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词炼句巧嵌入 美文佳篇顺天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锤炼语言在写作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注重作文的语言美,本文从语言的准确形象、生动、传神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言锤炼 美化艺术 引导
  
  读罢佳作名篇,你定会对其语言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文章的作者在语言锤炼方面都有很有独到的功夫。由此可见,锤炼语言在写作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美化作文的语言,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用好实词,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传神性
  
  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储存有大量的实词,但是如何让学生把它们开发出来并准确、传神地运用,那就是个难题了。要解决这个难题,只要我们认真拜读课本中的名家名篇,名家们已经给我们做了许多妙用实词的典范。
  1.用好动词、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往往具有使表达准确传神的力量。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为了再现小草破土而出的神奇力量,仅用了一个“钻”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在《社戏》中以“点”、“磕”、“上前”、“退后”等几个动词就把江南水乡开船的动作准确传神地再现。老舍先生也仅用了“闪眼”、“白亮亮”、“发火”等一组实词,就把一个“热得要人命”的自然环境描绘出来了……
  2.用好叠词。用叠词既可以舒缓语气,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可以让人产生亲切感。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用了“嫩嫩的”、“绿绿的”两组叠词,就把小草软绵绵的可爱情状表现了出来。又用“抖擞抖擞”、“舒活舒活”把人们历经一个长长的严冬的压抑后出屋解放自己的情状活灵活现的描绘了出来。
  名家范例不必一一枚举,但用好实词所产生的神奇魅力已为我们领略。因此,让学生用好他们头脑中储存的实词,是作文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贴切嵌入名言、警句、俗语、歌词,讲究语言的哲理美和意境美
  
  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俗语、歌词,而让学生在作文中贴切巧妙地嵌入这些名言、警句、俗语、歌词,会使文章产生意想不到的美。
  1.名言、警句、俗语寓含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和被实践证明了的哲理,如果把它们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会收到情深、意浓、理足而又言简意赅的表达功效,同时还体现作者较好的文学功底。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把名言俗语运用到作文中去,比如为了表达对亲人的良好祝愿时,我们不妨借用苏轼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再如为了表达对友人感伤离别的劝慰时,我们也可以跟王勃同出一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美妙的歌声能怡人心脾,歌词也就具有了同样的功效。我们可以恰当地把歌词引用到作文中去,让歌词来代表我们的心声。比如写“关爱”的话题作文时,我们可以借用《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来作为开头或结尾。因为它可以较好地表达出“爱是大家的奉献”的这一美好主题。在写“友情”的话题作文时,我们可以借“你的心情,现在还好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作为开头,提炼一个“关心友人和歌颂友人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的美好主题,这比我们用千言万语来表达更贴切、更感人。
  因此,根据表达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恰当地把名言、警句、俗语、歌词引用到作文中去,会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文采也就增添了。
  
  三、巧用修辞,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修辞用得好,会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亲切感人、情浓意厚。因此,我们让学生在作文练习时恰当地运用修辞,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1.巧用比喻,把抽象的意象变得具体可感,把深奥难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把枯燥平实变得生动形象。
  在写记叙性文体时,用上比喻,就可以把抽象的意象变得具体可感。如《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用了一个比喻“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就把托尔斯泰胡子的浓密刻画出来了。
  在写议论文时,用上比喻,就可以把深奥难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如毛泽东同志在批评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时,就用了一个比喻句“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在批评立场不坚定的思想时,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的比喻句。这两个比喻句,言语不多却意蕴丰厚,读者很容易理解,说服力也极强,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在写说明文时,用上比喻,就可以使枯燥平实变为生动形象。如“石拱桥像虹,像长虹卧波”。它们很形象地就把石拱桥的形状描绘出来,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2.巧用拟人,加强语言的亲切感。
  名家朱自清用一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就把春风柔和亲切的特点给表达了出来,让人充分地感受春风的美好。
  3.运用排比,加强语言的气势。
  比如,胡适的《我的母亲》的尾句:“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三个“如果”的内容排列在一起,历数母亲对“我”的良好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同时,语言句式整齐划一,气势非凡。
  
  四、仿写经典句式,让语言具有名家风范
  
  有位学生这样写道:不必说百崖槽奇怪的岩石,壮观的瀑布,流淌的溪流;也不必说完好的植被,新鲜的空气。单是百崖槽那宜人避暑的气候,就让人留连忘返。
  上则文字就是模仿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有序地引出相关内容,主次分明地突出所说的重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鲜明的思想感情。既给人熟悉的感
  觉,又具有名家的风范。
  
  五、恰当地使用独段句,加强语言的气势和美感
  
  恰当地使用独段句,不仅使语句本身格外醒目,也会使阅卷教师在阅读长文段之后得到思维的调整,特别是话题作文,考生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巧妙地出现与话题有关的独段句,能从技术层面迫使自己始终不偏离话题。如以“失败”为话题作文。在优秀作文《注脚失败》中,作者在文中曾七次出现独段句:“失败是一种成长”,“失败是一种决绝”,“失败是一份创业的宣言”,“失败是一首千古绝唱”,“失败是从表象成功到实质成功的必由之路”,“失败是成功的衬托”,“失败是一种鞭策”。这七个句子并列排布在一起,不但激起了阅卷者内心的波澜,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
  
  六、注入诙谐幽默,加强语言的愉悦功能
  
  当阅卷教师在阅读了许多平实的作文之后,忽然读到一篇诙谐幽默的文章时,往往能刺激阅卷教师的神经,精神为之一振,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从而产生了作者与阅卷教师心灵上的共鸣,阅卷教师的感情天平自然就会向作者这边倾斜,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方面,鲁迅先生已经给我们很好的作了示范。比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就有这么几段诙谐幽默的话: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场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既然名家鲁迅先生都能够以此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愉悦我们读者,我们作为后辈的学习者就更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总之,作文语言的美化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在具体写作中多动脑、多仿照、多锤炼,我们就一定能够写出语言优美感人的文章来。
其他文献
一、事件回放    大家都在安静地进行区角活动,老师正好和唯唯几个小朋友在阅读区,边看书边轻声谈论着。突然,一个叫开心的幼儿急急匆匆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那本奥特曼的书不见了,早上还在呢。”“那你先去小柜子里再找找,也问问身边的朋友,看哪个小朋友看了你的书没有放回去,好吗?”“好的,我再去看看。”可过了一会儿,他又回到我身边说:“老师,我还是没找到,小朋友们都说没有看到。我的书真的不见了。”
期刊
评价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历来都受到较大的关注。然而,由于长期的历史渊源与中国社会传统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多是以分数作为最基本的内容,模式单一,一贯到底。单一的以分数、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免产生一刀切的现象,而学生的学习特质却是多样、富有个性的。有的孩子思维活跃,有的孩子计算能力特别强,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好,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所以单凭传统的单一评价很难恰如其分地评判一个孩子的数学学习
期刊
传统的计算教学目标单一,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这样学生的计算技能可能是过硬的,但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数学素养的现代化人。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提高计算有效性的前提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
期刊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苏教版)的文言古诗文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承载着厚重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灵韵,似乎都蕴蓄在这高山流水、千古佳作之中。要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懂、领会并沉醉其中呢?经过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读 读出音韵美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音韵美带给人类的感动,山水散文之美首先是音韵美。所谓“平仄相对,意韵相
期刊
摘 要: Transferred Epithet是英语修辞格之一,它与汉语移就修辞格基本相同。这类修辞格的运用可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扩大语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加语言的情趣和感染。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对Transferred Epithet的翻译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传达原文意思,同时让译文接受者更容易理解。  关键词:Transferred Epithet 目的论 翻译    按照A Dictio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得体准则(Tact Maxim)在语用学中的定位,认为得体准则应作为语用的最高原则,同时从这一观点出发,对在交际中得体原则同其他语用原则的关系作了尝试性的探索,认为为了得体,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应以说话人的身份为出发点、注重交际对象、注重情景的制约等,同时认为说话人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视野。  关键词:语用学 得体准则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应用    自C.M
期刊
摘 要:根据数学新课标所倡导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理念,教师针对班级里有着各种差异的学生,应实施分层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在具体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多方位了解学生,合理分层。二、钻研课标与教材,备课分层。三、提高课堂效率,授课分层。四、设置合理梯度,练习分层。五、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分层。六、明确多维目标,评价分层。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方面是高校环境概念的厘定;二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三是影响高校德育环境的主要因素; 四是如何建设高校德育环境。在第三部分主要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阐述如何建设德育环境:一是观念的改变;二是方法、方式的改变。学校德育最终应该成为营造社会环境的一种力量。  关键词:德育环境 管理 建设    一、高校德育环境的概念界定    学术界关于德育环境的概念归纳起来有三种:第一种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从事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师,也越来越意识到就业工作不仅仅是提供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协调校企关系等内容,而更是一条“攻心”之路。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入手,逐一分析,指出真正令高校毕业生裹足不前的正是一系列心理原因。针对这些障碍,主要从三大方面予以纠正和解决:首先,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其次,辅导大学生运用职业设
期刊
摘 要: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而要实现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结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之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设法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营造氛围,构筑平台,为学生能动地参与物理学习创造条件。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 自我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地建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