苗,吸纳了岁月之灵气,饱含了天地之润泽,自然清新而美味。春韭又岂止美味,你看,她洁白如玉的根茎,青翠细长的叶片,真是身姿绰约,苗条婀娜。我觉得,用清纯的女
期刊
魏晋风度,有一种酒意。这酒,是清醒着去醉,是大笑地去痛,是理性中的不羁,是集会中寂寞。  当竹林七贤痛饮于天地之间的時候,他们真的频频醉到不省人事吗?不,在举杯消愁里,有一种滥饮图醉也迷乱不了的真知灼见,那是由魏晋乱世里的知识分子所格外具备的高远的见识、敏锐的直觉、深刻的思辨来酿成的醉里挑灯看世间。理想的幻灭,令他们用醉生装点心志的梦死,失意的激愤,令他们用醉态遮掩苍凉的心态。他们用自我故意的酒后
期刊
说到魏晋风度,不能不说嵇康。嵇康,字叔夜,谯郡(今安徽宿县)人。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他的祖先本姓奚,原是会嵇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因避仇而迁徙至铚。铚地有座山叫嵇山,他们在山旁安了家,于是依山名而改姓嵇。嵇康的父亲嵇昭曾做过小官,社会地位不高,嵇康出生后不久(约7岁时)他就去世了。嵇康是在母亲和哥哥的抚养下成长的。嵇康的哥哥叫嵇喜,字公穆,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曾出任徐州刺史和执掌皇族
期刊
1.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分东山、西山),为绿茶中珍品,以形美、色绝、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世。碧螺春始于何时,说法颇多。肯定的是,康熙年间已为贡茶。  洞庭东山为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则是湖中岛屿。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适宜茶树生长。主产区分布于东山的杨湾、前山的涧桥、俞坞、湖湾与后山的尚绵、屯湾等四个乡的18个村。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