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记忆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身农家,总觉得“图书馆”三字对我来说遥远又陌生。那是城里人的事情,只有城里人才有资格去图书馆里借书阅报。而“城”离我们这些乡下人更遥远。虽说县城距我居住的小镇只有40华里,但我的伯父、伯母年近花甲了还未进过一趟城。
  记得我第一次进入图书馆是上世纪60年代初。那一年我13岁,考上县第七中学。不知什么原因,第七中学没建在我们镇上,却建在了距我们镇12华里外的一个名叫“程寺”的地方。那地方既偏僻又落后,用“鬼不下蛋”来形容它绝不为过。那是一个非常小非常小的乡间小集,街长不足500米,有两间供销门市部和一个小卫生所,记得还有一个小邮所。集为露水集,只早晨一小会儿,最繁华时也不过300人。我们学校在街最西头,与集市隔一个很大的操场。每天早晨我们上操时,赶集的乡民就从操场里斜插过去。他们边走边看我们跑圆圈,脸上竟是把不住的可笑。
  学校图书馆是两间房,还有两间阅览室。我第一次走进图书馆很懵懂,压根儿不知过去干什么。记得是一位姓田的同学喊我一起去的,他一去就非常熟悉地看杂志翻报纸。我当时还不知杂志为何物,便取了一本《人民画报》翻看。那时候《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都很牛,又大又厚,而且全是彩页。我一下就被那鲜丽的画面所吸引。我不知道外面还有如此精彩的世界,便如饥似渴地看了这本看那本,直直看到天大黑。
  从此,我便成了阅览室的常客,每到课余时间就朝里边跑。如果某一天阅览室不开门,心中就很失落。从那里,我认识了什么叫杂志,还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什么的。当时还很喜欢一本名叫《中国青年》的杂志,每期必看。只可惜,乡间学校经费有限,阅览室所订报刊太少,经不住看,没多久就将老杂志翻了个遍。每天投递员骑着自行车来送报纸,就盼着有新杂志来。不想杂志老拖期。由于阅读上瘾,只好转向图书室,申请办了一个借书证。学校借书证是油印的,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拿到借书证,上面盖有学校公章,还有借阅者的姓名和编号。记得我凭证借的第一本书是《东方红》,群众出版社出版,每年一本,上面记载着一年里国内发生的大事,像个综合大刊。那书与众不同,又宽又厚。书内除去国家大事外,还有一些文艺作品,如山东快书、小戏、相声什么的,主要是面对农村,不少节目都适应农村业余宣传队演出。我当时是学校宣传队的演员,比较热爱文艺,看到这些山东快书和相声小段如获至宝。记得我在《东方红》上选的一段山东快书里还找到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斗胆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寄往北京。令我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群众出版社竟很认真地给我回了一封信。铅印的大红信封,内里是编辑同志的手写体,向我表示感谢,下面是红红的出版社公章。那是我今生收到的第一封信,真是激动万分。一个十几岁的农村娃儿,能收到北京大出版社的回信,对我的鼓舞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就是这封信,奠定了我日后搞文学创作的兴趣。因为她是外面世界对我的第一次招手,使我一下与他们拉近了距离,给了我不少胆气。
  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发生了,学校立即封存了图书室和阅览室。同学们到处串联,一切全乱了套。我望着那被封存的图书室,心中很不是滋味儿。因为我已看到有好几本书可借阅,看着大门上的封条,只能“望洋兴叹”了。
  有一天下午,我去食堂打饭,路过图书室时,突然发现后窗有一扇没关严。我瞅了瞅,见四下无人,偷偷推开朝里瞧,呀,有一个书架正对着后窗,而且触手可及。我心中暗暗高兴,一股占有欲很强烈地刺激着我,只可惜那会儿才半下午,周围不断有人经过,生怕别人发现,不敢轻易下手,便悄悄关了那扇窗,单等天黑以后再行事。
  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我佯装着去食堂打水,迫不及待地溜到图书室后窗处,瞅四下无人,急急打开那扇窗,伸手摸出了两本厚厚的家伙。由于做贼心虚,一直将两本书藏在最秘密的地方不敢示人,直盼到星期六回家的路上,才偷偷拿出来看了看。其中一本是《当乌云密布的时候》,另一本是《红日》。一看入了迷,便决定再去偷几本。不料到学校一看,那个后窗已被人钉死了。
  1968年初中毕业后,我一直在家务农。农村没杂志少报纸,一片死气沉沉。这样在大田里干了几年活,直到1975年搞业余创作,我才又有机会接触到书。那时候,县文化馆对业余作者比较关心,每年都要召开几次创作会。虽然是让配合“文化大革命”写作品,搞什么“三突出”,但毕竟让我与文学搭了界,又有了读书的机会。当时县图书馆归文化馆领导,文化馆馆长姓杨,也是文学爱好者。他见我有点儿小灵气,就私自让我进了图书馆的“毒草藏书室”。说是毒草,其实全是一些中外名著。只可惜,那时候我刚开始创作,而且是写曲艺作品,所以在“毒草室”里也专找一些曲艺书看。有《侯宝林相声集》《李润杰快板书》什么的。另外,我还找了不少电影剧本,一下借走了一大摞儿。
  除此之外,杨馆长还为我们几个重点作者办了一个图书证。望着那硬皮借书证,我心中很是不平静。作为一个公民,我第一次享受到借书的权利。可怜那些父老乡亲,他们大概还不知道县上有这么一个图书馆,可免费看书、借书,这就是不可逾越的城乡差别呀!
  不过,有了借书证,借书也并不是件容易事儿。那时候,生产队管得严,动不动都要请假。从我家到县城,40华里,没有汽车——就是有汽车咱农民也搭不起呀!因为那时候一个劳动日才顶8分钱,而一张车票就要5毛钱。5毛钱,可称3斤多盐,够一家人吃几个月。农家挣钱比吃屎都难,去哪儿弄钱呢?当时有个姓袁的邻居,他有一辆破自行车。车子破得真是可以,除去铃不响哪都响。但有它总比走得快,每回要借书,我都是提前帮他家干活,巴结着借一回他的破车子。有一回到了县城,天突然大变,到了图书馆门前,人家已经下班了。这时候,又突然下起了大雪。我在县城举目无亲,只好硬着头皮朝家赶。到了县南关,由于上冻路滑,我一下从车子上摔了下来,屁股着地在柏油路上滑了一丈多远才打住。那辆破车子被摔得扭了头,好在拿拿把还能凑合着骑,但再不敢骑快,走到家已是午夜时分,身上、头上全成了冰,双手冻得麻木如石,费了好大劲儿还伸不直……
  回忆起这些往事,我的心仍有些疼。后来我发誓要建自己的书房。现在虽然我身在省城,但仍觉得图书馆什么的对我有些遥远,老认为那是城里人的图书馆,与我这个进城的农民不是太搭界。为能自己多藏书,我买了一套280平方米的复式房,专挑了一间最大的做了书房,为的就是弥补那痛苦的记忆。
其他文献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位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厚的法国乡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既丑又笨的乡巴佬儿,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与他一起在福利院长大的好朋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
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以闪耀出一种读之即在的光荣了。  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友情是一种
一  有一次,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苏联《海员报》写了个短篇小说,题材很有趣。但是读起来层次不清,杂乱无章。编辑们正感到为难的时候,老报人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连夜加以整理。隔天,当编辑们再度阅读时,不禁呆住了,它变得十分简洁流畅,清晰明朗,原来的杂乱松散完全不见了,而文章并没有增减一个字,不过是被布拉果夫精细地加以分段,并打上标点符号罢了。这位老编辑说:“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
黄昌明,林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有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以及Roux-en-Y吻合。Billroth-Ⅰ式吻合后的胃肠道
2020新年伊始,新冠病毒突然来袭,疫情在全国范围爆发,面对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完成“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全国高校面临的问题.公共体育课作为高校教学中重要的
目前,由于大部分家长工作比较忙,亲子间的居家锻炼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风气.小学生作为占比较大的学生群体,同时也是家庭的重心,合理的居家身体锻炼需求愈加强烈.家长不用为
脂肪肝是常见肝脏疾病的一种,病发原因是因为肝脏弥漫性脂肪疾病.此类疾病会直接危害人们的肝细胞组织,使器官功能受到损伤.对于老年人而言,身体各项机能的减弱,脂肪肝疾病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体育课堂的发展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持续关注.而足球这门技能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项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校园足
少儿作为社会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运动能力的发展关乎将来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深入探究,本文对少儿阶段的运动能力进行总结,期望可以为其运动能力的
【答题点拨】记叙文的主题,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文章主题包括多个层面:一是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