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可以做到公正、客观、“对事不对人”。笔者认为,严格管理绝非对学生“冷酷无情”,而是给予信任和约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笔者将这一理念运用到职校生的班级管理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职校生;班主任工作;教育管理
一、立规矩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两年前的盛夏,我接手了一个全是男生的班级。一般来说,男生更容易惹是生非,不服管教。当时正值军训,和许多班主任一样,我也不定期去探望他们,体察学生生活,熟悉彼此。军训之余,我带领他们学习了《学生守则》,告诫他们在学校哪些事情不能做。正式成班初期,我们简单约定了:不准打架、不准抽烟、不准谈恋爱。“三不准”一是便于记忆,二也说清楚了底线。这样之后的一个月,基本上“风平浪静”,但也有“暗流涌动”:集会或上课迟到的现象逐渐增多,教室和寝室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任课老师和班干经常反映课堂纪律不好……这都是些常见的“小”问题,但却不容小视。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因小失大,给整体造成损害。于是我召集全体班干集思广益,起草了《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班会逐项向全班作了说明,并征求意见然后施行。《日常行为规范》共三十余条,大到尊敬师长,小到佩戴校牌,“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有涉及。我给它命名为《老司机驾照制度》,因为就像驾照规定一样,违反了相应规定的将被扣分,每人要保证初始12分到一轮周期结束时还有12分,分不够将受到惩罚。有良好的表现可以加分,得分第一的,优先推荐参与学校优秀学员评选。就这样,以30天为一轮周期,从入学到他们去顶岗实习,这项制度先后修订过5次,补充或删减了个别条款,共进行了13轮,保障了班级整体秩序井然,严肃活泼,没有发生过重大恶性事件。
立规矩可以做到公正、客观、“对事不对人”:一方面,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尺度不会因为班主任当时心情、个人好恶而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起到了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学生自然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为,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建团队离不开信任和监督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事无巨细的执行者。如何集结一支充满正能量的班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做事的热情,是每一名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班干部首先应该通过竞聘选举产生,而不是由班主任来指定包办。实际上,选举产生的班干也更有群众基础,更有成就感和责任心。剩下来我要做的,就是赋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放手去做。
然而,“信任”不是“放任”。“放任”是指班主任对班级日常事务不闻不问,任由学生去管理学生。这样做往往带来两种可能:一是培养出“任性”的班干。“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放权”“自治”模式下,班干部会失去自我约束,处理班级事务由着性子来,不顾“集体大局”只顾“个人威信”,不讲“纪律规矩”只管“哥们义气”,久而久之,就会在班上形成“帮派”“团伙”,造成班级内部的分裂。第二种可能是班干会产生“职业倦怠”。由于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学生会觉得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长此以往,消磨了斗志,放松了自我要求,从不管事的班干变为带头破坏规矩的人。
信任不能替代监督。我坚持每周开一次班干部座谈会,时间不必太长,我也不必多说,而是让每人说说上周的工作及本周的打算,学生为了避免会上的尴尬,一般都会提前准备要说的内容,事后为了避免言行不一,会兑现自己的计划;每周班会,都是班干“唱主角”:向全班汇报一周的工作,通报值得表扬和应当批评的人,提出改进学习和班级纪律的意见,自然而然发言者就成为了集体的“旗帜”和“标杆”,同时也受到集体的监督和约束;每个学期末我都会组织全班进行《班干部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度低于50%的班干将被免职,获得连任的班干有加分评优的奖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失去监督的信任必然是溺爱。笔者认为,严格管理绝非对学生“冷酷无情”,而是以人性化的制度约束人,以团结向上的主旋律引导人,以信任和监督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濤.规矩和爱[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符欣(1983.10—),男,湖南益阳人,现任江西技师学院讲师,在职研究生,具体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关键词:职校生;班主任工作;教育管理
一、立规矩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两年前的盛夏,我接手了一个全是男生的班级。一般来说,男生更容易惹是生非,不服管教。当时正值军训,和许多班主任一样,我也不定期去探望他们,体察学生生活,熟悉彼此。军训之余,我带领他们学习了《学生守则》,告诫他们在学校哪些事情不能做。正式成班初期,我们简单约定了:不准打架、不准抽烟、不准谈恋爱。“三不准”一是便于记忆,二也说清楚了底线。这样之后的一个月,基本上“风平浪静”,但也有“暗流涌动”:集会或上课迟到的现象逐渐增多,教室和寝室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任课老师和班干经常反映课堂纪律不好……这都是些常见的“小”问题,但却不容小视。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因小失大,给整体造成损害。于是我召集全体班干集思广益,起草了《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班会逐项向全班作了说明,并征求意见然后施行。《日常行为规范》共三十余条,大到尊敬师长,小到佩戴校牌,“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有涉及。我给它命名为《老司机驾照制度》,因为就像驾照规定一样,违反了相应规定的将被扣分,每人要保证初始12分到一轮周期结束时还有12分,分不够将受到惩罚。有良好的表现可以加分,得分第一的,优先推荐参与学校优秀学员评选。就这样,以30天为一轮周期,从入学到他们去顶岗实习,这项制度先后修订过5次,补充或删减了个别条款,共进行了13轮,保障了班级整体秩序井然,严肃活泼,没有发生过重大恶性事件。
立规矩可以做到公正、客观、“对事不对人”:一方面,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尺度不会因为班主任当时心情、个人好恶而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起到了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学生自然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为,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建团队离不开信任和监督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事无巨细的执行者。如何集结一支充满正能量的班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做事的热情,是每一名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班干部首先应该通过竞聘选举产生,而不是由班主任来指定包办。实际上,选举产生的班干也更有群众基础,更有成就感和责任心。剩下来我要做的,就是赋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放手去做。
然而,“信任”不是“放任”。“放任”是指班主任对班级日常事务不闻不问,任由学生去管理学生。这样做往往带来两种可能:一是培养出“任性”的班干。“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放权”“自治”模式下,班干部会失去自我约束,处理班级事务由着性子来,不顾“集体大局”只顾“个人威信”,不讲“纪律规矩”只管“哥们义气”,久而久之,就会在班上形成“帮派”“团伙”,造成班级内部的分裂。第二种可能是班干会产生“职业倦怠”。由于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学生会觉得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长此以往,消磨了斗志,放松了自我要求,从不管事的班干变为带头破坏规矩的人。
信任不能替代监督。我坚持每周开一次班干部座谈会,时间不必太长,我也不必多说,而是让每人说说上周的工作及本周的打算,学生为了避免会上的尴尬,一般都会提前准备要说的内容,事后为了避免言行不一,会兑现自己的计划;每周班会,都是班干“唱主角”:向全班汇报一周的工作,通报值得表扬和应当批评的人,提出改进学习和班级纪律的意见,自然而然发言者就成为了集体的“旗帜”和“标杆”,同时也受到集体的监督和约束;每个学期末我都会组织全班进行《班干部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度低于50%的班干将被免职,获得连任的班干有加分评优的奖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失去监督的信任必然是溺爱。笔者认为,严格管理绝非对学生“冷酷无情”,而是以人性化的制度约束人,以团结向上的主旋律引导人,以信任和监督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濤.规矩和爱[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符欣(1983.10—),男,湖南益阳人,现任江西技师学院讲师,在职研究生,具体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