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并购重组日益成为企业对外扩张、外延式发展的主要路径,而并购基金更是成为企业放大资本杠杆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并购基金的含义入手,通过研究我国并购基金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就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并购基金;上市公司;整合
一、并购基金的含义
并购基金(Buyout fund)是指专注于从事企业并购投资的基金,其运作模式是在取得企业控制权后对其进行改制、重组、提升运营能力,增加盈利能力与价值,然后获利出售。与成长型基金不同,并购基金选择的对象主要是成熟期企业,旨在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谋求对企业的管理权。
二、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并购基金是目前欧美等成熟金融市场私募股权基金的主流模式,属于私募股权投资(PE)中的高端。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全球超过9000家PE管理着近1.9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并购基金占63%。我国并购基金目前规模尚小,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同时政策与市场环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
1.我国并购基金规模尚小
随着2003年弘毅投资成立,本土并购基金逐渐起步。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06年-2011年我国募集完成的并购基金共有51支,基金规模为642.05亿美元。从投资金额来看,2011年我国并购基金共完成11起投资,涉及金额41.49亿美元;2012年完成6起投资,涉及金额5.82亿;2013年,完成投资15起,涉及金额 7.44亿美元。总体来说,与国外并购基金相比,目前我国并购基金规模偏小、数量较少且成熟度不高,还需进一步加快发展。
2.我国并购基金发展中仍存在不足
目前,在我国做并购基金,普遍存在人才不足、资金匮乏、退出困难三大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有:我国专业从事并购基金的投资经理存在较大缺口,同时企业缺少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收购后不能实现较好地整合和管理;我国间接融资市场尚不发达,没有办法有效支持杠杆收购,从而影响基金的投资规模与收益率;我国并购基金退出渠道不畅,产权转让手续复杂,导致退出周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为我国并购基金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证监会等部门出台的兼并重组政策、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等为并购基金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案例5233起,披露金额案例数量4496起,披露交易规模3328.51亿美元,与2012年同比分别增长17.15%、21.35%、5.72%,并购数量和规模为近年来最高。与此同时,在国内IPO近700家企业排队的背景下,PE机构逐渐更加青睐并购退出。
三、完善我国并购基金相关建议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建议我国大力发展并购基金,主要需从以下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1.加强并购基金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较快,并购基金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并购基金涉及项目一般数额较大、且较为复杂,因此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经理需要具备企业改制、估值、资本运作、重组、战略与整合等方面综合的素质。目前从事并购基金的主要有三类公司,第一类为PE公司,其在并购标的方面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在并购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匮乏;第二类为券商直投公司,一般掌握着上市公司的资源,同时投资人员多为并购或投行出身,在综合素质上有较大优势;第三类为上市公司主导的并购基金,其在产业背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专业投资技能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建议加强并购基金人才培养,在并购基金设立时,应聘请具有投行或并购背景的投资人员,提高团队整体专业性。
2.探索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新模式
2011年,天堂硅谷与大康牧业合作设立第一支为上市公司私人定制的并购基金,随后九鼎、德同资本、高特佳等紛纷效仿。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近40家上市公司和PE合作设立并购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具有众多优势,第一,在人力支持上,专业投资团队可加快项目筛选、尽调过程,使并购速度加快;第二,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产业背景,投资领域多与其行业相关,可加快并购企业的整合与提升;第三,标的企业在达到一定业绩要求后,一般会被上市公司收购,因此该模式提前锁定了退出渠道。
3.设立针对并购的政府引导基金
据清科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政府引导基金100余支,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引导基金在放大社会资本、引导投资方向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目前政府引导基金主要为创投引导基金,主要鼓励对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对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并购重组方面的基金尚不多见。建议,后续根据京津冀一体化、国企改革等新背景,国家及地方政府可成立专项的并购引导基金,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外延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尧,戴思勤,杜晓炜.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研究[J].中国证券,2012(9)
[2]林晓淅.并购基金——未来并购市场中的重要力量[J].福建金融,2004(10)
[3]窦尔翔.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5)
【关键词】并购基金;上市公司;整合
一、并购基金的含义
并购基金(Buyout fund)是指专注于从事企业并购投资的基金,其运作模式是在取得企业控制权后对其进行改制、重组、提升运营能力,增加盈利能力与价值,然后获利出售。与成长型基金不同,并购基金选择的对象主要是成熟期企业,旨在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谋求对企业的管理权。
二、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并购基金是目前欧美等成熟金融市场私募股权基金的主流模式,属于私募股权投资(PE)中的高端。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全球超过9000家PE管理着近1.9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并购基金占63%。我国并购基金目前规模尚小,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同时政策与市场环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
1.我国并购基金规模尚小
随着2003年弘毅投资成立,本土并购基金逐渐起步。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06年-2011年我国募集完成的并购基金共有51支,基金规模为642.05亿美元。从投资金额来看,2011年我国并购基金共完成11起投资,涉及金额41.49亿美元;2012年完成6起投资,涉及金额5.82亿;2013年,完成投资15起,涉及金额 7.44亿美元。总体来说,与国外并购基金相比,目前我国并购基金规模偏小、数量较少且成熟度不高,还需进一步加快发展。
2.我国并购基金发展中仍存在不足
目前,在我国做并购基金,普遍存在人才不足、资金匮乏、退出困难三大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有:我国专业从事并购基金的投资经理存在较大缺口,同时企业缺少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收购后不能实现较好地整合和管理;我国间接融资市场尚不发达,没有办法有效支持杠杆收购,从而影响基金的投资规模与收益率;我国并购基金退出渠道不畅,产权转让手续复杂,导致退出周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为我国并购基金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证监会等部门出台的兼并重组政策、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等为并购基金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案例5233起,披露金额案例数量4496起,披露交易规模3328.51亿美元,与2012年同比分别增长17.15%、21.35%、5.72%,并购数量和规模为近年来最高。与此同时,在国内IPO近700家企业排队的背景下,PE机构逐渐更加青睐并购退出。
三、完善我国并购基金相关建议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建议我国大力发展并购基金,主要需从以下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1.加强并购基金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较快,并购基金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并购基金涉及项目一般数额较大、且较为复杂,因此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经理需要具备企业改制、估值、资本运作、重组、战略与整合等方面综合的素质。目前从事并购基金的主要有三类公司,第一类为PE公司,其在并购标的方面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在并购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匮乏;第二类为券商直投公司,一般掌握着上市公司的资源,同时投资人员多为并购或投行出身,在综合素质上有较大优势;第三类为上市公司主导的并购基金,其在产业背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专业投资技能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建议加强并购基金人才培养,在并购基金设立时,应聘请具有投行或并购背景的投资人员,提高团队整体专业性。
2.探索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新模式
2011年,天堂硅谷与大康牧业合作设立第一支为上市公司私人定制的并购基金,随后九鼎、德同资本、高特佳等紛纷效仿。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近40家上市公司和PE合作设立并购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具有众多优势,第一,在人力支持上,专业投资团队可加快项目筛选、尽调过程,使并购速度加快;第二,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产业背景,投资领域多与其行业相关,可加快并购企业的整合与提升;第三,标的企业在达到一定业绩要求后,一般会被上市公司收购,因此该模式提前锁定了退出渠道。
3.设立针对并购的政府引导基金
据清科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政府引导基金100余支,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引导基金在放大社会资本、引导投资方向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目前政府引导基金主要为创投引导基金,主要鼓励对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对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并购重组方面的基金尚不多见。建议,后续根据京津冀一体化、国企改革等新背景,国家及地方政府可成立专项的并购引导基金,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外延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尧,戴思勤,杜晓炜.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研究[J].中国证券,2012(9)
[2]林晓淅.并购基金——未来并购市场中的重要力量[J].福建金融,2004(10)
[3]窦尔翔.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5)