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某学校打热水也要下载一个APP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引得众多网友纷纷吐槽他们手机中的各种校园APP。打热水一个APP,發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接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校园APP对学生生活的渗透程度由此可见,从学习、锻炼到洗澡、洗衣服,大有承包大学生的一切校园生活之势。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之名,实际上却行“强制使用”之实。有的还与“学分挂钩”,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大学生裹挟其中。
它们粗制滥造:刷新页面永远在加载;辛苦跑完5公里,却“数据丢失”……
它们唯利是图:利用APP投放商业广告,变相推广付费功能,点击进入时会自动弹出广告,推销内容甚至涉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
它们不仅让大学生不胜其扰,家长也很烦恼。一些学习平台利用家长迫切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心理,明目张胆地收费:只有缴费才能有“特权”看到孩子试卷的详细分析,收费标准有每次10元和包年365元等各档位“学情套餐”。
可以说,一些APP名为智能化,实为弱智化;名为公益化,实际上充满利益往来的暧昧色彩,使象牙塔这片净土逐渐沦为商家纵横驰骋的名利场。
一直以来,大中小校园在商家眼里都是“香饽饽”,市场广阔而稳定,商机无限。在互联网 时代,商家们借校园APP简单粗暴地攻城掠地。
这些过度泛滥的校园APP乱象,不只是让人倍感滋扰,从法律角度来看,有违法侵权之嫌,侵犯的是大学生的自主消费权。不仅其中的商业广告良莠不齐,还有不少霸王条款。例如:在充值之后才能进一步使用,选购生活用品必须在指定平台进行……
校园APP限定了学生的消费选择,还使大学教育的互联网 之路分裂出多条“歧路”。从教育角度出发,校园APP通过签到、打卡等方式与学生的学分、评奖等挂钩,使学生的课业被各种APP“捆绑”。实际上,APP签到等类似方式,绝不能代替传统教育的面对面沟通。这种“捆绑”不仅让学生倍感压力,也容易引发教育的形式主义问题,应当警惕。
解决引进校园APP的竞争机制,就要把投票和选择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校园APP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最有发言权。
责任编辑:张蕾磊
它们粗制滥造:刷新页面永远在加载;辛苦跑完5公里,却“数据丢失”……
它们唯利是图:利用APP投放商业广告,变相推广付费功能,点击进入时会自动弹出广告,推销内容甚至涉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
它们不仅让大学生不胜其扰,家长也很烦恼。一些学习平台利用家长迫切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心理,明目张胆地收费:只有缴费才能有“特权”看到孩子试卷的详细分析,收费标准有每次10元和包年365元等各档位“学情套餐”。
可以说,一些APP名为智能化,实为弱智化;名为公益化,实际上充满利益往来的暧昧色彩,使象牙塔这片净土逐渐沦为商家纵横驰骋的名利场。
一直以来,大中小校园在商家眼里都是“香饽饽”,市场广阔而稳定,商机无限。在互联网 时代,商家们借校园APP简单粗暴地攻城掠地。
这些过度泛滥的校园APP乱象,不只是让人倍感滋扰,从法律角度来看,有违法侵权之嫌,侵犯的是大学生的自主消费权。不仅其中的商业广告良莠不齐,还有不少霸王条款。例如:在充值之后才能进一步使用,选购生活用品必须在指定平台进行……
校园APP限定了学生的消费选择,还使大学教育的互联网 之路分裂出多条“歧路”。从教育角度出发,校园APP通过签到、打卡等方式与学生的学分、评奖等挂钩,使学生的课业被各种APP“捆绑”。实际上,APP签到等类似方式,绝不能代替传统教育的面对面沟通。这种“捆绑”不仅让学生倍感压力,也容易引发教育的形式主义问题,应当警惕。
解决引进校园APP的竞争机制,就要把投票和选择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校园APP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最有发言权。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